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韜
【摘要】: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其詞用意深至,筆力奇橫,為世人所稱道。歷來研究山谷詞的大家實非少數,但主要研究對象是其詞本體,對于山谷詞的版本情況并沒有太多涉及。黃庭堅的山谷詞目前存世的有多種版本,這些版本主要從屬于兩個系統,一個系統是明嘉靖寧州祠堂本的《山谷詞》,所收詞180余首,比較全面,后世許多詞家校山谷詞都以其作底本;另一個系統是南宋閩刻本《山谷琴趣外篇》,當是現今發現的最早的山谷詞的本子,雖收詞不多,但是歷史價值很珍貴。本文梳理了山谷詞的兩大系統,并對個版本山谷詞的流傳演變做了詳細介紹,以期能大致描繪山谷詞的發展演變情況。
【關鍵詞】:黃庭堅;山谷詞;山谷琴趣外篇;版本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其詞集版本流傳至今的有兩個系統,一個是寧州祠堂本,是明朝嘉靖年間寧州知州葉天爵刊行、喬遷校訂的,補《山谷全集》內《豫章黃先生詞》一卷,此系統流傳版本甚多,所刊黃氏詞作也比較全面;另一個系統是宋刊《山谷琴趣外篇》三卷本,這個本子的出現應該比較早,雖收詞不全,僅有90余首,但卻是十分可信的一個本子。
一、一卷本《山谷詞》
1.寧州祠堂本
該明刻本是現存最早的《山谷詞》,明嘉靖間由寧州知州葉天爵刊行、喬遷訂補的,一般稱寧州祠堂本。據《四庫全書總目》一百五十四《集部別集類》七著錄:“山谷內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別集二十卷,詞一卷,簡尺二卷,年譜三卷。”我們大致了以了解,這個一卷的詞集即是寧州祠堂本的《山谷詞》。這個本子收詞一百八十余首,且校勘比較精良,又是目前所能見到最早的《山谷詞》本子,所以后世校刻《山谷詞》都以此為底本。五十年代龍榆生校訂“蘇門四學士詞”和唐圭璋輯集《全宋詞》時用的底本都是這個本子。
2.明汲古閣本
嘉靖本的《山谷詞》共收詞一百八十六首,明代毛晉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即根據這個本子,但已作了刪改。從汲古閣本的一些錯誤中,我們大致可以斷定《宋六十名家詞》和嘉靖本有因承關系。近人朱孝臧在《疆村叢書》本的《山谷琴趣外篇》跋中稱:“《直齋書錄解題》:‘《山谷詞》一卷。虞山毛氏刻本疑從之出,故仍沿舊名。明嘉靖刻寧州祠堂本《豫章黃先生詞》一卷,詞同毛刻,而編次前后則異。”可見,嘉靖本從宋本出,《名家詞》又據嘉靖本而有變動。
3.萬歷本
該本收于明萬歷年間所編的《山谷全集》中,卷十一與卷十二收詞兩卷,共計有詞一百八十二首。該本和嘉靖本同屬一個系統,但卻將一卷本的《山谷詞》分成了兩卷,且完全打亂了嘉靖本原來的編排順序,目的可能是為了托古偽作,因《宋史·藝文志》所載《山谷詞》有兩卷。將該本和嘉靖本兩相比較,其實不難看出,萬歷本的兩卷山谷詞實以嘉靖本為底本。與嘉靖本對比發現,它少詞七首:《點絳唇》“幾日無書”,《浣溪沙》“西塞山邊白鷺飛”,《驀山溪》“無人之處”、“尋訪載酒”,《調笑》,《歸田樂令》,《喝火令》;同時又多了三首:《長相思·秋景》,出自《草堂詩馀》的《菩薩蠻·閨情》,根據《山谷琴趣外篇》所加的《畫堂春》“東堂西畔有池塘”。增刪相抵,萬歷本的《山谷詞》比嘉靖本實少四首,故得一百八十二首。
4.緝香堂本
清代乾隆年間,分寧緝香堂刊《山谷全書》,在正集卷十三與卷十四中收山谷詞兩卷。但該本不像萬歷本那樣,將嘉靖本的次序完全打亂、重新編排,而是仍依嘉靖本原來的篇目編次,從《鵲橋仙·七夕》一詞起為下卷。通過和嘉靖本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緝香堂本但比嘉靖本少了八首詞:《驀山溪》“無人之處”、“尋訪載酒”,《少年心》“對景惹起愁悶”,《少年心·添字》,《減字木蘭花》“使君那里”、“蒼崖萬仞”,《青玉案·寅庵解萍鄉宰作》,《千秋歲》“世間好事”;多了一首詞:《醉落魄·茶詞》,該詞是據《草堂詩馀》增入的。這樣算來,緝香堂本就比嘉靖本實少了七首詞,最后得詞一百七十九首。
5.《四庫全書》本
之前提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著錄《山谷詞》一卷,這是收在《山谷全集》中的,用的本子應是嘉靖本。除此之外,《四庫全書》又在《集部·詞曲類》中收《山谷詞》一卷,這個本子用的則是毛晉的《宋六十名家詞》本。也就是說,《四庫全書》有兩種山谷詞的本子,一種為嘉靖本,和宋本無異;一種是汲古閣本,這個本子后來又有了光緒四十年錢塘汪氏的覆刻本,并且還被收入了《中國文學珍本叢書》的第一輯以及《四庫備要·總集》之中。
6.中華書局本
詞學大家龍榆生先生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校訂過蘇門四學士詞,其中就有《豫章黃先生詞》一種,該詞1957年由中華書局排印出版。龍先生在校訂此書時,用的底本正是明嘉靖寧州祠堂本,又參校了其他各本,最終編匯而成。龍榆生校本《豫章黃先生詞》甚是精良,且收詞更全,共一百八十一首。
二、三卷本《山谷琴趣外篇》
1.南宋閩刻本
山谷詞的第二個系統是三卷本的《山谷琴趣外篇》,此書存世最早的版本是南宋閩刻本,現藏臺北中央圖書館。《四庫提要》稱“琴趣外篇,宋人中如歐陽修、黃庭堅、曹端禮、葉夢得四家詞皆有此名,并曹補之而五。”通過一系列的對比發現,《琴趣外篇》這個本子的結集,應當更早,或許在《直齋書錄題解》所載《山谷詞》一卷本之前。雖然該系統收詞較少,難以窺得山谷詞全貌,也不好把握黃庭堅的思想特點,但是該集子所收的詞確是比較可信、可靠的。因此后人在校山谷詞時,多以此本為參校本,有的還以此為底本。該本由張元濟在辛酉歲春獲于其家鄉海鹽,是其六世祖寒坪公所舊藏,卷首襯頁鈐有“清倚齋書畫集記”小印。
2.明鈔本
善本書室藏書志卷四十有云:“山谷詞三卷,明鈔本。此棉紙藍格,明鈔本分作三卷,殆從別本傳錄者。”這里所說的別本,應該就是三卷本的《山谷琴趣外篇》,即以《琴趣外篇》為底本,以《草堂詩馀》為校本校增,里面所說的“一作某某”大多都和《琴趣外篇》重合,因此可以斷定明鈔本應是出自三卷本《琴趣外篇》無疑。南京圖書館藏有明鈔本《山谷詞》三卷,有丁丙跋,周大輔題款,沈曾植曾據此本影鈔,沈本今藏上海圖書館。
3.百家詞本
屬于這一系統的還有明代吳訥的《百家詞》本。訥字敏德,常熟人,據考生于明洪武元年,卒于景泰五年,這部詞學巨編成于他的晚年,題名《唐宋名賢百家詞集》《百家詞》所收《山谷詞》為三卷,篇目編次基本同于《山谷琴趣外篇》,僅在《阮郎歸》二首之后增一首“歌停檀板舞停鸞”,在最后有多一首《品令·茶詞》。
4.疆村叢書本
朱孝臧在校訂山谷詞時,將此書刊入《疆村叢書》,朱氏以宋本為底本,以寧州祠堂本參校,尤其補充了許多題目,校改了諸多錯誤,彌補了宋本題目過簡及錯誤頗多的缺陷。《山谷琴趣外篇》收詞九十一首,朱孝臧在校此書時曾說:“山谷此編,較別本僅得其半。卷中訛文脫字,往往而有,題尤芟節太甚,或乖本旨”,并舉出誤字之例,并說:“然則《琴趣》者,祝穆所譏俗本。”但是盡管這一系統的本子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仍因為其為宋本之孑遺而為詞家與收藏家所珍視。
參考文獻:
[1]王灼.碧雞漫志校正[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
[2]毛晉.宋六十名家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M].北京:中華書局,1957.
[4]黃庭堅.山谷詞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5]王曄.吳訥《百家詞》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3.
[6]唐圭璋.宋詞四考[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
[7]唐圭璋,王仲聞.全宋詞審稿筆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9.
[8]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