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媒體行業的發展,再加上很多新興產業的開發,對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所以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雖然很多高校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也摸索了很長時間,但在辦學模式上,不同高校之間的差異性并不大,缺乏特色。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是提升辦學水平的殺手锏。
筆者所在學院的辦學理念是“藝術+工程”,也就是要培養具有藝術創造能力和工程思維能力的實用型人才。在日常教學中則體現為大量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本文結合我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自2010年辦學以來的實踐來剖析實踐教學環節中的實訓、實習、畢業設計實踐環節的目的、問題、管理和改進方法來進行闡述。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專業實踐,不論是大二為期兩周的專業采風,大三 、大四第一學期十八、十九周的從業實訓,還是大三第二學期的“3+1”專業實習,大四第二學期的“畢業設計”,雖然時間長短不一、考核標準不同,然不外乎以下三點目的。
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目的
1.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和鍛煉,在實踐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夠掌握好所學知識,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當中很好的將知識進行運用。
2.對本行業的現狀和對人才的要求有基本的認識
傳統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并沒有較高要求,對于相應的從業人員,要求也都是具備基本的采編技術,并且具有一定的傳媒意識。可現在社會需求發生變化,除過新聞敏感、職業素養外,更需要就有較強的專業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去進行拍攝和視頻剪輯。
3.樹立競爭意識、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在行業一線,學生可以近距離的接觸最新的理念和實際,感受整個行業的脈搏。從而,經過長短不一的實習,對于自己的優點缺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當回歸校園時學習的積極性和目標性更加明確,實現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最佳結合。
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總是存在一些不夠完善和有待改進問題,并且影響到最終效果的形成。
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認識不夠,實踐環節流于形式。
由于師生比的關系,老師很難做到全程指導和監督。一部分學生缺乏專業熱情,在實踐環節中僅僅滿足于完成任務,作品質量不高,浪費了大量的學習時間。
2.適應時間較長,有效利用率不足。
由于教學環境有限,學校所能提供的硬件不夠完善。因此,造成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很差,當拿起機器拍攝時或者進行相應創作時,能力格外欠缺。往往需要大量時間去適應環境,在剛剛接觸核心內容時已臨近實踐環節終止期限。
3.實踐成果同題集中,在內容和形式上質量不高。
目前,受到閱歷、身份、接觸面的影響,學生在節目創作實踐上選題范圍受到較大局限。學生實踐作品一旦涉及到校外題材都難以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導致現有實踐作品選題集中在大學生生活、情感等狹窄的范圍內,導致作品雷同形象嚴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難以達到較高水平。
4.高品質的實訓基地數目較少,難以滿足學生需求。
經過幾年的辦學,編導系和一定數量的事業單位、公司保持聯系,并且成立了實訓基地,如:石獅市電視臺、陜西師范大學新聞中心、陜西運城電視臺等。然上述實訓基本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數量少,和學生崗位需求比例嚴重失調;二是在行業中的知名度和實力有限,往往不能吸引學生;三是幾乎所有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都是沒有報酬的,在某種意義上很難調動學生實習的積極性。
而通過與業界相關傳媒機構的聯系與溝通,將實踐教學與媒體機構的節目制作任務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融入社會,接觸更廣泛的題材,提高發現選題、提煉選題的能力。
5.學生實習作品缺乏傳播力度,成為拘于一定范圍的自娛自樂。
由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是按照藝術類招生的,所以學生水平良莠不齊。可以說,絕大數同學缺乏獨立創作的能力和潛質。但不可否認目前,學生作品中不乏創意獨特、拍攝專業、剪輯流暢的作品。這些的作品除過參加每年常規的一些比賽之外,再被關注和審視的機會很少。部分學生將作品上傳到網絡,又由于缺乏應有的審查制度和規范管理辦法,使得網絡上的作品魚龍混雜,難以形成良好的藝術氛圍。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讓學生的作品找到自己的展示平臺,不論對學生還是學校都具有積極意義。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讓實踐環節辦出特色、辦出成果,解決上述問題就是關鍵。
三、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深化改革的方法探討
1.加強實踐環節的監管和控制
毋庸置疑,老師在實踐環節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如何在有限的人力基礎上,最大程度的督促和引導學生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實踐最終的效果。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實踐環節的內容控制和節奏控制是最重要的兩方面。一是參加實踐指導的老師要關注學界和業界的發展走向,幫助學生確定選題,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二是無論是短期實踐還是長期實踐,必須制定明確的管理文件,嚴格界定每個階段需要完成的任務,從而避免學生時間管理上懶惰,導致最終出現的作品憑湊、虎頭蛇尾等現象。
2.利用學校資源,結合專業特色,為學生創造播出平臺。
實踐的目的是為了實戰,對編導專業而言就是如何讓自己的作品為更多的人喜聞樂見。解決這一問題是高校內部獨力難支的,必須依靠社會力量的支持。如加強與傳媒機構的聯系,開辟專門播放學生實踐作品的平臺,將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學生實習實踐的成果在社會相關機構的播出平臺進行檢驗,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和指導老師的積極性,還能夠積累實踐教學經驗、改進專業教學理念,從而真正能夠達到實踐教學的理想效果。以外院新聞傳播學院為例,在學校成立了自己的記者站,定時采訪校園新聞和制作專題(外國留學生在中國)。作品則在陜西電視臺@.陜西、國外合作頻道某固定時段播出,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加強與社會相關部門和傳媒機構的聯系,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辦學對社會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無法在學校內全部完成,在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只有與傳媒機構相結合才能實現最優化教學效果。多與公司合作,增強校企合作計劃,多與公司形成互通性。校企合作是學校專業學習的營養劑。第一,校企合作要選擇合適的公司和城市,最好是一線城市;第二,提高學校與公司的互通性,不是只是簡單的做講座,而是可以讓公司的人來學校不定時的進行交流,來學校講課,一些專業課的教學可以交由公司的人講授,把公司的一些項目拿到學校讓學生完成。
4.解決實踐教學環節指導教師匱乏的問題。
現階段學校廣播電視藝術學科師資隊伍中大多數老師沒有媒體從業經驗,實踐教學對于他們來講是一個新課題。而通過也業界的聯系,適當地引入有媒體工作經歷、經驗豐富的媒體從業人員,有他們協助擔任實踐教學環節的指導老師,可以保證學生的專門職業技能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此外,通過與業界的廣泛聯系,可以使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充分依托廣播電視行業優勢,加強在職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的培訓,如派送青年教師到媒體實訓、請媒體專家來校講座等,有利于在短時期內初步建立一支兼有高校教師理論水平和傳媒專業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從根本上解決實踐教學環節指導教師匱乏的問題。
5.藝術專業的管理需要靈活。
學生在校學習,傳統模式是以學分制進行管理,修滿學分才可畢業,所以學生不得不每學期選擇一定數量的課程進行學習。如果可以轉變傳統形式,將學生參加比賽獲獎的分量折合學分,就可以減少學生課程,有些學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踐。學生可以將零散的時間湊在一起用來跟組拍攝,從而大大提高實踐效率,多出精品。
作者簡介:暢祎揚,西安工程大學藝術工程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