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敏 史磊
【摘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一種歷史的自然選擇,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的本質性與中國國情及中國本土文化相融合的體現,也是中國社會狀況滿足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條件的產物。馬克思主義是從19世紀末開始傳入中國的,但其真正產生巨大的影響,以至被人們接受,卻是在五四時期。這個來源于遙遠德國的思想有著怎樣獨特的魅力,又是如何被中國人所接受作為指導中國革命的強大思想武器,是值得去深思的。馬克思主義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被受關注。特別對中國的革命與建設產生了極大影響、發揮了巨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的今天,研究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速人類最美好理想的實現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歷史原因;影響
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原因
(一)中國革命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鴉片戰爭后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被侵略史。近代中國的思想家們都在苦苦的尋求一條可以實現國家的生存、發展、強盛的道路,近代社會的中國人民也從外國列強侵入中國的第一天起,就進行著堅決的不屈不撓的斗爭。在這一時期,眾多的救亡思想,富強理念紛紛涌來,充斥著當時的理論界,形成了類似前秦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的情形。毛澤東指出:“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生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睆暮樾闳裥腋V笖?。
在我國,“讓人民幸?!币殉蔀閺闹醒胝降胤秸墓沧R,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也成為各級官員的關注點。2011年,全國各地以“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睘橹髦嫉摹笆濉币巹澕娂姵鰻t,北京提出“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廣東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建設幸福廣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慶宣示要成為“居民幸福感最強的地區之一”。
因此,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是辯證統一的,是幸福內含的兩種屬性。社會的制度與發展影響著個人的幸福,社會對于幫助個人追求幸福富有歷史賦予的責任,社會的保障是個人幸福的基礎;個人幸福是社會幸福的組成單位,個人對于建設社會幸福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個人幸福是社會幸福的活生生表現。
馬克思主義正是這樣一種學說和武器?!笆赂锩宦暸陧?,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十月革命的爆發,顯示出了無產階級的強大力量同時也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國人迅速對十月革命的爆發做出了回應。李大釗在第一篇關于十月革命的論文《法俄革命比較觀》中,這樣寫到:“俄羅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紀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會主義之革命,是社會的革命而并著世紀的革命之彩者也?!币岳畲筢摓榇淼淖钤绲鸟R克思主義者開始熱情的宣傳馬克思主義,并將馬克思主義陸續介紹到中國來。國人對改變中國命運的迫切需求主觀因素和馬克思主義本身所具有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客觀條件相結合,才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而迅速的傳播。
(二)工人階級的發展與壯大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
我國的無產階級還有著獨特的自身特點。其一,由于帝國主義、中國買辦、官僚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大都把企業設在沿海沿江的少數通商口岸,因此我國的工人階級廣泛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的大城市里。據一八九四年統計,集中于上海、漢口,廣州的產業工人占67%,其中上海一地就占46%。這為以后的工人運動發起提供了先決的地理條件。其二,中國的工人階級是受壓迫最深的,身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民族資本主義的多重壓迫,因此有最強烈的斗爭欲望和革命要求。其三,中國的無產階級大部分是來自破產的農民,這就使他們和農民有了天然的聯系,易于和農民結成親密的聯盟,在革命中有廣泛的社會力量和社會基礎。馬克思主義革命學說,作為一種代表勞動人民大眾利益的具有世界性意義的理論,其倡導的革命精神與中華民族文明主體的悲慘生存境遇密切相關,是以工人階級武裝斗爭為基礎和先鋒隊的革命斗爭理論。有了以工農階級聯盟這一堅實的階級基礎為依托,馬克思主義很快在中國傳播開來。
(三)西學的廣泛傳播使國人在思想文化領域的認識逐漸成熟
在五四時期我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這一運動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思想啟蒙運動”。在這一時期西學的傳播更為大眾化,平民化。新思潮,新文化,新理念的影響力不再是局限于少數上層階級的范圍,開始具有了一定的群眾性。。可以說,新文化運動掃清了舊的腐朽思想,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落腳營造出一個合適的環境,沒有新文化運動對西方民主和科學精神的熱情傳播,馬克思主義是很難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國扎根的。新文化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打下了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條件具備之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就會在中國社會歷史進程中勃然興起,有力地推動著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
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同時也孕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種子
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們不單單把馬克思主義看成是一種思潮、一種學說,而是把這種學說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采取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馬克思主義如果只是一種學說、思潮,就失去了本身的最重要的意義。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救亡圖存的思想武器,適合中國革命實際,我們選擇馬克思主義,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武裝頭腦,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土地上深深扎根,以其特有的革命性、科學性、實踐性被中國人所接受,從眾多的潮流思想中脫穎而出,彰顯了其獨特的魅力。一個再優秀的理論如果不能和實際相結合,不能與一個國家的具體國情相結合,那就只是一種空談的思想,成不了思想的武器。馬克思主義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傳播進來,與中國革命緊密聯系,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引起了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思考
李大釗認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將馬克思主義運用到實際中去,指出:“大凡一個主義,都有理想與實用兩面。例如民主主義的理論,不論在那一國,大致都很相同。把這個理想適用到實際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情形,有些不同。社會主義,亦復如是。”[3]強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宣傳階段,更要運用到實際。李大釗還指出:“一個社會主義者,為使他的主義在世界上發生一些影響,必須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于環繞著他的實境。所以現代的社會主義,包含著許多把他的精神變作實際的形式使合于現在需要的企圖。”
陳獨秀則認為,馬克思主義不是一種空談的理想,要發揮馬克思主義實際的作用,在《馬克思的兩大精神》中指出“我很希望青年諸君能以馬克思實際研究的精神研究社會上各種情形,最重要的是現社會的政治及經濟狀況,不要單單研究馬克思的學理,這是馬克思的精神,這就是馬克思第一種實際研究的精神?!?/p>
陳獨秀又說:“青年們尤其是社會主義青年團諸君,須發揮馬克思實際活動的精神,把馬克思學說當做社會革命的原動力,不要把馬克思學說當做老先生、大少爺、太太、小姐的消遣品?!敝袊闹R分子對于馬克思主義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不難看出,這種思考對于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馬克思主義不光要學,更要將它運用到實際中去。
(三)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國人民族意識的覺醒
在五四運動過程中廣大民眾逐步認清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反動當局的本質,國人認識到只有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才能獲得自由和解放。中共二大在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性質的基礎上,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在經歷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后,找到了一條帶領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正確道路。最終選擇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武器,在一次次的嘗試與失敗中不斷前進。五四運動中所孕育的中華民族不可摧毀的中國心、民族魂,激勵著無數熱血青年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的繁榮富強而英勇奮斗、努力拼搏。任何困難都不能擊垮中華民族,五四運動旗幟鮮明地表示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并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武器,組織工人運動,獲得最終的勝利。
作者簡介:鄒敏(1992-),女 漢族 學生 法學碩士 山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專業,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發展史研究方向;
史磊(1991-),男,漢族 學生 法學碩士 山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專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