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國有企業員工隊伍發生了重大變化,來自農村的農民工逐漸取代城市工人,成為國有企業工人隊伍的主力。加強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工作、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抓基層打基礎、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的一項重大課題。當前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問題,集中體現在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的思想意識問題、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的管理體制問題和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的方式方法問題。加強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工作,必須要提高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要推進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的制度化建設、要提高農民工黨建方法的針對性實效性。
【關鍵詞】: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
一、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問題的由來
農民工作為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是在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一個新興群體。國有企業農民工主要是指國有企業通過勞務派遣或分包等方式招錄的來自農村的勞動力。
隨著龐大的農民工正源源不斷地輸入到國有企業中,逐漸取代城市工人成為國有企業的勞動力主力軍和新型產業工人,國有企業工人隊伍的結構及其素質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與此同時,流入到國有企業的農民工黨員也在逐年增加,使國有企業的黨員隊伍構成發生了新變化,為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帶來新挑戰。國有企業農民工的出現,打破了以往國有企業黨建管理體制,農民工群體及其黨員向“分散化”、“多樣化”、“流動化”趨勢發展。[1]農民工群體及其黨員在不同類型國有企業之間的常態化流動,導致國有企業黨建管理體制的“集中化”、“單一化”、“穩定化”與農民工群體及其黨員活動的“分散化”、“多樣化”、“流動化”之間存在著矛盾。
二、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面臨的困境
農民工長期擔負施工一線繁重作業,工作環境艱苦,長年務工在外的艱辛、對留守家人的牽掛、生活條件和福利待與企業員工的差別等,都直接影響著農民工的思想情緒和工作積極性。在既有的國有企業黨建管理體制和流動黨員管理機制下,一些已先期開展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實踐和探索的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員培養選拔和教育管理的相關制度和機制還有待建立健全。
(一)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的思想意識問題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農民工在勞動保護和權益保障方面維權意識的明顯增強,其政治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否得到應有尊重等,都已經成為關系企業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工作的優勢是能夠克服現階企業與農民工隊伍之間以勞務協作為基本關系的局限,進而促進相應的管理與建設。[2]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作為市場經濟和社會轉型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出現的一個新問題,對國有企業傳統的黨建觀念構成嚴峻挑戰。在發展農民工黨員和開展農民工黨建工作的條件還不成熟的情況,國有企業并不急于開展農民工黨建工作,甚至個別人認為沒有必要在國有企業農民工中開展黨建工作。
(二)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的管理體制問題
傳統的國有企業黨建模式是建立在固定員工、相對穩定、集中管理的單位體制基礎上,有一套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和封閉半封閉環境下“集中化”、“單一化”“穩定化”的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體制。國有企業農民工的出現,打破了以往國有企業黨建管理體制,農民工群體及其黨員向“分散化”、“多樣化”、“流動化”趨勢發展。農民工群體及其黨員在不同類型國有企業之間的常態化流動,導致國有企業黨建管理體制的“集中化”、“單一化”、“穩定化”與農民工群體及其黨員活動的“分散化”、“多樣化”、“流動化”之間存在著矛盾。[3]
(三)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的方式方法問題
在一些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工作的探索和實踐中,暴露出傳統的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工作方式方法的局限和不足。由于國有企業與農民工的流出地黨組織之間缺乏有效的、直接溝通渠道,在流出地黨組織對外出農民工黨員疏于管理和農民工黨員自身原因不主動“亮身份”的情況下,國有企業黨組織很難對農民工黨員身份進行及時有效的確認,更談不上有效地組織農民工黨員過黨組織生活。一些年紀較大農民工黨員在“上有老下有小”雙重負擔的生活壓力下,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提高收入水平和改善家庭生活方面,對占用工作或休息時間的黨組織活動不再積極投入。隨著農民工代際更替進程的推進,大量的“新生代農民工”正逐漸成為國有企業農民工隊伍的主體。
三、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工作的路徑選擇
為能做到積極探索和實踐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工作全面延伸覆蓋至農民工隊伍這一新形勢下的新任務,扎扎實實地推進并真正取得應有成效,至少有幾個方面是需要注意和努力的:
(一)提高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為新時期基層黨建理論研究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課題。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的本質涉及到了新時期基層黨建理論創新和流動黨員管理體制變革兩大理論問題。傳統國有企業黨建屬于“單位制”黨建管理模式,以穩定的員工隊伍為組織基礎,以屬地化管理為主要方式,以宣傳組織教育黨員為主要內容。這種基層黨建管理模式的本質屬于國有企業“體制內”黨員管理,即企業職工及其黨員作為國有企業的主人,以對國有企業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黨組織建設活動中。國有企業與農民工之間的勞務關系以及與派遣單位之間“三角關系”,決定了農民工與國有企業之間難以形成類似傳統國有企業與職工之間的密切關系。
(二)要推進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的制度化建設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報告為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制度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建立全國黨員信息庫,加強黨員動態管理,健全城鄉一體、流入地黨組織為主、流出地黨組織配合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制度實行城鄉基層黨組織一方為主、接續培養、兩地考察、相互銜接的優秀農民工入黨辦法。從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員管理的實踐看,流入地的國有企業黨組織管理為各方所接受和認同,因此要重視調動和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管理的主導作用。
(三)提高國有企業農民工黨建方法的實效性
要增強農民工對國有企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提高黨組織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首先要創新農民工用工管理體制,將作為臨時性和替代性的勞務派遣方式間接招收農民工,逐步轉向公開公正、直接方式招錄農民工,并按照一定比例將一部分優秀農民工轉變為國有企業正式編制員工,實現國有企業農民工隊伍建設和國有企業黨建一體化管理。[4]要增強國有農民工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要建立健全國有企業農民工的關懷和激勵機制:一方面,對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問題的農民工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解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使農民工能夠在國有企業工作中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物質和精神獎勵機制,激發農民工積極向上和拼搏進取的熱情,注重提拔使用業務能力強和政治素質高的農民工到企業管理崗位,增強農民工參與企業發展與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梁妍慧.破解農民工黨建難題的一個重要探索:中遠船務農民工黨建模式探析[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8):39.
[2]金一南.農民工黨建:中國共產黨力量的一次重新凝聚[J].當代貴州,2013(21):64.
[3]楊東廣.農民工黨建視域下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的創新[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421.
[4]馬智宏.以“屬企化”理論求解農民工黨建難題[N].學習時報,2011-8-22.第10版.
作者簡介:付阿娜(1987—),女,漢族,安徽泗縣人,本科學歷,單位:合肥建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