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作為民族智慧結晶的文言文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新課改后,文言文已成為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文言文的教學效果甚微。基于此,本文著重分析高中文言文所面臨的困境并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困境;對策;高中
文言文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個人修養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文言文的學習成為了高中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文言文的教與學情況都不理想。所以筆者認為應當盡快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正,讓高中文言文的教學能達到理想狀態。
一、高中文言文的教學困境
(一)初高中文言文學習銜接困難
文言文作為高中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師生都投入了大把精力,可是結果卻總不盡人意。面對這種“高投入,低產出”的結果,我們不應該再是一味地通過題海戰術緩慢的提高成績或是將這一結果歸責于學生,而應將目光轉向“應該如何學習文言文”這一本質問題。探討這一問題需要我們對整個文言文學習階段做出分析,通過對比初高中文言文的學習要求,我們可以發現,初中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目標的闡述十分簡單:“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 篇(文言文16 篇)。”高中課程標準的表述則是“能夠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1]這樣兩種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致使在不同教育階段教師對學生文言文的學習采用不同的方法,當學生習慣于初中簡易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后,進入高中,面對瑣碎且靈活的文言知識,突然增加的難度讓他們陷入困境。因此,初高中文言學習的銜接力度不足,導致學生不能讓整個文言文的學習成為一個連續的整體,而僅是在孤立的接受知識,最終導致文言學習效果差。
(二)教師教學呆板,關注點單一
1、“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落后
文言文的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據著半壁江山,但是由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落后,導致學生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不高,難以將學習效果顯現出來。一方面面對大量瑣碎的文言文知識,老師想到的就只是將它們按照通假字、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的分類,一篇一篇課文的總結下來,讓學生背誦,并沒有設身處地從學生出發,想想如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興趣。并且很多老師在文言文教學時都是直接提前做好課件,上課時一頁一頁講就完事。另一方面,“滿堂灌”已成為文言文的主要教學方式。錢夢龍老先生許多年前就提出了自己的“三主”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意思就是在課堂上應確定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并不需要教師越俎代庖,把學生的事情都做完。這樣的教學對學生而言百害而無一利。
2、唯成績論
在高考指揮棒的引領下,許多老師的教學是十分功利化的,這造成了學生功利化的學習,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就失去了文言文對學生人格、品質的教化作用,僅僅是為了分而學。例如,許多老師在文言教學時并不下功夫仔細專研教材,也不琢磨該以何種方式對文言文所表現的內容進行呈現,而是對照高考考綱,將要考的重點字詞、句式等直接勾畫出來,讓學生做好筆記。遇到重點句子的翻譯,就讓學生必須按照標準答案翻譯,以提高得分率。其它不重要的內容一筆帶過。課下,再將這些重點布置成作業讓學生背誦完了默寫,這樣的功利學習對學生的文言學習沒有一點幫助。
(三)學生學習力不足
1、缺乏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做什么都沒有意義。由于時空的差距,現代人和古人在各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學生無法想象古文中所描繪的場景,也無法理解古人的情感,因此在學習時是比較麻木生硬的,并且古文文言文的呈現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這就使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更傾向于死記硬背,缺乏學習興趣。[2]
2、不能靈活的舉一反三
通過初中三年的學習,進入高中的學生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初中簡單的文言文知識學習卻并不能滿足高中的學習需要,這時許多學生就會感覺學習困難。例如,初中學習的實詞基本上只有一個意項,而高中階段,一個實詞可能同時有好幾種意思,需要根據語境選取相關的詞義,可是習慣了初中學習模式的學生并不能快速的轉變學習思維,加上文言文學習難度增加,這就進一步牽制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不能夠靈活的運用知識。[3]
3、學習不主動
文言文晦澀難懂,這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對其望而卻步。除了老師在課堂和課下的強制要求以外,很少看到有學生能夠主動地拿出與文言文學習相關的書籍、資料進行查閱。本來高中文言文難度就比初中大,再不好好夯實基礎,主動學習,效果肯定不好。
二、文言文學習困境應對策略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高中文言文的學習中大概存在著這些問題,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文言文的學習,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做好初高中文言文教材銜接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文言文的學習也不外乎此。因此要將初高中兩個學段的文言文教學視為一個整體,在整體性的前提下,堅持相關性、層次性、有序性原則,使教學各要素和各個教學環節得到及時靈活的調節,使整個中學文言文教學處于動態良性運行狀態。[4]首先,從初中文言文的教學目標制定開始就要為后來高中文言文的學習打基礎,使得從初中到高中的文言文教學目標不但能夠層層深入也能穩步落實。其次,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但要選取具有文言文特色的代表名篇,也要根據學生在不同的認知水平,選取難度適宜的篇目,依照年級將篇目難度適當加深。對于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也可以用對比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在誦讀中就有了一定自己的體會。最后,從初高中文言文常用詞、常用句式銜接的角度,我們應考慮為學生配設一個文言文常用詞、常用句式分級量表。借鑒高中課程標準來規范初中文言文教學,使詞匯和語法教學從初中就開始滲透,從而減輕高中文言文教學的負擔。[5]
(二)教師要學會與時俱進
1、學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更多的以巧妙的問答為線索,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而不再只是“滿堂灌”。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選取一篇難度適宜的文言文,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分為幾部分,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一部分抽簽選擇一個小組負責,這樣不僅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更讓學生在查閱資料中對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教師應恰當處理學習與成績間的關系
高中文言文的學習不能僅以高考為指向標,更應該使其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讓學生學習高考的考點,而應讓學生通過重點字詞的理解對文章大意和思想內容有較深層次的理解,通過學習使學生對文言文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再只為了分數背重點字詞,而能夠通過整體的學習對文言文知識融會貫通,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學生應增強文言文學習力
1、培養文言文學習興趣
文言文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枯燥乏味的,如何讓學生對文言文感興趣呢?這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精力。一方面教師在文言文講解時可以對作家趣事進行講解,先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慢慢接受學習內容;改變一課件到底的教學形式,可以采用音頻、動畫等形式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興趣,給學生推薦他們感興趣且難度相對不大的文言文讀本,讓他們親近文言文,然后慢慢接受文言文;也可以舉行文言文知識競賽,讓學生通過競賽發現其中的趣味,增加學習興趣。
2、注重誦讀,舉一反三
古人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特別強調吟誦,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是現今教師并不強調吟誦,往往出現一篇課文學完了,學生還不能流利閱讀的情況。通過誦讀不但可以讓學生熟悉文章,也可以在有一定文言知識積累的情況下對文章有自己的見解。這樣,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明確自己的理解情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訓練,在以后的學習中就能夠舉一反三。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是教學的重難點。文言文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修身養性,實現自我提高,但是現在的文言文教學卻存在著諸多問題,這需要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花費更多的心力,克服困難,實現文言文教學的價值,讓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在新時代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4][5]智惠.初高中文言文教學系統性研究[J].學周刊,2016(3).
[2]游晗.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之我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4).
[3]杜長明.從核心素養角度看高中文言文教學[J].語文建設,2017.
作者簡介:周怡,1993年7月2日出生,女,漢族,江油市人,現就讀于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2016級學科教學(語文)專業,主要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