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莉莉
【摘要】:幼兒園美工區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工區活動能提供給幼兒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能幫助孩子解放頭腦、眼睛、雙手、嘴等各器官,使幼兒獲得最好的樂趣和滿足。對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轉自映輝論文網你最優秀的論文服務專家。
【關鍵詞】:幼兒園;美工區;活動開展
一、幼兒園美工區的界定
幼兒園美工區活動是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欣賞和創作的重要場所,是一個讓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小天地,它為幼兒的游戲、學習與創作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條件,營造寬松、愉快而有要求的氛圍。在這個區域內,幼兒可以操作各種材料,選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與同伴友好地合作,用繪畫或手工這些外在的符號形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施展自己的才能,任意享受創造活動的快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幼兒園美工區活動是幼兒園美工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
二、美工區活動開展的現狀分析
美工區是能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的大好舞臺是能使幼兒有一個自由時間和空間來施展他們才能的大好機會能使幼兒獲得更大的樂趣和滿足。然而,美工區雖然是幼匕非常喜歡的游戲區域,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幼兒發展的許多因素,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預設大于生成—美工區活動主題事先規劃 在美工區活動時,往往由教師決定活動的主題。
1.幼兒園美工區活動內容的選擇與每周的主題相聯系教師根據幼兒園的主題來決定美工區活動的內容,匕如最近開展的《環保小衛士》主題活動,那教師往往會把關于環保的一些內容有目的地滲透在美工區活動中,這是教師預先設計的。
2.幼兒園美工區活動內容的選擇與教學活動相聯系教師根據幼匕的教學活動來決定美工區活動的內容例如今天上了美術活動課《美麗的扇子》,但是一課時下來,動作慢的幼兒往往不能及時完成作品,于是美工區往往可以成為美術活動的延伸區。
(二)技能的傳授大于幼兒的創新—美工區活動過程強調模仿
在美工區活動中,幼兒模仿教師是常見的現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片面追求整齊劃一,幼兒只能機械地模仿老師。以往的美術區活動多以模仿為主,這就只要求幼兒亦步亦趨地按教師的方法步驟臨摹。殊不知在臨摹過程中抑制了幼兒的創造,扼殺了幼兒稚拙而天真的表達方式,使幼兒產生了盲目服從權威的心態,喪失了主動表現的自信心,不利于健全人格的發展。二是教師對幼兒思維能力缺乏足夠的信心。教師往往會擔心幼兒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無法完成任務,因此一味要求幼兒跟著老師做。這是教師對幼兒能力發展把握不足的表現,更是教師對美工區活動的預設目標與幼兒最近發展區的距離設置不合理的表現。
三、幼兒園美工區活動開展的調整策略
兒童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則是兒童活動的組織者、美工區域游戲中教師更應該進行有啟發性的游戲活動指導,支持者和引導者。在做到一切從孩子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真正的以兒童的需要和興趣為出發點,還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獨立的探索空間。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一)從環境和材料入手,引起幼兒探究欲望 材料是吸引幼兒活動的關鍵,有效的材料能激發幼兒創作的靈感和欲望,能引起幼兒對作品內容的聯想和想象。要做到這點,首先要讓材料和環境會“說話”。教師在設計某一活動時結合活動內容投放相關的步驟圖及作品欣賞或實物圖片,這些一般放在活動區最顯眼的位置。在結合活動內容投放操作材料,材料的擺放位置要在方便幼兒取放和距離作品欣賞和實物圖片相近的位置。這便于引起幼兒的聯想,即讓環境和材料說出“這樣的作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和“這個作品很漂亮,你也來試試吧。”這樣幼兒在進入區域時就會立刻融入主題環境中,也會積極的尋找相對應的材料進行操作。其次,材料要簡單且是靈活多變的。教師應多為幼兒提供生活中常見物品,幼兒可以反復使用不斷探索新玩法的材料,即一物多玩的材料。
(二)降低游戲結構,給幼兒探索空間
通過本文研究我們發現,幼兒在結構低的游戲活動中表現了積極的態度,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以探索和游戲為主。教師放寬對材料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規定以及作品表現形式的要求,才能給幼兒更輕松自由的氛圍鼓勵幼兒自由探索。
(三)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減少教師的無效干預
1.導人環節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導入環節中應該主要介紹材料的特性,鼓勵幼兒在操作中探索材料的使用方法。在幼兒了解材料的特性后,教師應將活動的時間留給孩子,而不是浪費在講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上。這些應該是孩子們通過探索和操作自己體驗出來的。教師不能剝奪孩子探索的空間,不能將自己的經驗強加給孩子,否則就成了給孩子設定了一個模式讓孩子按程序操作的無意義活動。教師只要在導入環節介紹材料的特性,從形狀、材質上了解每種材料有什么特點,其他的讓環境和材料“說話”。
2.觀察指導環節要重過程輕結果
教師要做孩子活動的追隨者,而不是引導者。在區域游戲中教師是先觀察后指導的,教師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觀察幼兒的表現上,減少指導行為的發生或不指導幼兒的活動。幼兒游戲體驗的成功和探索欲望的強弱取決于其游戲的自由度。越是寬松的環境,限定的內容越少幼兒往往越輕松,對材料的使用和操作也越是大膽,這樣才能激發創作靈感,讓孩子真正依據自己的愿望進行創作活動。
(四)開展有效的評價分享
教師在評價分享環節中應該做一個傾聽者和認同者。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對藝術的見解,同時認真傾聽幼兒對自己和對同伴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要試圖糾正孩子的觀點和態度,因為這正是孩子最真實的藝術感受的表達,教師只需對孩子的觀點表示贊同,尊重和理解孩子對作品的理解和表達形式即可。
首先評價的方式要多樣性。將主動權讓位給幼兒,鼓勵幼兒對自己對同伴進行評價;面向全體幼兒,給每個幼兒自由發言的機會。教師要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努力做一個傾聽者和認同者。
其次評價的內容要多樣性。評價可以評價作品本身,也可以評價活動過程,評價幼兒的創造思想。讓每個幼兒都能在評價中找到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
最后評價不能評價好壞。教師應該將眼光放在評價幼兒身上,而不是評價作品的好壞。即便評價作品,也應該將評價的重點放在評價作品的創新性上。既教師要通過評價來發現和放大幼兒的閃光點,而不是將作品分成好壞等級。
結語: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美工區活動,幼兒會愛提問、愛動腦,敢于創新,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有較大的發展。可見美工區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盡量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柯愛萍.幼兒園區角活動實例[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3.
[2]霍力巖.素質教育與活動區教育[J].學前教育,2002,(5).
[3]孔起英.學前兒童美工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4]樓必生,屠美如.學前兒童藝術綜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5]高潤喜.全球化下的美工教育[J].美工,2004,(4).
[6]吳曉蓉.反思美工教育的現狀[J].文藝研究,2004,(4).
[7]段運冬.反觀重慶20世紀美工創作的幾個問題[J].四川師范學校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
[8]鄭秀娟,寧志學.淺談美工活動與幼兒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