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
摘 要: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不斷加速,風景區規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新時期風景區規劃應該要根據景區的實際情況,從景區規劃的綜合性、規范性、可持續性等角度著手。本文對風景區規劃中的常見問題和對策進行分析與探討,旨在提高風景區規劃水平。
關鍵詞:風景區;規劃設計;旅游
中圖分類號:TU98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5-0234-02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旅游事業空前發展,風景名勝作為主要的旅游資源,是各地旅游經濟開發中的重點,隨著旅游開發的力度不斷加大,我國的風景名勝數量越來越多,而且有多處重點風景名勝被列為世界遺產,我國的風景區工作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風景區規劃建設是發展旅游經濟的前提和基礎,在風景區建設過程中,前提是做好規劃,核心是要對風景區進行保護,關鍵是要做好風景區的統籌管理。無論是國家級,還是省級、市縣級風景區,其規劃方案都越來越詳細,在新時期,風景區規劃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尤其是在風景區規劃過程中各個部門的協調性問題,是各地風景區開發的重點工作,只有將風景區規劃與開發工作統籌起來,與當地的經濟建設保持同步,才能不斷提高風景區建設水平。
1 風景區規劃中的綜合性與協調性問題
我國的風景區規劃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協調性與政策性,近年來我國的很多風景名勝區都得到了有效開發,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前往,也凸顯出風景區的社會、生態、經濟、文化價值,更是引起各方面的關注。以撫仙—星云湖泊省級風景名勝區為例,《撫仙—星云湖泊風景區總體規劃(1988-2010)》于1988年編制完成,于1996年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風景名勝區的二級保護范圍作為規劃范圍,總面積285.8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246.71 平方公里,陸地面積39.1平方公里。包括:撫仙湖、星云湖、象鼻嶺、蘭田、陸家嘴、仙人洞,以及澄江、江川兩個縣城等。2006年云南省省政府頒布的《風景名勝區條例》提出了“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指導思想,批準設立撫仙湖—星云湖生態建設與旅游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設立該試驗區的目的是為了建立起旅游開發的長效機制和新型的旅游產業管理體制,努力實現旅游服務國際化、生態環境優質化、旅游環境安全化的發展格局。在新的經濟時代,旅游產業作為社會發展的朝陽產業之一,符合生態建設目標,也能積極帶動各地百姓增收,是現代社會發展理念下的一項重要產業。云南省政府決定打造撫仙湖—星云湖生態建設與旅游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也是綜合考慮了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之后的結果,該試驗區不僅可以觀光,還能帶動其他的產業的發展,以旅促農、以城帶鄉是當地農業發展的新理念,撫仙—星云湖泊省級風景名勝區的建立,正好可以實現該目標。該片區的開發實施將促進江川旅游的快速推進,由旅游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還能生成高原湖泊生態保護建設的示范經驗,并且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推廣。
在風景區規劃過程中要兼顧綜合性與協調性,應該要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對風景區規劃區域進行拓展,風景區的規劃應該要具有一定的規模,可以將結果距離比較近、在同一個區域內的風景區編制到統一的風景區規劃體系中,從而實現統一管理。第二,嚴格按照國務院的相關《條例》要求,堅持貫徹“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在規劃設計風景區的時候也要考慮到風景區的管理和永久利用。例如撫仙—星云湖泊風景區開發過程中,云南省人民政府明確提出實施“生態立省”、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戰略,啟動 “七彩云南保護行動”,突出以“九大高原湖泊”為重點的生態環境保護。第三,考慮到風景區與周圍區域之間的利益關系,在保護風景區的前提和基礎上,應該要滿足其他部門的要求,兼顧各方面的利益。例如在規劃設計的時候尤其要考慮到交通問題,交通便捷才會吸引游客,如果交通不便,則會對風景區的收益帶來極大影響,也不能發揮出旅游經濟的帶動作用,因此,在對風景區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交通問題。第四,對風景區進行規劃的時候要做到完整,在設計過程中就要考慮到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且及時設計應急方案,確保風景區規劃設計得以落實。如圖1所示。
2 風景區規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在新時期加強對風景區的科學規劃設計以及可持續性設計變得越來越重要,風景區規劃與開發的投入成本較高,因此必須要考慮到風景區開發后帶來的長期性收益,這種收益包括經濟效益,也包括生態效益。風景區是一個文化與自然的地域綜合體,在規劃設計的時候必須要強調科學合理,要對當地的風景資源進行綜合全面的考察與分析,然后才能做出具體的設計方案,例如撫仙—星云湖景區設計中,社區規劃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搬遷型,位于核心景區內的居民點,逐步進行搬遷。第二,控制型,位于一般景區內,對規模較小、景觀較好的居民點進行控制。第三,縮小型,位于一般景區內,對規模大、環境較差影響景觀的居民點要進行縮小甚至是消除。必須要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之后設計出詳細的開發方案。其次,還應該要將生態科學的觀念逐漸引入風景區規劃,例如對自然生態環境進行規劃、對環境生態科學進行評價、對生態環境指標體系進行設計、對生態環境效益與價值的量值進行評價等。第三,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進行風景區的單項科學考察以及專項課程研究,例如要針對風景區的某種動物、植物、文化、生態等設置專項研究題目,分項進行深入研究,確保風景區的開發有充分合理的理論支持。另外,在風景區規劃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可持續發展問題,風景區規劃設計不能僅看到眼前的利益,還應該要對風景區的生態效益和長期經濟效益進行預測,在開發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風景區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現實問題,并且確保風景區建設不能對生態環境的平衡性帶來破壞,以促進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如圖2所示。
3 風景區規劃的可操作性與彈性問題
風景區規劃設計與具體的實施之間有一定差距,設計的方案可能會遇到一些現實阻礙而無法實施,因此風景區的規劃編制完成之后能否真正落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當地政府以及風景區規劃評審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單純強調“理論”高超而忽視了實際情況的設計,必然不能滿足實際情況。當然如果過于依賴當地的實際情況而排斥一些先進的規劃設計理論,也不能完成高水平設計。因此,在風景區規劃設計過程中應該要注重規劃彈性問題,在規劃設計中體現彈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容量彈性,在常規游覽容量的基礎上,要按照景觀與生態的具體要求對景區能夠容納的游覽人數、適宜游覽人數、極限游覽人數進行確定,從而有助于對景區場地環境進行規劃。第三,基礎設施彈性,主要指的是各種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例如供水、供電、電信、污水處理等基礎設置應該要預留充足的場地。例如在撫仙—星云湖景區設計過程中,設置了基礎服務設施,服務大本營設計在澄江與江川縣城,作為整個風景名勝區的后勤保障基地。服務站較多,結合10個景區在新河口、尖山、明星、孤山、星湖公園、螺螄鋪、隔河、海鏡、海關、老鷹地設置完善的服務設施,滿足人們在游覽過程中的各種需求。
4 結語
綜上所述,風景區規劃設計是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風景區規劃設計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對綜合性、可持續性、規劃彈性的重視,確保風景區規劃設計更加科學合理,不僅能夠帶來經濟效益,還能帶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姚弘.風景區規劃應注意的若干問題[J].山西建筑,2007,(30).
[2]賈建中.新時期風景區規劃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園林,2001,(04).
[3]劉亮,陳誠,高于航.基于“永續性”理念下的風景區規劃淺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