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主要講述了受山賊掠奪的百姓,雇傭七名武士保衛村莊。其間,武士和農民摒棄了身份的差異帶來的沖突,雙方共同合作打敗了敵人。但是《七武士》又是一部超越一般武打戲的電影。它在善惡模糊混沌的界限中,描寫了一群勇敢對抗嚴酷世界的身影。影片中,身份既非武士也非農民的菊千代無疑是全片最大的亮點。他時而為農民挺身爭辯,時而與武士并肩作戰。最終他通過堅毅的品格和無畏的勇氣,成功挑戰身份制度帶來的桎梏,展現了武士、農民所具有的優秀品質。
【關鍵詞】:菊千代;武士;身份制度
《七武士》在1953年5月27日開機,第二年1954年4月21日殺青。據說《七武士》的拍攝時間在日本電影中也是罕見的久。同時,這個電影也是黑澤明導演第一次采用兩臺攝影機同時拍攝。再配合長焦距報影和快速剪接,加上精心策劃的人物設定,使電影也呈現不少美國西部片里富滿沖擊力的震撼的場景。
一、菊千代是什么人
菊千代,在七武士中是一個特別醒目的人物。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們時不時會產生疑問,“他真的是武士嗎”?從武藝上來看,似乎沒有受過什么正式的訓練。從戰術上來看,也自然是身為領頭的勘兵衛更富經驗。從責任意識來說,站崗時打瞌睡,為了邀功又擅離職守,確實不太負責任。但是,從頭腦這方面來看,菊千代絕對可以和武藝高強的武士久藏媲美,空手就能奪回一支“種子島”火槍。另外,勇氣方面,菊千代也是唯一一個中彈以后仍然堅持奮戰到最后的人。
菊千代赤裸身體披掛鎧甲,草摺下擺又如迷你裙般飄逸。裸露的小腿在草叢中穿梭的身影也更添一分輕快。那么,這個上躥下跳的菊千代究竟是什么人?如果將電影中零散的信息逐一拼湊起來,大致也就明白了。這個既無武士涵養,看起來也沒有參戰經驗的菊千代,恐怕根本不是什么武家出身的武士,只是村里種莊稼的農民。
菊千代在見識過身披袈裟,用兩個饅頭,就從盜賊手中解救出孩子的勘兵衛之后,無論如何也要相伴勘兵衛左右。所以猛然推開了擋在面前的百姓,貿貿然地在勘兵衛面前耍寶。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如何跟對方開口,所以只好把刀抗在肩上,做出一副傲慢的武士樣兒。一面小心打量著勘兵衛,一面在路上盤旋。一番苦惱之后,又為了證明自己出身名門,竟然憑著酒氣壯膽,不知從哪里偷來了一份名門望族的族譜。并且自稱是族譜上的“菊千代”。直到被六位武士揭穿真正的菊千代不過是一個13歲的孩子以后,我們的武士“菊千代”又在哄笑中睡著了。
電影中有一幕菊千代自述出身的場景。熊熊燃燒的水車屋前,菊千代從瀕死的農婦手上接過即將成為孤兒的嬰孩時,他號啕大哭道:“這小家伙就是我。我也是這樣的孤兒!”如果我們結合這一幕獨白,再配合熟稔農民生活的菊千代其人,就能發現,菊千代應該是一個想要成為武士的農民。想要打破階級束縛的勇士。四方田犬彥(2010 )說,這種“突然闖入,沒有意義的盤旋,不合常理的自由灑脫,構成了菊千代基本的行為方式。但是他也是一種公然否認,武士公式化舉止和禮儀、戰斗時揮舞太刀的姿態、以及與百姓對立的武士階級。而這些共通則構成了一種擾亂社會秩序”的存在。
二、菊千代都干了些什么
菊千代可以說是農民與武士這兩個階級的綜合體。那么,菊千代究竟是通過什么方式讓雙方的感情凝聚,殊途同歸的呢?
電影中武士和農民之間發生了兩次紛爭。第一次是武士剛來村里的時候。農民們把武士都想象成印象中打打殺殺的惡人形象,所以家家戶戶門窗緊閉。另一邊,好心來幫忙,卻受到閉門羹的武士們也在尷尬的氛圍中,氣得要離開。第二次是武士們發現村民們竟然殺害了不少流浪武士的時候。兩次都是兩個階級之間矛盾急劇,合作關系即將破裂的危急關頭。如果是正統出身的武士,恐怕很難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理解這些農民的行為。劇中極富正義感、胸懷寬廣的領頭人勘兵衛,在這兩次紛爭中也難免面露不安和憤慨。但是,既不屬于農民也不是武士,仿若中間性存在的菊千代,卻從來不為這樣的煩惱而困惑。電影中菊千代似乎在兩個對立階級之間頻繁穿梭,還毫不留情地批評詬罵兩種階級,可實際上他的選擇卻異常堅定。即,追求武士的勇敢與正義,并且勇于承擔責任。所以,他猛敲木樁。毫不留情地嘲笑那些害怕山賊轉而又向自己避而不見的武士、求救的村民。他雖行為草率夸張,勇猛也有所欠缺,但是內心卻善惡分明。
七名武士當中,武藝最高強的當屬久蔵。他面對山賊進攻時冷靜果斷,又率先挺身奪回一支火槍,為己方的勝利增添一分可能。可冒牌武士菊千代卻恰恰相反。他聽到勝四郎崇拜久藏的贊美之言以后,受嫉妒心驅使,為了個人榮譽擅離職守。如果久蔵的成功奪槍歸結成武藝高強的話,那么菊千代的奪槍多半是智慧光芒的閃耀。菊千代深知個人力量的渺小,所以偽裝成山賊的同伙,騙取了對方的槍。在一系列如行云流水般暢快的行動中,觀眾都深深地佩服菊千代的勇敢和智慧。菊千代作為武士,卻擅自離開崗位確實是失格。被嫉妒心煽動,也不是一個成熟武士的表現。但是,菊千代原本就沒有接受過武士的教養,根本不是真正的武士。而正因為不是真正的武士,所以才會犯下真正武士不會犯的錯誤。因此,筆者認為,菊千代擅離職守的行動,也是作為武士的成長過程。而后,中槍的菊千代堅決與山賊同歸于盡的行動也使他最終完成了歷練,成長為真正的武士。結局中出現的四座毫無區別的墳堆,就是他得到武士認可的最好的證明。
在好萊塢的西部大片里,登場的印第安土著的喊叫,曾被視為是作為一種威脅、擾亂白人社會秩序的記號。那么,在《七武士》中,如同“印第安人”一般發出雄性吶喊的菊千代的聲音里,似乎也蘊藏了一種打破農民與武士階級的強大迫力。菊千代作為兩個階級間糾葛的紐帶,在稗子和泥土的世界中出生的他,最終成為了與六名武士并肩作戰的同伴,并且以武士的身份光榮埋葬。
三、結語
《七武士》的腳本是黑澤明,橋本忍和小國英雄三人共同創作的。三人懷著“一本正經的武士太沒意思了”的理念,創造除了菊千代這個核心人物。但是,電影中菊千代這個搞笑擔當,具有十足噱頭的角色,卻在一種自我厭惡、隱藏自身孤獨的悲壯個性以及瘋癲躥跳的行為中,彰顯出一種生命意義。另外,電影從開場不足90分鐘的情況,就完全交代清楚了所有人物,尤其是主人公菊千代的個性和精神狀態。同時,有序不亂地梳理了電影中山賊與武士,農民與菊千代,菊千代與武士、武士和農民之間橫向的并行關系,也更深層次突出了身份制度所帶來的摩擦以及背后所隱藏的羈絆。雖然菊千代無力扭轉時代背景所帶來的的悲劇,但他成功打破了身份制度對個人的桎梏。所以,菊千代在抖包袱拋笑點的同時,也為觀眾窺視時代背景提供了一個打破束縛,摒棄舊思想,追求新生的奮斗姿態。當然,這也是《七武士》中,菊千代最偉大的功績!
參考文獻:
[1]四方田犬彥.『七人の侍』と現代:黒澤明再考[M].東京:巖波書店.2010
[2]ステュアート·ガルブ著 桜井英里子訳.黒澤明と三船敏郎[M].東京:亜紀書房.2015
[3]都築政昭.黒澤明:全作品と全生涯[M].東京:東京書籍.2010
[4]黒澤明 宮崎駿.何が映畫か「七人の侍」と「まあだだよ」をめぐって[M].東京:徳間書店.2003年第6版
[5]巖本憲児.黒澤明をめぐる12人の狂詩曲[M].東京:早稲田大學出版部.2004
[6]吳偉.黑澤明鏡頭下的多襄丸和菊千代[J].戲劇之家2016(4)
[7]蘇辛欣.黑澤明影片的民族精神[J].電影文學2016(1)
作者簡介:盛燁(1992.9—),女,滿族,籍貫遼寧遼陽,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