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男
【摘要】:抗菌藥物作用機理為可在適宜濃度下抑制患者體內的病原體活性或直接殺滅病原體,進而幫助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具有治療感染、預防感染等重要作用,其。目前我國臨床上常用的抗菌藥物種類相對較多,不同抗菌藥物的用藥特點及適用對象各不相同。
【關鍵詞】:抗菌藥物;用藥合理性
通過對日常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調查可以發現,目前臨床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抗菌藥物濫用、過度應用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引發一系列嚴重問題。為了改善這種現象,應該加強對抗菌藥物合理性的分析與研究。
1糖肽類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及選用
1.1糖肽類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
糖肽類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為:具有一定的耳毒性和腎毒性(如去甲萬古霉素和萬古霉素等)。為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在用藥期間,患者應遵循醫囑定期復查自身腎功能和尿常規[1]。目前這類抗菌藥物的作用主要是治療由耐藥G+菌引發的嚴重感染。
1.2糖肽類抗菌藥物的選用
糖肽類抗菌藥物的選用應以G+菌為主,其對G-菌無效。在臨床上,可以將萬古霉素等糖肽類抗菌藥物應用在艱難梭菌引發的致假膜性腸炎患者(甲硝唑治療無效)的治療中。
2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作用特點及選用
2.1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
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中以克拉霉素、羅紅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藥效較好。這類抗菌藥物通常被用于對青霉素過敏患者的治療中。這類藥物可用于基于肺炎鏈球菌等致病菌引發的呼吸道感染的治療。
2.2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的選用
大環內脂類抗菌藥物基本不會引發過敏反應,其安全性相對較高。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妊娠期患者及肝功能受損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紅霉素酯化物,以防止引發其他問題。
3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及選用
3.1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
這類抗菌藥物具有較為明顯的耳毒性和腎毒性,此外,這種藥物還會對患者的神經肌肉產生一定的阻滯作用。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主要包含依替米星、鏈霉素等。其中,依替米星在G-桿菌的抗菌活性較強;鏈霉素則多被應用在結核患者的抗結核治療過程中[2]。
3.2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的選用
在選用禁忌方面,應避免為老年患者、嬰幼兒患者使用鏈霉素、慶大霉素等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以防其對這些患者的前庭、腎臟以及耳蝸等產生損傷,干擾其功能。在治療應用方面,氨基糖苷類藥物應與抗生素(β-內酰胺類)聯合應用。
4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及選用
4.1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
每一代頭孢菌素的作用特點存在一定差異:第一代頭孢菌素抗菌藥物僅對幾種特定的G-桿菌有活性,其抗菌作用可在需氧革蘭陽性球菌中得到較好地發揮;第二代頭孢菌素抗菌藥物僅對部分革蘭陰性桿菌有活性,其在革蘭陽性球菌的治療中與第一代頭孢菌素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同;第三代可在G-桿菌的治療中發揮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其在G+球菌的抗菌活性顯著低于第一代頭孢菌素抗菌藥物和第二代頭孢菌素抗菌藥物。第四代頭孢菌素抗菌藥物第三代頭孢菌素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基本相同,但其對腸桿菌具有抗菌活性。因此,在臨床選用過程中,臨床醫師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治療需求和不同頭孢菌素抗菌藥物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抗菌藥物,幫助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
4.2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
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為:難以在由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及甲氧西林耐藥葡萄球菌引發的感染中發揮有效的抗菌作用。此外,這種抗菌藥物可在多數厭氧菌、G-桿菌以及G+球菌的治療中發揮較高的抗菌活性,實現治療目的。在臨床應用中,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多被應用在嚴重感染的早期治療過程中。臨床經驗表明,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過度應用容易引發患者耐藥性的增強。為保證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選用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合理把控患者的各種適應證。
4.3青霉素類抗菌藥物
青霉素類抗菌藥物的副反應較少。臨床應用經驗表明,青霉素類抗菌藥物的副反應以過敏性休克為主。因此,在選用這類藥物進行治療之前,臨床醫師應確定患者無既往青霉素過敏史,并視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青霉素皮膚試驗。
結論:目前我國臨床上常用的抗菌藥物主要包含糖肽類、大環內酯類、β內酰胺類以及氨基糖苷類等多種類型。不同抗菌藥物對不同致病菌的抗菌活性、抗菌作用效果之間存在一定差異。通過對用藥合理性的分析與研究,能夠保障安全合理用藥,盡可能少的避免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臨床醫師應結合患者的致病菌類型及各類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合理性等進行用藥的安全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鞏路. 常用抗菌藥物作用特點及合理選擇[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07:541-543.
[2]張紅兵,于改桃. 常用抗菌藥物注射溶媒及稀釋劑的合理選擇及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1,02: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