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磊+沈寶濤+楊柏云
摘要: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芽苗作砧木,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紅露珍、十八學士、四面景)、植物生長調節劑(IBA、2,4-D、NAA)接口處理、封口方式(鋁箔、封口膜)、嫁接部位(上胚軸、芽苗根)等處理對嫁接茶花(Camellia japonica)成活率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對成活率有極顯著影響,其中紅露珍成活率最高,達到70.00%;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與對照相比,未能有效提高成活率,其中NAA處理成活率最高,達到71.73%,但與對照間無顯著差異;而IBA和2,4-D處理后的成活率反而降低了,分別為61.33%和35.13%,究其原因可能與植物生長調節劑濃度和處理時間有關;不同的封口方式對成活率有極顯著影響,鋁箔與封口膜的成活率分別為61.60%和35.53%;上胚軸成活率顯著高于芽苗根,分別為73.00%和61.93%。試驗結果可作為提高油茶芽苗根接茶花成活率的借鑒和依據。
關鍵詞:茶花(Camellia japonica);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根接;成活率
中圖分類號:S794.4;S685.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5-290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5.027
Abstract: Taking Camellia oleifera Abel. seedlings as stock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including different genotypes(C. japonica Hongluzhen, C. japonica Shibaxueshi, C. japonica Simianjing), auxin(IBA, 2,4-D, NAA) interface processing, binding methods(aluminum foil, sealing film), grafting part(epicotyl, seedling root) processing,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Camellia grafting using Camellia oleifera shoot roo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different genotypes,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C. japonica Hongluzhen was the highest for 70.00%; Compared with the contrast, the auxin treatment couldnt effectively raise the survival rate, and the the survival rate of NAA treatment was the highest for 71.73%,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NAA treatment and the contrast; The survival rate of IBA treatment and 2,4-D treatment was 61.33% and 35.1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ast, their survival rate decreased, the reas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and processing time of auxin; The different binding methods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rvival rate,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aluminum foil and sealing film was 61.60% and 35.53% respectively. As for different grafting part, the survival rate of epicotyls and seedling root was 73.00% and 61.93%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e experiment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grafting C. japonica using C. oleifera shoot roots.
Key words: Camellia japonica; Camellia oleifera Abel.; root grafting; survival rate
茶花(Camellia japonica)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亦屬于世界名貴花木,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品種極多[1]。其樹形優美,花朵艷麗,色彩繽紛,花期長達1~4個月,不論是用于家庭盆栽觀賞還是庭院和園林美化,都深受人們喜愛。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屬山茶屬植物,是直根系樹種,主根發達,愈合能力強,適宜用作茶花嫁接砧木[2]。目前茶花異砧嫁接的常用方法有插皮接、劈接、腹接等,但這些方法僅適合高位換接、樹姿整形,不具備大規模繁殖的能力[3]。扦插也是常用規模化無性繁殖的方式之一,但扦插苗根系不發達,抗旱能力差,存活后生長速度慢[4]。利用油茶芽苗根接茶花不僅具有規模化繁殖的能力,并且有根系發達,生長速度快,抗旱性好,開花早等特點[5]。為此,為了提高油茶根接茶花的成活率,試驗研究了基因型、生長素處理、封口方式以及嫁接部位等對油茶芽苗根接茶花成活率的影響,以期為優化油茶芽苗根接茶花技術,提高嫁接成活率提供參考。endprint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在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三陽集鄉苗圃園內進行,土地為紅壤土,適合茶花生長。茶花接穗選用紅露珍(C. japonica Hongluzhen)、四面景(C. japonica Simianjing)、十八學士(C. japonica Shibaxueshi)等3個不同的基因型;砧木為油茶子發芽后的芽苗;生長素種類為吲哚丁酸(IBA)、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封口為鋁箔和Parafilm封口膜。
1.2 方法
1)油茶種子育苗。育苗時間為2015年1月底。將油茶種子置于40 ℃左右的溫水中浸泡12 h,再于0.5%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 h,用清水沖洗干凈待用。用磚搭長×寬×高為1.2 m×1.0 m× 0.3 m的苗床,先在苗床內鋪20 cm厚的粗河沙,在沙面上鋪一層厚約5.0 cm種子,再蓋10 cm厚的河沙,定期澆水,保持苗床濕潤。
2)苗圃地準備。嫁接前15 d深翻土壤,細耙至土壤平整,苗床長度為40 m,寬度為1.2 m,搭中心高為0.6 m的小拱棚;選大晴天,采用高錳酸鉀加甲醛熏蒸方法進行土壤消毒,確保小拱棚四周不漏氣;使用前3 d揭膜再深翻一次待用。采用85%遮光率遮陽網搭蔭棚,棚高1.8 m。
3)接穗和砧木的采集。所用的接穗均為當年生半木質化春梢,采自無病蟲害、粗壯通直,葉片完整的植株。將采集后的接穗迅速插入水中并放置于陰涼處,做到隨采隨嫁接。
當做砧木的油茶苗剛露出沙時,即可進行嫁接,起砧木時切忌從上方直接拔起砧苗,應于沙床一側搬開磚,小心撥開河沙,待露出砧苗根后握緊根部緩慢取出,后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蓋上一層濕布待用。
4)嫁接方法。接穗只取帶一個節的莖段,節上莖長1.0 cm,節下莖長1.5 cm,用單面刀片由葉柄往下正反兩面斜切成長約1.0 cm的楔形接口,斜面約為30 °,削去葉片2/3,每個接穗約長2.0 cm,削好的接穗浸泡在清水中待用,時間一般不超過10 min。
油茶砧木長6.5 cm,每個油茶種子萌發的芽苗可做2~3個砧木,于上胚軸1.5 cm處橫切,每隔6.5 cm都進行橫切,按形態學上下端放整齊,將切好的砧木在上胚軸或芽苗根正中對稱切開,切口長1.0 cm左右,將接穗的楔形面插入砧木切口處,如粗細一致則保持砧木接穗兩邊對齊,如不一致則保持一邊對齊。用封口工具綁扎,緊實度以輕拉接穗不脫落為準。
5)試驗處理。各試驗處理見表1。不同基因型試驗為處理1至處理3。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試驗為處理4至處理7,將接穗快蘸于濃度均為500 mg/L的3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中,以清水處理的作對照。不同封口方式試驗為處理1、處理8。不同嫁接部位試驗為處理1、處理9。以上每處理500株嫁接苗,試驗均3次重復,取平均值。
6)嫁接后管理。嫁接苗移栽時先將筷子按行株距6.0 cm×6.0 cm插入苗床中打洞,深度4.0 cm, 然后將嫁接苗放入洞中,保證嫁接口在基質上方,澆透定根水,蓋好小拱棚,確保四周不漏氣。每15 d噴灑多菌靈與代森錳鋅800倍復配液一次,噴灑3次后換8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及時做好除草、澆水和除萌工作,生根后撤掉小拱棚,定期施復合肥。嫁接苗移栽60 d后統計成活率。
7)數據分析。用SPSS 19.0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采用Excel 2007繪制表格。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接穗基因型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不同接穗基因型嫁接成活率的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紅露珍的平均成活率最高,為70.00%,四面景的最低,為58.00%。
對不同接穗基因型的嫁接成活率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接穗基因型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極顯著。
2.2 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的嫁接成活率見表4。由表4可知,NAA處理的平均成活率最高,為71.73%,2,4-D處理的平均成活率最低,為35.13%。
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后,移栽3~5 d后 IBA處理的苗傷口下方長出不定根,隨后2,4-D、NAA處理的苗也有同樣現象,IBA處理的苗不定根多,細小,呈纖維狀,根毛豐富,2,4-D與NAA處理的苗不定根較少,粗短,呈板刷狀,根毛較少,對照無此現象,不定根最后未繼續伸長插入土中,而是逐漸萎縮、消失。
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的嫁接成活率方差分析結果見表5。從表5可以看出,不同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成活率影響極顯著。再對成活率進行差異性檢驗(表6),可以看出,NAA處理的與對照無顯著差異。
2.3 不同封口方式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不同封口方式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見表7。由表7可知,鋁箔與封口膜封口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別為61.60%和34.53%。
對嫁接成活率進行方差分析(表8),可以看出,不同封口方式對嫁接成活率影響極顯著。
2.4 不同嫁接部位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不同嫁接部位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見表9。由表9可知,上胚軸與芽苗根嫁接平成活率分別為73.00%和61.93%。
對嫁接成活率進行方差分析,從表10可以看出,不同嫁接部位對嫁接成活率有顯著影響。
3 小結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茶花接穗與油茶芽苗根接后的成活率有明顯差異,這可能是接穗與砧木之間的親和性不同造成的,黃芳英等[6]的研究表明,親和性不同對成活率有顯著影響。此外,接穗與砧木之間的生理活性是否一致,也會對成活率造成影響,嫁接時紅露珍的形成層可能處于旺盛時期,會提高成活率[7]。倪穗等[8]研究證實了接穗與砧木的粗度接近會提高成活率,試驗中紅露珍接穗較粗,與砧木粗細更接近,可造成形成層兩邊重合,因而成活率會提高。endprint
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誘導愈傷組織和不定根的作用[9],將不同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用于接穗的處理,目的是想加速傷口的愈合,提高成活率。然而,試驗結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沒有出現愈傷組織,加速傷口的愈合,而是嫁接苗傷口處出現不定根的現象,且3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誘導出來的不定根數目和形態也不盡相同,造成的原因可能與植物生長調節劑濃度、處理時間設置不合理有關,也與3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活性不同有關,因此還需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應設置不同濃度和處理時間的組合。
不同的嫁接封口方式對成活率有重要影響,一般使用塑料條、鋁箔、密封膠等封口[10]。目前油茶芽苗砧嫁接使用最多的為鋁箔,其具有操作簡單、方便、成本低等特點,其他方式鮮有報道。封口膜比起鋁箔有更好的伸展性,使砧木和接穗緊密結合,并有保持傷口濕度、防止傷口污染等作用,可以起到加快愈傷組織生成,提高成活率的作用。但試驗結果與之相反,分析原因可能包括:一是嫁接的工人對封口膜操作不熟練,在使用時會造成砧木與接穗之間形成層錯位;二是嫁接苗種植在小拱棚內,棚內的相對濕度保持在100%,因此使用封口膜就失去了保濕的作用,反而造成了透氣性較差,抑制傷口的呼吸作用,影響嫁接傷口的愈合;三是在嫁接苗在傷口愈合后,若不及時去除封口膜,可能會影響小苗的后期生長,也會影響成活率。
上胚軸接的成活率高于芽苗根接,這與王瑞等[11]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造成的原因可能包括:一是上胚軸接保留了油茶砧木的種子,具有提供營養的作用,利于嫁接苗愈合傷口;二是上胚軸半木質化程度更好,形成層細胞活性更強,有利于傷口的愈合;三是上胚軸與芽苗根相比較要細些,與接穗粗細相當,更能使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兩邊對齊,重疊面積更大。但是,鄺先松等[12]的試驗結果是上胚軸接與芽苗根接的成活率沒有差異,這可能是接穗基因型不同造成的。建議在實際生產中,上胚軸接與芽苗根接應同時采用,達到提高嫁接效率,節約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錢文宏,周 敏.山茶花扦插育苗技術[J].安徽林業科技,2007(1):41.
[2] 莊瑞林.中國油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8.
[3] 杜 忠,曾 彥,李秋鳳.油茶嫁接山茶花的技術[J].廣西林業科學,2008,37(3):161-163.
[4] 彭邵鋒,陳永忠,王 瑞,等.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技術[J].林業工程學報,2011,25(6):86-89.
[5] 姚 蕾,李美英.油茶芽苗砧嫁接山茶花技術要點[J].現代園藝,2014(21):41.
[6] 黃芳英,楊青華,陳小鳳.白花油茶砧木與接穗的嫁接親和性試驗[J].南方園藝,2015,26(2):12-14.
[7] 杜洋文,周席華,徐春永,等.油茶不同芽苗砧和接穗對成活率與抽梢率的影響研究[J].湖北林業科技,2011(2):26-27.
[8] 倪 穗,李紀元,趙春釗.四季山茶的芽苗砧嫁接研究[J].科技通報,2008,24(1):43-46.
[9] 袁婷婷,鐘秋平,丁少凈,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的影響[J].林業科學研究,2015,28(4):457-463.
[10] 秦天天,郭素娟.封口材料與砧穗種類對板栗幼砧嫁接成活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4(19):9-12.
[11] 王 瑞,陳永忠,陳隆升,等.油茶優良無性系芽苗砧嫁接技術體系的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3,33(7):77-80.
[12] 鄺先松,宋祥蘭,宋和浩,等.油茶芽苗根嫁接試驗[J].南方林業科學,2003(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