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翻譯事業迎來了又一次的繁榮高潮,翻譯的價值也備受肯定。與此同時,翻譯批評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翻譯批評長期處于失語和缺席的狀態,翻譯的繁榮一批評的缺席之間的矛盾卻越來越嚴重。本文通過梳理劉云虹教授翻譯批評的相關文獻,探尋其研究成果及相關領域,為以后的多方位研究提供一定的資料基礎,以便進一步促進翻譯批評的發展。
【關鍵詞】:劉云虹;翻譯批評;文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翻譯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尤其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翻譯更是蒸蒸日上。中國文學對外譯介也迎來了進一步的繁榮。但在翻譯事業表面繁榮的背后,一些翻譯家和學者也清醒地認識到翻譯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所以越來越重視翻譯批評在翻譯理論與實踐方面的作用,力圖改變翻譯批評長期以來的缺席狀態,使其真正發揮作用,更好地促進翻譯事業的發展。其中劉云虹教授就是代表之一。她在各種核心期刊發表論著,肯定了翻譯批評的必要性,以獨到的見解促進了翻譯批評的發展。本文對劉云虹教授的翻譯批評相關文獻進行了整理,以此來了解劉云虹教授取得的成就及其關注的領域,以便相關領域的學者更好地加以研究,進一步促進翻譯批評的發展。關于翻譯批評研究,劉云虹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研究。
一 翻譯批評的建構方面
翻譯批評長期以來的缺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長期以來對其價值及建構未得到正確的認識。事實上,翻譯批評在指引翻譯實踐,建構翻譯理論方面責任重大。劉云虹教授就非常重視翻譯批評的建構力量。《從批評個案看翻譯批評的建構力量》 通過選取翻譯批評史上三個有代表性的批評個案,試從事件的形式、內容、對象、目標、價值進行了深入分析,揭示翻譯批評對翻譯理論與實踐的建構力量,并力求在客觀評價翻譯批評的基礎上促使其朝更科學、有益的方向發展。《在場與互動-試析許鈞關于翻譯批評的思考與實踐》結合許鈞教授在翻譯批評領域的思考與實踐,從在場與介入、多維的互動兩個方面對此加以探討,力求促進翻譯批評真正發揮其監督、引導和建構作用。《翻譯的挑戰與批評的責任》從對翻譯現實的關注、對翻譯根本問題的再審視以及對翻譯理論的建構等方面探討翻譯批評在新的歷史語境下所肩負的責任,力求促進翻譯批評在實踐與理論兩方面展現其應有價值。《關于翻譯批評的對談》圍繞翻譯批評展開的一次對談,表達了諸多重要的觀點,其中包括: 一、翻譯批評在當今中國的有效在場不夠,翻譯批評遭遇了生存危機;二、翻譯批評者的主體意識和翻譯批評的歷史意識這兩者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認識; 三、翻譯批評的學術合法性基礎之一在于它是翻譯實踐與翻譯理論構建之間的互動場域,必須真正發揮翻譯批評在翻譯理論構建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真正讓批評介入翻譯場域和系統。
二 翻譯批評途徑方面
隨著翻譯批評的對象和方法的多元化,劉云虹教授也試圖尋找翻譯批評的多種途徑,進一步促進翻譯批評的發展。《從林紓-魯迅的翻譯看翻譯批評的多重視野》,以林紓和魯迅的翻譯為考察對象,對翻譯批評的維度和視野進行重新審視,指出翻譯批評應從特定的歷史環境出發,關注不同的文化、政治因素,并充分重視譯者對翻譯的認識和定位在翻譯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構建從表面走向深層、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靜止走向動態的多重視野。《解釋的合理性:文學翻譯批評的基礎》 辯證地分析語言哲學、解釋學及接受美學中對意義問題的探尋。在這種意義多元化的語境中,對原作的意義的合理解釋不僅是譯者的重要任務,更應該以其中透露出的翻譯態度、道德等主體性問題而成為翻譯批評的基本內容與可靠基礎。《意義與翻譯批評研究》借助語言哲學、現代解釋學及文學批評的觀點和理論,論述對意義問題的關注為翻譯批評研究帶來的重要啟示,并由此探討翻譯批評研究的可能途徑—解釋學途徑。《論翻譯批評精神的獨立》從客觀、創造和求真三方面論述如何樹立科學的翻譯批評精神。《論翻譯批評空間的構建》從翻譯批評話語權的重構,批評精神的樹立以及價值評價體系的建立等維度論述翻譯批評空間的構建。《翻譯價值觀與翻譯批評倫理途徑的建構》著重討論了貝爾曼尊他異性的翻譯倫理,作為翻譯政治的差異性倫理以及韋努蒂和皮姆借從文化間性出發的譯者倫理,以此來探尋翻譯批評研究的倫理途徑。
三 譯者方面
長期以來翻譯批評一直多注重文本,容易造成翻譯批評的片面化。事實上,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具有主體能動性,不同的譯者采取的翻譯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翻譯批評也應關注譯者本身,避免翻譯批評過于片面化。劉云虹教授在《論文學翻譯批評的多元功能》以現代闡釋學和接受美學為視野,指出文學翻譯批評僅僅立足于從文本到文本的單一模式是遠遠不夠的,而應在深切關注譯者與讀者的主體性的墓礎上走向多元化與建設性。《選擇、適應、影響—譯者主體性與翻譯批評》指出翻譯批評應深入到翻譯過程中,尤其是給予翻譯的主體因素必要的關注,從而展現翻譯批評應具有的歷史性、整體性與實踐性。《試論文學翻譯中的譯者要素》通過對《高老頭》的兩個漢譯本的學習和某些章節的比較,分析和研究了譯者本身所應具備的素質:對原作文字上及內容上的把握;對本國文字的操縱能力;敏銳的藝術鑒賞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 小結
翻譯事業繁榮背后潛藏著危機,翻譯批評長期處于非理性狀態,對翻譯界暴露出的諸如譯風浮躁、版權盲目引進、翻譯質量下降等種種問題視而不見。作為“連接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的一條重要紐帶”,翻譯批評任重而道遠,需要密切關注翻譯現實以及翻譯實踐中凸顯的問題,更好地指導翻譯理論和實踐。翻譯實踐的繁榮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翻譯批評的發展,使其研究方法和對象都多元化。劉云虹教授肯定了翻譯批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多個方面探究翻譯批評的途徑,關注翻譯理論及譯者本身。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翻譯批評的開展,也促使翻譯批評進一步指導翻譯理論及翻譯實踐。翻譯批評在理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需批評家、譯者、出版社等各方共同努力,進一步促進翻譯批評的發展,使其真正發揮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云虹.在場與互動——試析許鈞關于翻譯批評的思考與實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02):98-105.
[2] 劉云虹,許鈞.翻譯批評與翻譯理論建構——關于翻譯批評的對談[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4,(04):1-8.
[3] 劉云虹.翻譯的挑戰與批評的責任——中國文學對外譯介語境下的翻譯批評[J].中國外語,2014,(05):88-95.
[4] 劉云虹.翻譯價值觀與翻譯批評倫理途徑的建構——貝爾曼、韋努蒂、皮姆翻譯倫理思想辨析[J].中國外語,2013,(05):83-88.
[5] 劉云虹.選擇、適應、影響——譯者主體性與翻譯批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04):48-54.
[6] 劉云虹,許鈞.從批評個案看翻譯批評的建構力量[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06):64-71.
[7] 劉云虹.從林紓、魯迅的翻譯看翻譯批評的多重視野[J].外語教學,2010,(06):101-104.
[8] 劉云虹.論翻譯批評精神的樹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09):62-65.
[9] 劉云虹.論翻譯批評空間的構建[J].中國翻譯,2008,(03):11-15.
[10] 劉云虹.意義與翻譯批評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5,(03):37-42.
[11] 劉云虹.論文學翻譯批評的多元功能[J].中國翻譯,2002,(03):30-32.
[12] 劉云虹.解釋的合理性:文學翻譯批評的基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05):55-57.
[13] 劉云虹.試論文學翻譯中的譯者要素——兼評《高老頭》的兩個譯本[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7,(02):92-97.
作者簡介:劉翠紅(1990.12-).性別:女.籍貫:山西呂梁,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歷:2016級碩士 研究方向: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