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瑩
【摘要】:王沂東1955年出生于山東蓬萊縣,隨后來到山東臨沂。山東臨沂是一個民風濃厚、清秀靈氣的好地方,是著名的紅色旅游勝地。王沂東從小受到故鄉人文風情的熏陶,所以他的大部分作品的靈感都來自臨沂沂蒙山區的質樸純真的人物與景色。他的作品關注平凡民眾的向上情懷,洋溢平凡民眾的向善性格,體現平凡民眾的向美追求。他的繪畫造型寫實淳樸,技法生動自然、揮灑靈秀、不拘束呆板,內涵醇厚凝重,發人深省,展現了王沂東尊敬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人物、事物,熱愛社會國家的不平凡情懷,因此,他的畫會被社會廣泛接受與關注。
【關鍵詞】:王沂東;向上;向善;向美
在山東省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中,山東美術館二樓展出了中國當代優秀的作品展,其中王沂東的油畫《二妮的紅蓋頭》就在此展出,一經展出,畫作前面人頭攢動,只增不減,奪人眼球。王沂東在山東沂蒙山區的政治文化與紅色沃土的大背景下,以家鄉的風土人情為作品的表現題材,不僅展現沂蒙精神,將質樸濃郁的鄉土韻味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通過精湛的繪畫技法展現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以古樸凝重而又俏麗靈動的藝術魅力扣人心弦,影響了一代人雅俗共賞的審美趣味。
一、關注平凡民眾的向上情懷
《二妮的紅蓋頭》是一幅將中國民族文化的審美意蘊與西方古典繪畫氣韻完美結合的寫實作品,具有一種含蓄而動人的內在美。這幅作品展現的內容是一位平凡而端莊的樸素青春女子,緊張而又期待著完成出嫁的那一刻,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時也隱喻著身逢盛世的幸福。女孩的眼睛看向前方,似乎正對著鏡頭,而鏡頭后是畫家的觀察與觀者的揣度。這讓畫里畫外平添了一絲情感的交流。她的眼神是如此豐富,卻又難以詮釋。微微上翹的嘴角,給面容增添了似笑非笑的表情。手里拿著紅蓋頭,顯出了些許緊張和局促。是一點羞澀,一點游疑,一點期待,待嫁女孩面臨生活重大改變時共有的那種無措,被刻畫得十分微妙感人。他的繪畫造型寫實淳樸,靜態中展現動態;技法生動自然、穩重中揮灑靈秀;內涵醇厚凝重,發人深省;色彩以紅色、黑色、白色等為主要色調,幾種顏色在畫面中對比、滲透,表現出相比較強烈而又不生硬的藝術效果;畫面層次自然、豐富、細膩,主次分明。王沂東的作品總是吸人眼球,讓觀賞者任意的游走于畫面的造型多樣、技法生動、內涵豐富、色彩靈動、層次分明所構成的藝術性真實之中。
除了《二妮的紅蓋頭》這幅作品,他的畫作中有很多美麗的鄉村女子,無論是樸實無華的《王玉貞》、情感熾熱的《農家母女》,還是披紅重彩下的新娘,都給人一種不敢觸摸的純潔感。王沂東的作品大多都是含蓄而動人的內在美,喚起了人們崇高的理想與一種恒久的生命力。王沂東將情感的自然流露與“向上”的情懷作為自己最高的藝術準則,同時,繪畫作者的人文精神也決定繪畫作品的精神價值。
二、洋溢平凡民眾的向善性格
《二妮的紅蓋頭》的題材、形象、表現手法、傳達方式是“向善”的,同時它的內容、情感、審美品位、價值取向也是“向善”的。向善性是王沂東作品的特點之一,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標志。向善性是王沂東藝術作品的核心,失去了向善性也就失去了藝術作品的生命力與魅力。在王沂東的藝術作品中向善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情感的向善性,王沂東非常熟悉和熱愛家鄉的農民,他所塑造的農民形象,展現了鄉野質樸、純真的生活一面,更加注重容易被忽視的精神層面的東西,走進人們的內心,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審美意蘊;二是社會的向善性,王沂東藝術作品的內容真實反映了社會的向善性,他從優秀的沂蒙文化中汲取了向善性的優良品質,展現了健康積極的藝術精神風貌,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正是因為《二妮的紅蓋頭》的內容是向善的、真實的,藝術品質是高尚的,所以能夠達到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故鄉的水土孕育了他濃郁的鄉土情懷和內涵深刻的精神氣質,淳樸的民風為他的藝術創作實踐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資源和情感資源,他也深深地熱愛著那片熱土,他把現實物象作為主題,借以追求繪畫本體結構的永恒性和美感,從而主要指向對精神和心靈的關注。
三、體現平凡民眾的向美追求
王沂東筆下的一個個形象鮮明的平凡女子,在質樸中蘊含著俊麗,在普通中蘊含著尊貴,刻畫出了一個個盡善盡美的“向美”的藝術形象。給觀賞者一種含蓄而動人的內在美,把欣賞者們帶入一個善美的精神家園,就是孔子所謂的“盡美矣,又盡善也”。《二妮的紅蓋頭》前人頭攢動說明了作品“向美”的自然流露,是畫家審美價值觀的具體體現,而且這種由“向善”到“向美”對人類文化精神特征的精煉歸納,也進一步引導了大眾的審美趣味和精神品格及道德信念。
從齊魯文化到中華文化中,孔子是對我們文化與文明影響力最大的人物之一。孔子美學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后來不斷被歷代學者所補充,其意在探討審美和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認為藝術在社會生活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藝術創作的角度出發,“善”與“美”是辯證統一關系,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王沂東早期對繪畫題材的采用是比較有情節性的,而到了后期對繪畫題材的選取則多以沂蒙山區的女性形象為描繪對象,通過題材的選取采用從而將自己的情感和繪畫審美功能得以抒發,展現給大眾。而真實的現實生活與王沂東的繪畫作品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然而正是通過這種距離,表現出了王沂東對沂蒙山區的熱愛,對山川秀麗、民風質樸的家鄉選擇性的精煉提取與升華。王沂東較多的選取相貌青春靚麗、富有活力的年輕女性作為繪畫對形象,有意削弱了日益勞作等因素在女性身上留下的痕跡,通過繪畫技巧自然適度的美化了沂蒙山區人們保留下來的淳樸善良的性格特征,強化了這種“接地氣”的氣質,塑造出一種模糊了時代和文化背景的普遍的女性美。這是一種健康、自然的美。這正是王沂東繪畫作品中“向美”的追求:由“向美”的題材、形象、表現手法、傳達方式到“向美”的內容、情感、審美品位、價值取向的升華。
四、結語
王沂東用中國民族文化的審美意蘊與西方古典繪畫氣韻完美結合,既打破了中國傳統藝術的思想意識,也探索了油畫語言的新風格,創造出了中國式的意境美。他的繪畫造型寫實淳樸,技法生動自然,內涵醇厚凝重,成功地把高雅藝術與大眾文化結合起來,展現了王沂東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熱愛,因此,他的畫會被社會廣泛接受與關注,并且對指導文藝實踐活動,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