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力
【摘要】:在本文中,筆者以本人過往經驗為準,按幾個不同交流階段對編輯與作者的溝通模式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敘述。旨在辯證編輯與作者的充分溝通可為圖書出版的文化價值與內容質量帶來正向提升。同時也對編輯的工作進行了細化分析,從內容中更加突出了溝通協調工作的重要性。望能通過此文為出版行業同行提供些許理論經驗。
【關鍵詞】:圖書編輯出版;作者;有效溝通
引言:
在出版社中,編輯只是定向工作的統稱,而文章特此針對圖書編輯而論述。圖書編輯的常規工作與其他編輯基本相同,都是圍繞在文字的內容推敲、校對和協調工作而展開。這些編輯過程看似比較單一,但實際上其明顯可貫穿整個出版過程。而在這其中,作者作為形成作品的最核心因素,作者對圖書的寫作態度、修改方向必然會影響圖書最終成型的文化價值和主流趨向。因此在圖書出版過程中,編輯人員保持與作者正向友好有實際性的交流,明顯會對突出的價值形成有著有利作用。故分析編輯與作者的有效溝通對出版行業來說具備一定的研究價值。
一、選題策劃階段與作者的溝通及合作
選題是圖書定向最為重要的階段,在此階段中需要編輯全程參與方向的抉擇和制定,如此才能保證圖書的核心思想風向不偏離預先規劃的尺度。同時編輯與出版業務又存在嚴密的責任關聯,因此無論是處于對圖書價值的維護還是編輯自身的工作職責,編輯人員都要以維護出版方的宏觀形象與行業價值為主,保持與作者的信息溝通。如此才能從初始階段保證圖書的價值質量。
1、在信息的互通上達成共識
圖書的選題需要區域信息來支撐,只有信息內容的方向符合宏觀價值且具有實用性,才能為作者帶來創作的靈感。而從信息采集角度來看,編輯所負責的圖書內容一般都范圍甚廣,而只有作者才會對某一方面的信息十分熟悉和敏感。換句話說,在信息搜集過程中編輯只擅長審理過程和時間調控,作者擅長對信息內容的精準捕捉,因此該階段便需要編輯四處走訪,尋訪具備豐富實際經驗的作者群體,通過交流明確對方的寫作意圖,也只有通過經驗和經驗的交流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信息互通階段的價值效用。
就好比當編輯負責教育類專業圖書時,針對食品專業的內容便可走訪具有豐富食品類教學經驗的高校。當然在此之前編輯要熟悉食品專業的具體項目。例如一次本社去往知名高校搜集信息,發現所有傳統的食品工程、檢驗、糧食、糧油儲藏等專業都已被統一歸類并劃分到了“食品科學與工程”。且就國內范圍而言,幾乎所有的高校均已采用此統稱。就開辦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高校種類而言,工業、商業、醫科等大學也都配有該專業。有了這方面的信息 ,我們便進一步確定了選題方向、明確了出書規模。因此 ,在信息采集階段大量走訪及與作者的溝通和交流是做好選題策劃的基礎。
2、在策劃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中加強合作
策劃是一種程序,是依據有關信息,判斷事物變化的趨勢,進而形成正確決策和實施方案,并努力保障目標實現的過程。在圖書的選題策劃階段,通過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加工,與相關作者進一步合作,就可以落實選題設想,執行選題要求,并對選題細節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提升選題質量。
3、在約稿階段的及時互動 ,和諧溝通
編輯與作者的及時溝通與聯絡,是編輯參與作者創作活動、體現選題設想的有效方式。編輯及時將選題的具體要求、與約稿相關的學科前沿信息、讀者調研結果反饋給作者,并了解作者的撰稿感受和撰稿進度,把握作者的寫作方向,及時調整作者的創作思路,使其實現撰寫要求,這對保證稿件質量至關重要。在作者編寫教材的過程中,編輯要定期溝通,并結合自己的策劃思路提醒作者控制書稿內容,把握寫作進度。以筆者不久策劃的一套高職高專汽車類專業的校本教材為例:本套教材計劃出4本,分別為: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噴漆。在與其中汽車檢測與維修的一個主編溝通編寫進度時,發現教材幾近完稿,但整體結構安排太隨意,部分內容引用有些陳舊,舉例的維修車輛大多已過時。了解了這些情況后,便又及時和其他幾本教材的編寫老師聯系,提出編寫教材要跟上時代,盡量加一些新東西。同時結構體例要前后一致,不能想到哪,寫到哪。通過及時溝通,避免了后續可能引發的各種矛盾及不和諧。
二、書稿編輯階段與作者的溝通及合作
1、三審后書稿的整體內容和質量的及時反饋
書稿經過初審、復審和終審后,里面存在的各類問題已大致清楚,此時作為書稿的責任編輯應對書稿存在的各類問題分類列舉。先從大的方面即整體內容和質量上對稿件給以評判,特別是認為存在問題的部分,一定要及時地反饋給作者。反饋的方式可以電話溝通,通過QQ聊天工具溝通,通過電子信箱溝通等。只有保持這樣反反復復的不斷交流和溝通 ,才能最終使書稿達到真正適合教師教學、學生使用得當的本科類規劃教材。
2、編輯加工時圖表及細節內容的進一步確定和核算
編輯加工階段,一般書稿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為:錄入排版錯誤;知識性錯誤;別字、漏字、錯字等;量和單位的使用不規范、個別引用不當及錯誤等;圖表安排不規范、格式不統一,圖題、表題與正文不對應等。這些共性的問題如果拿得準,責任編輯直接改正即可。但對于自己稿不清楚的問題不能憑想當然地去改,這時就要和作者及時反饋了。尤其是關于公式計算方面的內容,一定要讓作者理清計算思路,不能出錯。
3、印前清樣的最后一次把關
書稿到清樣時已是成書前的最后一次修改了。此時,對責任編輯來說 ,重點注意的已不是內容問題了 ,而是要核對封面、前輔文(作者名單、目錄、頁碼)、參考文獻等是否完整或存在錯誤。核過后就要通知作者最后確認了。此階段是作者的最后一次把關 ,一定要通知到作者 ,必要時還要作者在書稿上簽字確認 ,以免成書后發現問題時相互埋怨和指責。
三、成書推廣階段與作者的溝通
無論編輯出版的是教材、專著 ,還是市場暢銷書或者資助類圖書 ,在成書推廣階段 ,除了利用本社的發行宣傳、書訊外 ,還要充分與作者交流和溝通 ,進而取得作者的支持和幫助。畢竟作者是這方面的權威和專家 ,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和人脈。這一方面把握得好,那么,圖書的發行推廣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筆者在做普通高等教育食品類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高等學校食品類國家特色專業建設教材系列時 ,為征得各主編及參編作者在教材推廣方面的大力支持 ,特給各主編及參編老師發去了一封郵件 ,部分內容如下 :
由我社策劃的普通高等教育食品類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高等學校食品類國家特色專業建設教材系列已出版40余種,參編院校也擴展為50多所,近幾年以來,各個院校認真參與編寫,積極推廣使用,出版社在此深表感謝。
為此,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里,希望原各位主編及參編積極推薦本院校及其他院校的老師參與進來,為擴大我們的編寫隊伍、提高教材的知名度、增強教材的影響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結語:
經過這樣的宣傳和交流,圖書的使用量和參編院校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重印率和再版次數也跟著得到了提高。因此,一本書甚至一套書的成功出版和發行,是編輯和作者共同努力、合作奮斗的結果。圖書出版的整個過程中,建立編輯與作者的有效溝通和合作,是一本書及至一套書成功出版和發行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袁翠紅. 圖書編輯出版過程中與作者的有效溝通及合作[J]. 科技傳播, 2016, 8(15).
[2]施東毅. 圖書編輯與作者的有效溝通研究[J]. 新聞傳播, 2015(5):85-87.
[3]張放. 論學術圖書編審流程中編輯與作者的互動[J]. 中國編輯研究, 2011(4):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