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乳山市報社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大環境下,積極推動傳媒領域變革,探索媒體融合發展,目前擁有“報、刊、網、圖書、官方微信、手機客戶端”等多個類別、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全媒體矩陣,著力構建起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并舉、官方聲音與民間輿論呼應的輿論引導格局,形態各異、載體多樣的現代媒體傳播體系初具雛形。
構筑全媒體矩陣、做大做強正面宣傳,是主流媒體的基本職責。近幾年,乳山市報社通過融合發展,把傳統媒體的原創內容、權威報道、深度解讀、言論評論等優勢向新興媒體延伸,用專業權威的報道、理性客觀的解讀、深入獨到的分析做大做強主流輿論,讓正能量占領了更多“市場”、贏得了更多掌聲。
一、加強主業陣地建設,提高“主報”的權威性和可讀性
近年來,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飛速發展,對傳統報媒的影響日益加劇。對此,乳山市報社經過反復思索后認為,媒體發展中“內容為王”的規律不會變,特別是最基層的傳統媒體,傳達黨委、政府聲音的作用不但沒變,反而更加重要了,主流的渠道、官方的聲音、權威的內容仍然是市報社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市報社自我革新,強筋健骨,努力在日益嘈雜的媒體大潮中保持聲音依然洪亮,地位和形象依然突出。
一是做精時政新聞報道,更加突出新聞性、更加貼近讀者,準確、及時地向群眾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報道全市重要活動、重大新聞事件和先進典型,充分展現乳山各領域風貌,強化黨報輿論主陣地作用,集聚正能量,弘揚社會正氣,凝聚方方面面加快發展的合力,努力營造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做活民生新聞報道,把“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作為新聞報道的基點,不斷拓展民生新聞報道內容,及時解讀黨委政府的便民惠民政策,讓基層和百姓了解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搭建了良好的交流溝通平臺;加大民生新聞宣傳報道力度,以百姓視角、故事化的表達,力求為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感受。三是創新版式設計,在標題制作、圖片選用、色彩設置、稿件排列等方面多做文章,使版面簡潔明快,美觀大方,圖文并茂,富有時代氣息和特點。
二、積極發展新興媒體,提升傳播效果和輿論影響力
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關系上,市報社堅持立足傳統媒體,積極發展和參與新興媒體,以傳統媒體為根本,以新興媒體為提升,通過傳統媒體為新興媒體提供權威的資訊,以新興媒體的手段對傳統媒體業務進行延伸,充分整合和利用各類資源及傳播形式,提高傳播質量,提升輿論影響力。
一是完善乳山新聞網建設。早在2007年,市報社就建成了《乳山時訊》的官方網站——乳山新聞網。乳山新聞網不僅承載著發布《乳山時訊》網絡版的任務,而且依托《乳山時訊》豐富的新聞信息資源進行延伸報道。通過及時上傳,解決了報紙發行覆蓋范圍小的問題,不但為廣大市民及時提供新聞和便利信息,也成為外地人了解乳山的一個新窗口,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報紙的宣傳范圍和效果。針對網站存在的不足,近年來又多次進行了改版,不斷優化欄目和板塊設置,使乳山新聞網更加突出地域特色,更加注重乳山發展變化,更加關注民生,內容集新聞性、服務性、知識性于一體,并早于報紙十幾個小時呈現給廣大讀者,充分體現了快速、廣泛的特點,成為乳山第一新聞門戶網站和展示乳山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時,通過設置與著名新聞網站的鏈接,乳山新聞網不僅可以一點知乳山,而且能夠一網聯天下。
二是編制電子政務雜志。2012年,市報社采用當今最先進的網絡電子雜志編排系統,整合報社獨有的圖片和文字資源優勢,通過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整理記錄市委、市政府年度重要活動,編制乳山年度電子政務雜志,作為便于查閱、易于長久保存而且可隨時更新管理的重要歷史資料。
三是開通官方微博。2013年,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市報社開通了乳山時訊官方微博,更迅速廣泛地傳播權威聲音、主流價值和服務信息,更便捷地與社會各層面進行溝通交流,自覺“接地氣”,傳遞正能量。
四是開通官方微信。2015年,為進一步拓寬新聞傳播渠道,加快新聞傳播速度,促進報紙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申請開通了乳山時訊微信公眾平臺,報紙出版日定時推送讀者關注的信息,同步推送數字報紙,讀者出版日早8點即可搶先掌上閱報。
五是開發手機客戶端。2016年,開發了乳山首個集新聞、生活服務類應用為一體的手機APP平臺——乳山時訊手機客戶端“掌上乳山”,實現了各類信息24小時無間斷滾動發布,用更多的新聞產品、更便捷的傳播方式服務大眾,服務乳山發展。特別是針對發生重大突發事件,能隨時發布信息,引導社會輿論,避免謠傳誤導公眾。
三、融合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是融合發展中面臨人才緊缺、設備落后的問題;二是融合度不夠緊密,融合方式單一;三是傳統媒體在技術研發、應用和升級維護上比較滯后,落后于商業網站。
四、幾點體會和建議
新形勢下,走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之路,必須抓住根本,綜合施策,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加以解決:
路徑一:融合發展不能忘記“內容為王”。實踐證明,“內容為王”永遠不過時,接地氣、正能量、與時代同頻共振、群眾喜聞樂見的題材和內容,是傳媒的“根”和“靈魂”。縣域傳媒結合自身特點,科學整合資源,“連橫合縱”,加快轉型發展,是一條寬廣的發展之路。
路徑二:融合發展必須加強戰略統籌和規劃。要充分意識到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意義和緊迫性,主要負責人必須親自抓、強力抓,給予足夠重視,配備充足資源,強化內部協調,抓好總體部署、時間安排和結果考核等重大事項,才能在內部形成一個有效的協調推動機制,讓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獲得有力的組織保證。
路徑三:融合發展需要改革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是報媒宣傳工作的兩翼,需要給予同樣重視,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考核評價。結合上級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的文件精神,應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辦法,明確考核標準和流程,將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放在統一標準下進行考核推進,實現規范發展、融合發展。要按照各業務平臺特點分別制定標準,分別進行考核,與個人收入掛鉤,使采編人員對各個媒體同樣重視、同樣用力,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起積極性、能動性和創作性。
路徑四:融合發展迫切需要復合型新聞人才。融合發展需要既懂新聞傳播規律又懂新媒體發展規律,既懂傳媒政策又懂市場運作的復合型人才。在融合發展中,要合理搭配人才結構,多引進技術研發和經營管理人才,并加強融合發展相關培訓,完善相關激勵機制,為復合型新聞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路徑五:融合發展必須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傳統媒體要加大在技術研發、應用和升級維護上的投入力度,掌握成熟的新媒體技術,避免幫助商業網站吸引“粉絲”、擴充用戶,淪為商業網站的“打工仔”。
作者簡介:柳玉珍(1966.01—);性別:女,籍貫:山東省威海乳山人,學歷:大學本科,畢業于山東輕工業學院;現有職稱:中級編輯;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