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飛
摘 要:本文在概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公共檔案館的特性闡述公共檔案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角色與定位,從豐富館藏資源、加強隊伍建設、擴大資金投入、改善服務機制及提高公民素質等五個方面詳細論述公共檔案館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公共檔案館;文化權利
中圖分類號:G2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5-0217-01
公共檔案館作為社會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是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設施[1]。如何找準定位,發揮自身特色資源優勢創新管理,更好地服務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這已然成為公共檔案館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1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由政府主導的,以維護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利為邏輯起點,以滿足社會大眾公共文化需求、提高其文化生活水平為目的,向公眾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運行管理機制系統的總稱。
2 公共檔案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角色與定位
2.1 公共檔案館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機構
從國家檔案法規對檔案館的說明可以看出公共檔案館是文化事業單位,比如《檔案工作基本術語》中就明確有指出:國家各級各類檔案館是集中管理檔案的文化事業機構。眾所周知,文化事業單位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那公共檔案館作為其中一員理所應當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出一份力。
2.2 公共檔案館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信息支持
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需要豐富的文化信息作為資源依托,公共檔案館是集中保存檔案的機構,經過數代檔案館人的不斷努力,保存了大量文化知識館藏,從古代典籍,到現代數字化信息,無不成為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公共檔案館可以成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信息中心,并長期為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3 公共檔案館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發展策略
3.1 豐富館藏資源,提高公共檔案館文化產品供給能力
檔案館信息資源的整體實力和服務潛力是由館藏體現的。但受歷史因素影響,大多數檔案館的館藏內容單一,多是保存黨政機關公務文件,往往只有機關人員、高校學者才有查檔需求,普通群眾在檔案館難以找到與自身利益直接相關的檔案信息,如此頗具“信息資源歧視”的館藏結構難以滿足社會大眾文化需求。因此,檔案館應調整館藏結構,多從社會大眾角度研究檔案文化需求,擴大檔案收集范圍,盡量多地收集與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或感興趣的檔案,比如民生檔案、非遺檔案、特色檔案等。
3.2 重視館員素質建設,提升公共檔案館文化服務水平
公共檔案館工作人員是開發文化產品、提供文化服務的主體,其文化素養的高低決定著公共檔案館各項工作的文化品位,進而影響著公共檔案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因此,公共檔案館應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放在突出位置,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嚴格把好“入門關”,保證檔案人員的專業素養,加強對在職檔案人員的繼續教育,特別是要與時俱進提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創造出更多百姓喜聞樂見的產品。
3.3 完善經費投入機制,保證公共檔案館持續穩定發展
公共檔案館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其運行經費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撥款,政府扶持與經費保障是公共檔案館發展的有力后盾,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文化經費投入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很小[2],投入不足成為制約公共檔案館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公共檔案館應完善經費投入機制,在積極爭取政府繼續加大對公共檔案館文化事業的財政投入基礎上,向社會看齊,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方針,吸引社會民間資本贊助和捐贈公共檔案館公益文化事業,從而形成一套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的經費投入機制。
3.4 改善服務機制,提高公共檔案館的便民性
只有通過公眾的利用,文化產品和服務才能實現其價值。然而與其他文化機構如圖書館相比,檔案館在便民性方面有所欠缺,比如館址偏僻、交通不便等。因此,公共檔案館應改善服務機制,提高檔案館便民性。其一,應科學合理規劃館址,將檔案館建在人流較集中、交通較方便的繁華區域,而且最好能與美術館、圖書館等集中設置;其二,應合理規劃內部廳室,采用多種形式傳播檔案文化,從而來滿足社會不同階層文化利用需求的目的,而且有條件的檔案館還可以增設餐飲、休息區,以此保證用戶在利用檔案的同時,還能享受檔案館帶來的人文關懷。
3.5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信息獲取能力
文化權利的實現是國家與公民共建、互動的雙向過程,是一種文化自覺的衍生,僅僅依靠公共檔案館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公眾的回應和積極參與[3]。公眾作為信息客體,必須具備感知并獲取信息的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與檔案意識和信息素養相關,礙于被動等待公眾素質提高而產生的微乎其微的效果,公共檔案館還不如主動對外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其一,公共檔案館可以在發放材料、舉辦展覽等傳統手段的基礎上,考慮將檔案館列為當地重要文化設施和參觀項目寫進旅游指南。其二,公共檔案館應充分發揮文化教育功能,針對社會上不同層次的民眾需求,設計、開發不同主題培訓課程。
參考文獻
[1]盧林春.淺談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地位與作用[J].圖書情報工作,2010(1):213-215.
[2]于帆,等.文化民生的重大課題[N].中國文化報,2011(1)3-7.
[3]黃振原,等.關于公共檔案館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的思考[J].北京檔案,2011(2):19-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