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動互聯網以及移動終端的出現,使得原先依托于電腦端的網站和應用出現了向移動端平移的趨勢,特別是社交類應用,基于原先廣闊的用戶背景,其移動端應用以經濟、便捷的特迅速被廣泛接受,并深深嵌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隨著移動社交的不斷發展,與原先的 PC 端形態相比,其傳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對人際傳播產生了新的深刻的影響,移動社交改變了人際交往方式,成為新型人際傳播重要的平臺。
【關鍵詞】:移動社交;人際傳播;社交應用;移動網絡
一、 移動社交和人際傳播
(一)移動社交
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人類原有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而隨著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和移動終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一個固定的終端來獲取信息和服務似乎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能夠隨時隨地地在移動過程中都能方便地從互聯網獲取信息和服務,成為一種人們最大的需求,因此成為了發展的趨勢,移動互聯網在這種背景之下應運而生并且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1.應用
移動終端的興起之所以不同于萬維網的瀏覽器,是因為“應用”這樣一種新的客戶端模式在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應用”的英文為 application,是指一種技術、系統或產品的使用,“應用”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因此我們可以將凡是針對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而開發的應用稱為“移動應用”。我們可以在專門的手機商店中直接進行下載,例如蘋果手機有“APP STORE”,安卓系統也有專門屬于下載 APP 的商店。
2. 移動社交的界定
對于移動社交的界定,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范疇,我們在這里所采用的是狹義的概念。所謂移動社交,用戶以手機等移動終端為載體,以在線識別用戶及交換信息技術為基礎,按照流量計費,通過移動網絡來實現的社交應用功能,移動社交不包括打電話、發信息等通訊業務。
(二)移動社交的分類
我們可以按用戶社交關系基礎的不同,以及是否能夠在移動終端構成新的移動社交關系等標準,將移動社交應用分為傳統型移動社交和新型移動社交。
傳統移動社交:此類型的移動社交的用戶社交關系主要基于原先的互聯網社交,大多數為互聯網社交服務在移動終端的延伸的應用,例如基于手機端的 QQ、人人網、微博等,這些移動社交的用戶,絕大多數都是使用原來的帳號和密碼,只不過是在手機上進行了登錄。由于使用者使用的是原先的帳號,因此其上面的社交者都保留了原來的數據,社交圈具有穩定性。
新型移動社交應用:此類型的移動社交用戶社交關系主要基于手機通訊或者移動互聯網,能夠在移動終端獨立構成新的社交關系的應用,例如騰訊微信、小米米聊等,這些移動社交的朋友可能是從自己手機通訊錄中直接推薦獲取的,因此,此類型的移動社交更加偏于獨立化、私人化,其社交范圍比傳統的移動社交小一些,在功能方面,則以即時通訊為主了。
(三)移動互聯網下人際傳播特點
1.同步性
移動互聯網下的人際傳播在交流時具有同步性的特點,也就是說其信息的傳播與接收幾乎是同步進行的,用戶在發出信息的同時,會及時收到來自對方的回復。手機本身所具備的信息推送功能能夠使我們隨時收到來自朋友的信息,即使由于一些原因對方沒有能夠看到信息,但是一旦對方看到手機,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看到傳播者所發出的信息。而以往的 PC 端,只有當雙方都在線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同步交流。
2.可控性
移動互聯網中的這種可控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用戶可以隨意選擇交流對象。在很多情況下面對不愿意進行談話的對象,很多人礙于情面是不能主動打斷對話的,而在移動社交的情況下,對于那些不愿意進行交流的對象,可以用相應的方法加以拒絕,比如設置不在線狀態或者延遲回復。 其次,個體可以選擇交流中所采用的手段。對于手段的控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交流的層次與深度。例如個體可以很好的控制交流的時間與節奏。
3.延展性
在傳統的互聯網上市存在“強聯系”與“弱聯系”的,同樣的,在移動互聯網之下,也存在著這兩種關系形態。我們可以把那些與比較固定的聯系者的聯系說是一種通過“強聯系”而進行的“點對點傳播”,這種傳播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們之間的信任度較高,因此,信息傳播會更有效。除此之外,把那些與素不相識的人產生的聯系,我們可以稱為一種“弱聯系”。
4多媒體性
傳統的人際傳播又叫做“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傳播”,這是因為它充分調動了人體的器官,使用了口語和肢體語言進行交流。而現在,新興的網絡和數字技術為人際傳播提供了其他的交流方式,移動互聯網下的人際傳播方式由早期的文字,到后來的圖片、聲音和視頻,人們的交流手段日益豐富,移動社交將這種“多媒體”性更加的擴大化了。
二、手機移動社交人際傳播存在的問題
(一)“低頭族”:“移動社交”依賴癥
移動社交使得人們的交往范圍擴大、開放成為了現實,無論身處何處、何時,只要具有移動終端就可以實現人際交往。但是于此同時,移動社交對現實的人際傳播和交往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最為明顯的就是即使面對面在一起,每個人的社交重點依然在手機上面,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已經離不開移動社交了,并且形成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卻在看手機”的尷尬局面。
除此之外,用戶過分沉溺于社交網絡,導致了有效時間的大量流失,造成時間的浪費。移動社交也占用了個人太多的時間,只要有時間,就可以打開隨身的社交應用,這種隨時性看似十分零碎,實際上卻是大量的耗費了一個人的有效時間,長此以往,不僅造成時間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對人的心理上的巨大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了“拖延” 的問題,在手機上耗費大量時間而不能去及時解決問題,也有的人看問題越來越淺顯化,失去了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虛擬與現實的混淆
從網絡屬性來看,移動社交網絡是一個虛擬化的人際交往平臺,人們可以通過匿名的形式自由開放地進行自我展示。雖然移動社交幫助人們實現了實時即時的溝通和交流,但現實情況是,使用移動社交應用頻率越高的人,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網絡越小,或者沒有很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有的人甚至混淆了現實與虛擬,在網絡社交的世界里,他們會隨時隨地發表自己此時的狀態,發表此刻的心情,發表自己的照片,可是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往往沒有在網絡社交中那么活躍,社交應用的移動化,使得這一現實更加的嚴重。在這些人看來,社交應用構成了他們真實的世界,只有在這里,他們會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在現實的人際交往,往往顯得很無力。
結語
從古到今,任何事物都不能夠是完美無瑕的,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移動社交給人際傳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人們的生活從此變得有趣而簡單。但與此同時,在移動社交這種環境下,人們也在不可避免地經歷著移動社交帶來的壞的方面,朋友聚會不再過多的聊天,而總是集中于自己手中的手機,坐在一起的朋友反而顯得疏遠了;過度的“空間展現”使得很多人迷失了自我,不知道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過度地沉溺于“碎片化”的時間里,時間卻在不知不覺流逝著,太多人浪費了太多寶貴的時間......移動社交在人際傳播方面所產生的種種消極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盡可能的去利用其好的方面,克服其消極的方面,這正是研究移動社交媒體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程士安,陳思.基于地理位置服務技術平臺的傳播規律——以“街旁”為例解讀技術賦予信息分享的新權力[J].新聞大學,2010(4)
[2]程瑤,應凌云.移動社交應用的用戶隱私泄漏問題研究[J].計算機學報,2014(1)
[3]董昊.手機版 SNS 社交網絡趨向“移動”化[J].通信世界,2009(27)
作者簡介:莫穎(1992—),女,漢族,湖北,研究生在讀,中國地質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