呂東生
摘 要:近年來,地下建筑的不斷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城市土地的緊張問題,但是也為城市消防安全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地下商場是地下建筑中火災危險系數最高的場所,主要是因為地下商場的消防監督管理難度很大,空間太過封閉,引發火災的隱患較多等,這些問題都成了地下商場火災預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抓好地下商場的消防安全工作,對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社會穩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地下商場;火災;對策;消防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5-0183-02
地下商場的火災預防工作首先要對火災發生的危險性進行評估,分析可能導致地下商場火災發生的原因。地下商場與其他建筑物相比有很大的封閉性,其中出入口很少,主要的采光設備是電,火災危險性極大。正因為地下商場火災危險性特別大,所以要消防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要特別重視地下商場的火災預防工作。本文主要從地下商場火災的危險性和地下商場火災的防控策略出發,目的為了探討研究當前地下商場火災的隱患和具體解決策略,為火災的預防工作起到有利的作用。
1 地下商場火災的危險性
1.1 人流量大
地下商場屬于營業性的公共場所,在建設時不僅承擔著購物的功能,還需要滿足過街通道和人防工程的功能。地下商場的功能十分復雜,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經營項目也繁雜,直接導致用火、用電、增加,加大了火災發生的可能。地下商場的人流量是十分大的,尤其在節假日地下商場的人流量會更大,假期或促銷期間大量人員涌入商場進行消費,地下商場人滿為患。一旦發生了火災,十分容易造成混亂狀況,可能會導致相互擁擠,造成燒傷或踩傷等。由于人流量過大,發生火災危險的潛在可能也相應就大了,大量人員涌入不排除也就不排除攜帶煙頭等易燃易爆物品的人員出現在地下商場。人員流動量過大為火災發生時的人流疏散起到了巨大的障礙,也為火災一旦發生時的撲救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容易造成傷亡事件[1]。
1.2 用電量大
地下商場的封閉性使其無法自然采光,不管是日常的照明和通風設備等消防用電,還是商場上每個店鋪都有的霓虹燈和熒光燈都需要依靠電力。而由于各個商鋪都有其獨特的設置,所以采取的線路大多也都是臨時的。這種私拉亂接的用電方式加大了超負荷用電和電氣線路火災發生的可能。由于商場中的表面的溫度過高,這樣一旦與商場中的貨架和商品等易燃易爆物品發生接觸時,如果沒有及時進行隔熱處理就很容易引燃可燃物,導致火災的發生。商家的重經營而輕管理使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未得到落實。
1.3 易燃類物品數量多
地下商場經營的物品種類五花八門,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可燃和易燃的物品。當前,有很多商家為了節省成本,多采用可燃或易燃的材料進行商場內部的裝修工作。除此之外,有許多地下商場的商家將大量的商品放置在商場內,造成了很大的火災隱患,店家在柜臺的后面放置了小倉庫,這就導致一旦發生火災,就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霧,極容易使商場中的人員中毒窒息,從而完成人員的大量傷亡。
1.4 防火設施缺乏管理,增加疏散難度
地下商場是人口密集的場所,對安全出口的設置很少,這對發生火災后的救援工作十分不利,人員的疏散難度也大。對于火災撲救和人員疏散工作有序進行的基礎是商場內部消防設施是否能正常的運行。消防設施的正常運行對消防工作正常進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管理人員在管理商場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具備最基本的消防觀念,因此導致對商場的管理工作沒有做到位。事實上,任意挪用消防設施也成為商場最平常的事[2]。除此之外,地下商場消防管理員對老舊的消防設施并未進行更新,發生火災時長時間沒有進行打理的消防設施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增加了撲救的難度。
另一方面,人員的轉移和疏散工作難度過大。地下商場的空間極其密封,空氣也不流通,一旦發生火災,燃燒不充分時極可能會產生大量的煙霧,煙霧直接影響了人員的視線,為疏散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地下商場中排煙設備的作用是十分大的,但是電力一旦被中斷后,排煙設施的功能也就無法得到保障。對于地下商場人員疏散工作主要依靠應急照明和疏散標志的指示,然而火災產生的大量煙霧使應急照明設施的作用大大降低,再加上出入口很少,疏散距離過長等原因,為疏散工作的有效進行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2 地下商場火災防控策略
2.1 疏散設計要合理
地下商場的消防設計中,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設計。不僅如此,安全驅散的設計要注意使安全出口的數量滿足相關規定的要求。如果2個或2個以上防火分區相鄰時,每個防火分區可以利用1個通向相鄰分區的防火門作為安全出口。地下商場的安全驅散設計要根據國家防火法規的相關規定,內部采用懸掛式的指示標志。疏散通道中要設置保持視覺持續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標志。疏散通道的設置不能有門檻或階梯,也不能經過任何房間,要保證直達到安全出口,安全出口還要對著疏散的方向開啟,仍然不能設置任何踏步,防止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3]。
2.2 設置防火分區
防火分區的設置是防火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設置防火分區能夠在火災爆發時最大限度內控制火勢的蔓延,同時也為滅火工作提供了捷徑。按照相關的規范要求對防火分區進行劃分是十分重要的。據規定,防火區的最大面積是不能超過500平方米的。地下商場還需要設置自動滅火系統,1000平方米是防火分區能夠增加的最大面積,如果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同時用A級裝修材料時,2000平方米是防火分區的最大面積。大于2000平方米的地下商場兩個相隔的區域要采用防火墻對兩個區域進行防火隔間分隔,防火墻上安裝的大門不僅要能自行關閉,還應該甲級防火門。
2.3 加強防火管理監督
每天對消防設施進行檢查應該成為地下商場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日常任務,地下商場的管理人員要按照“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原則,有計劃的定時對地下商場的消防設備進行檢查,做好消防設施具體情況記錄。每天一次或不定時的開展檢查工作,對檢查出的相關結果做出相應的分析和記錄,對地下商場的消防設施有充分的把握。對不符合要求的消防設施提出相對應的整理和改正的時間,對整理和改正時間進行限制,如果在特定的時間內未完成對消防設施的整理工作,商場管理人員就要依照規定做出相應的處罰。在商場的日常經營過程中,商場還需要設置專業的或經過培訓的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人員,營業期間要開展防火巡查,排查各種違法行為或火災隱患,以保證地下商場的安全隨時有人監管,從而確保地下商場的消防安全。除此之外,消防部門還要對地下商場的使用者進行登記記錄,進一步落實消防監督和管理方面的相關制度,使消防安全知識深入人心[4]。
3 結語
地下商場的火災預防工作是十分艱巨的工作,也需要長期的堅持。地下場所承載著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只有重視地下商場的火災預防工作,才能從根本上降低地下商場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消防監督管理者要嚴格監督地下商場的火災預防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加大對地下商場的管控力度,從根本上確保地下商場的消防安全。地下商場的火災危險性很高,消防部門要加強監督和管理,采取常態化監督和管理的模式,使地下商場的消防工作更加科學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郭慧嬌.地下商場火災危險性及火災防控監管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9):57.
[2]顧曉鳴.某大空間地下商場防火對策[J].山西建筑,2016,(11):251-252.
[3]宋彧喆.地下商場火災危險性及防火對策[J].科技展望,2015,(24):210.
[4]張禹.淺談地下商場火災危險性及防范措施[J].低溫建筑技術,2014,(5):161-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