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美
【摘要】:川北大木偶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大木偶而言,呼吸是其生命體征的重要體現,可以及時改變動作的質感、情感,保證大木偶表演更加具有生命力、感染力,提高操作者和觀眾之間交流溝通的默契。為了提高操作者川北大木偶表演的專業性,需要加強呼吸、動作的配合,充分提高大木偶表演的靈動性。
【關鍵詞】:川北大木偶;表演技藝;藝術;呼吸
1.前言
川北大木偶起源于民間,借助杖頭大木偶進行表演,木偶與真人大小相近,最早與清朝在四川北部儀隴縣開始發展,因此稱為川北大木偶。川北大木偶的造型、表演具有顯著融合的效果,形成了人偶同臺、亦真亦假的特色,是世界范圍內的文化遺產。川北大木偶的表演技藝尤為復雜,本文主要針對表演中的銜接技藝進行了分析。為了避免木偶看起來呆頭呆腦質感,需要加強身體、手動、眼動的協調性,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氣息貫通技藝。
2.大木偶的呼吸
2.1 大木偶呼吸的概念
大木偶表演中,其呼吸作用需要考慮自然呼吸的處理、控制,借助操作者身形、輪簽的控制實現對木偶的支配作用,保證整體風格更加完美,提高真人呼吸表演的生命力。大木偶表演中,呼吸是整個過程的靈魂,它借助大木偶的肢體語言實現了內涵表達,屬于整個演出的精髓所在。
大木偶表演中,呼吸作用需要保證流暢自由的特點,避免間斷,整體呼吸作用需要建立在自然呼吸基礎上,根據操作者動作要求進行控制,整個節奏步調需要具有均勻、自由的特點,結合動作大小、幅度等進行呼吸的調節。該要求需要操作人員具有一定的表演功底,將生命、藝術融為一體。
2.2 大木偶呼吸的重要價值
大木偶表演中,操作人員的技巧經驗等固然重要,但是仍屬于表演,為了充分表達大木偶表演的精髓,需要將其從沒有生命的偶人變成活人,這才是木偶表演的最高層次。呼吸記憶中需要結合劇情進行表達,氣息的快慢、長短及深淺等均需要考慮使用對象,具有極大靈活度。大木偶的呼吸表演就如同人體的血液循環,支撐起了整個人物的靈魂,如果缺少這種呼吸作用,會導致大木偶表演呈現出僵硬、乏味之感。表演經驗表明,即使是相同的呼吸作用,借助不同的背景音樂,也可表達出不同的情緒,呈現出錯落有致的表演風格。為此,操作人員需要加強對呼吸作用的重視,實現對表演角色的刻木三分,形成強弱、靜動的合理對比,從而使外在動作轉化為內在靈活。
3.分類及運用方法
3.1 呼吸的分類
大木偶的喜怒哀樂與操作者操作相關度較高,借助長、短、大、小等進行表演,呼吸分為幾種類型。第一種,慢呼、慢吸;該類表演主要在輕節奏位置較為常見,表演人員一只手操作命桿、一只手操作手簽,提高木偶頭、手的配合效果,可借助延伸、拉長實現情感的表達;第二種,快呼吸,該類主要在小節奏位置進行作業,整體表現力極強,可實現木偶頭、手等位置的有效配合,從而實現對大木偶歡快情緒的表達;第三種,慢吸、快呼,該類表演主要是慢起快落動作下的處理,通過慢吸快呼的形式表現出木偶頭、手、腳先慢后快的節奏,從而表達出憤怒、驚訝等情緒。此外,還有一種呼吸主要目的在于表達出優美、歡快的情緒。
3.2 呼吸的運用
呼的作用,一般木偶具有自己的呼吸方法,如大木偶中老人的表演中,考慮到老人家生活節奏慢,一般避免急促呼吸的表演,大多數是慢節奏的呼吸??紤]到緩慢步伐和身形動作等要求,借助慢呼吸可提高老人穩重成熟之感。
快呼的作用,對于花旦、藏族小女孩等需要采用快呼吸節奏,操作人員需要保證步伐利落、干脆靈巧,加強命桿、手簽的配合,盡量滿足人物年齡、性格要求。如大木偶《美人魚》的珍珠姑娘,便需要該種呼吸節奏。
慢吸快呼的作用,大木偶表演中,該類呼吸經常出現,是憤怒的主要表達方法。如《紅寶石》中的“雙頭大仙”便屬于該類形式,主要目的在于體現角色的陰險狡詐性格。舞蹈(?。堕L鼓舞》中有朝鮮舞,該類舞蹈的呼吸需要考慮屏氣作用,提高內在呼吸、外在舞蹈的協調性。保證木偶操作人員全面掌握氣息的控制,(進行)進行頭、手、身形的配合,做到動靜結合,方可表達出朝鮮舞中小姑娘勤勞歡快的情緒。
快吸慢呼的運用,該呼吸的應用范圍極廣,如《玉蓮花》中的“玉蓮”、“玉林”,兩個青年在夜色下游玩,對應曲調旋律需要注重愛情的美感,操作人員需要從呼吸角度出發進行操作,保證動作快慢等均可體現出主角的內心世界。大木偶《長綢舞》中,操作人員借助快吸屏氣的手法,配合長綢動作,借助綢子的動作可給大眾留下飄逸、靈動的感覺,整體表演效果得到大幅升華。再者如大木偶《書藝》表演中,操作者一般需要屏住呼吸,保證減慢節奏,借助長簽把握運作力度,傳遞到木偶手中的筆毫將漢字的抑揚頓挫表達出來,從而實現人偶合一的目的。該節目表演后,獲得了大眾歡迎,已經獲得了金獎。
4.結語
綜上所述,川北大木偶作為國家稀有劇種,是民族智慧的結晶。隨著時代發展,大木偶的表演形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相應的燈光、造型、舞臺和服裝等不斷增加新的藝術元素,以期充分滿足大眾審美眼光?,F階段,高新科技的發展導致川北大木偶的傳承受到了一定阻礙。需要引起社會大眾、當地政府的重視。本文主要從呼吸表演出發進行了探討,氣息作為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是生命氣息的重要體現,為了保證木偶具有“靈魂”,需要加強其氣息貫通技巧的培養,從而實現賦予木偶生命的目的。呼吸表演具有靈活性強的特點,需要操作者隨時進行收放,并根據表演背景、情境、角色等進行全面分析后再進行表演。
參考文獻:
[1] 唐國良.文化的堅守與突圍---川北大木偶知行路[J].四川戲劇-菊壇薪火,2015(01):51-55
[2] 覃敏,劉顯成.川北大木偶造型藝術的現代轉型[J].美與時代-民間美術,2013(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