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信息化成為生活的主流。從現代藝術和現代設計來看,無論是觀念、方法和理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作為設計基礎的造型訓練方法、目的也應隨之而變化。設計師是一種職業,又意味著一種責任。設計是在設計師手中完成的。在一定意義上,設計水平的高低決定于設計師水平的高低;取決于設計師素質的高低,取決于設計師對設計的負責態度。衡量一件產品的設計是這樣,衡量一個國家的設計也是這樣,設計師在設計中具有決定性作用。
【關鍵詞】:藝術設計師;起源;發展
一、藝術設計師的起源
設計師這一職業在當今社會是智慧、時尚、潮流的象征。然而設計師職業在人類發展史上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從“制造工具的人”到現代意義上的設計師,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早期它多以工匠和工藝師的身份出現,這個時間大約是在原始社會末期并一直持續到工業革命的后期。
1、中國藝術設計師起源
從200—300萬年前“制造工具的人”到現代意義上的設計師,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發展歷程。遠古人類在進入文明社會之前,還沒有專門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換分。第一個打石成物、磨石成器的人,就應該是設計師的雛形,是生產勞動創造了人,創造了設計,同時也產生了設計師。例如,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有巢氏、燧人氏、神農氏、伏羲氏,為人類創造了住房、火種、農耕等文明方式,他們實際上并非指特定的某人,而是一個時代的代名詞。也正是掌握了用火技術,才加速了人類的文明進程。火——把泥土燒成陶器和磚瓦;火——把石頭冶煉出金屬、鑄造成青銅器、精制成金銀器和首飾……凡此種種,體現著人類從低級向高級演進的文明、創造的歷史。
距今7000—8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隨著初步的社會分工,使得一部分人得以脫離一般的物質生產勞動,而相對專注地從事廣泛意義上的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相結合的手工勞動方式,因而出現了專門從事手工藝生產的“工匠”。在重“道”輕“器”的中國封建社會,手工匠人的身份都比較低下。中國古代自殷商始,歷代都實行工官制度,在中央政府中設立專門機構和官吏來管理和監督手工業生產過程。手工業專業工匠多為世襲,在重“道”輕“器”的中國封建社會,手工匠人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在我國隋唐時代,出現了專門負責設計的建筑師——梓人(都料匠)。那時開始采用圖紙和模型相結合的建筑設計方法,工匠李春設計修建的趙州橋,便是世界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隨著時代的發展,手工業又有了進一步的分工,于是有了從事工具和建筑的木匠、鐵匠、瓦匠、石匠等;從事日用品設計制造的陶匠、篾匠、竹匠、銅匠、銀匠、金匠、玉匠、織匠、皮匠、畫匠等。這些匠人,通過歷代子承父業、師徒相授,形成了早期設計匠師的梯隊結構。無論是官府手工匠人還是民間手工匠人,在創作和制作過程中,以手工勞動為主,發揮了驚人的藝術創造性,并且具有堅韌的意志、細心而嚴肅的創作態度,憑借專門的工具及豐富多變的工藝技法,使產品獲得完美的藝術效果。
2、外國藝術設計師起源
13世紀的歐洲,多種紡織機械的發明和使用促使紡織業大發展,出現了專門的紡織設計師。這時的工匠與藝術家仍然處在同一個戰壕。由于缺乏理論基礎,他們的工作排斥在當時被列為人文教育科目中的七藝之外。古希臘的手工藝人被權貴階層,甚至是詩人、學者們看不起。亞里士多德稱其為“卑鄙的行當”,在羅馬普遍滋生一種對手工藝人的歧視。無論是建筑業的木匠、瓦匠,還是日常用品業的皮匠、鞋匠或是文化業的畫匠、樂器匠等,他們的汗水和智慧創造了古代燦爛的設計文化。在古代各種手工行業中,設計和制作沒有分離。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細化,為專業設計師的產生提供了準備條件。首先將設計和制作分離的行業是制陶業和建筑業。觀念和制作之間的分離,也就出現了最早的專業設計師。古羅馬的制陶作坊由于采用了青銅翻模技術,實現了快速化、標準化、批量化的生產,產生了專門從事陶器造型與裝飾設計的工匠設計師。
在文藝復興時期,工藝和藝術在觀念上有了區分,藝術家作為學者和科學家的觀念產生。16世紀后,畫家、雕刻家、建筑師成為主要的設計力量,如這一時期的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到了18世紀,建筑師在設計領域中的地位凸顯,如意大利著名的布輪納(Vincenzo Brenna,1745—1814)。這期間,英國著名的齊彭代爾家具廠出現了家具設計師。以機械化批量生產為特點的韋奇伍德瓷器廠聘用了模型設計師,這些模型設計師成為最早的工業設計師。隨后,為加強傳統手工藝教育的不足,早期的設計教育機構出現;英國莫里斯倡導的工藝美術運動引發了行業內對設計的思考;工業革命后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分工日益細化這一切都加快了設計師職業化的進程。科班出身的德雷瑟(ChristopherDresser,1834—1904)成為第一批自覺扮演工業設計師角色的設計師。貝侖斯(Peter Behrens,1868—1940年)作為最早的一批駐廠工業設計師出現,并培養了格羅佩斯、柯布西埃等現代設計巨子。英國在1915年成立的工業協會、德國在1919年開設的包豪斯教育學校都為設計師的發展開創了廣闊的條件。至此以后,設計工作被更多的人認為是科學性和研究性的工作。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成立了專門的設計研究機構,對設計進行了科學性的研究。這些都充分表明設計師正在被當時社會所認可,并從工藝師和美術家中分離出來。隨著包豪斯教育的發展普及,從事設計的人員增多,從手工藝品到平面、建筑、工業產品再到高科技電子產品,設計師發揮了相應的作用。今天,設計師的角色已不僅僅停留在商品的層次,而向文化、智慧層面轉型,設計師成為社會生活發展的主導推動力量之一。
二、藝術設計師的發展
現代意義上的“設計師”(Designer)是在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時產生的。工業革命使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而深遠的變化;隨著勞動分工原則的推行,藝術設計從生產中分離出來,并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出現,于是,專門從事藝術設計工作的人就被稱為設計師。
1、中國現代設計師的發展
20世紀的前十年到30年代的后期,是中國藝術設計教育迅速發展的時期。在此期間各地紛紛開設美術學校和美術系科,如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私立南京美術專科學校等都在這一時期成立。一批留學國外的藝術家,將西方的現代設計帶到了中國,如1929年陳之佛發表《現代表現派之美術工藝》一文,系統介紹歐洲新興的藝術設計運動,包括包豪斯的設計教育。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經濟的恢復、市場的繁榮、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生活方式的轉變,使廣告設計、服裝設計、陶瓷藝術設計和藝術設計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不少高等院校相繼建立設計專業和系科。設計教育的崛起使中國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最終脫離了工藝美術和實用美術教育,進入現代設計教育新的層面,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設計師,為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2、外國現代設計師的發展
16世紀前在意大利和德國從事設計和裝飾的主要是金匠、畫家和版刻家。波利約洛、丟勒和荷爾拜因是有名的例子。到了18世紀,建筑師在設計領域比畫家和雕塑家更加活躍,不少畫家或工匠轉行成為建筑師和設計師。著名的有意大利的布倫納和丹麥的阿比爾高等。這些時期的設計師的特點是兼有美術家的性質。現代設計師與舊式手工匠師的區別,不只在于體制上的根本性變化,而且在生產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手工匠人是“設計—生產”一體化的自給自足的個體勞動,他們無須與其他部門進行聯系和溝通,他們既是設計者,也是生產者和銷售者;匠人與匠人之間存在“同行是冤家”的關系,是一種極其自私、封閉式的人際關系。而現代設計師,他們的工作牽涉到許多部門的通力合作,而藝術設計專業還是市場組合中的一個有機部分。設計師要與工程技術人員密切配合工作,而且還要與營銷部門密切結合,通過市場反饋來改進設計、促進銷售。設計部門是整個企業鏈條中的一個環節、一個關鍵因素,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設計師個人,則是設計部門一個團隊中的一個成分,因此團隊精神是現代設計師區別于手工匠師的重要表征。
三、藝術設計師的職業化與專業化
1、藝術設計師的職業化
設計師作為一種專門職業,是現代設計的產物,設計師作為獨立的職業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才開始出現。設計師的職業化首先是在設計成為一種專門或專業的行業之后才出現的。藝術設計的職業化是在“二戰”后隨著設計學科的確立發展起來的。其強大的驅動力就是工業化,是對于手工藝生產方式的革命,實現了人類史上第二次社會大分工,使得藝術設計從生產中分離出來。所謂職業設計師,就是機械化生產過程中以設計為專門職業的設計個體或集團,當時特定的含義僅指“工業設計師”。這一名稱作為一種社會角色登臺亮相,最早是在英國開始的。但真正具有工業設計意義的職業設計師產生于美國。20世紀3O年代美國的高度資本化,迎來了產業界的極度繁榮。職業設計師的出現標志著設計發展已進入一個職業化、專門化的新階段。
2、設計師的專業化
不論誰在設計領域獨領風騷,他們的存在無疑都會推動新型設計師職業的發展。1735年,英國的荷加斯在倫敦設立了圣馬丁路設計學校。1753年,法國巴舍利耶在萬塞納瓷廠為學徒設立了設計學校。這些非官方或半官方的設計學校的出現,使新的設計教育方法得以在缺乏正規設計教育機構的中心地區,和那些意識到傳統手工藝教育訓練的不足的工匠之間傳播開來,并由此更加快了設計師的專業化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社會、經濟與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設計師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1949年,美國設計師洛伊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被譽為“走在銷售曲線前面的人”。設計師的作用與價值得到社會的普遍承認。同時,設計師的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需要更多不同專業人士的支持與配合。在北美和西歐的英國、德國和荷蘭等國家。設計師的工作更多地被認為是科學性和研究性的工作。在意大利,設計師卻更多地被當成“藝術家”來看待。在法國,設計師的境況比較尷尬。在北歐的丹麥、瑞典和芬蘭等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以工藝和裝飾美術為基礎的設計教育,曾使他們的設計師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獲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20世紀70年代末起,設計師轉向高科技產品的設計,工業設計師的教育也從工藝與裝飾美術教育中分離出來。
四、藝術設計師類別的不斷豐富與細化
隨著藝術設計的不斷發展,以及對其相關研究的不斷豐富,藝術設計師隊伍不斷壯大,但僅有數量的增加是遠遠不夠的,質量、設計師門類的多樣化更為重要。藝術設計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有不同的類別。
1.藝術設計師的橫向分類
①視覺傳達設計師
視覺傳達設計師的工作任務是設計、選擇、編排最佳的視覺符號以充分、準確、快速地傳達所要傳達的信息。目前,在中國與世界上很多過家,視覺傳達設計一詞被等同于平面設計,國際上就將視覺傳達設計師通稱為平面設計師。1922年由美國著名的印刷字體、插畫、書籍設計師德威金斯最先提出“視覺傳達設計師”這個名稱,以形容“使印刷傳達有結構和視覺形式的個人活動”行為。根據工作內容的不同,視覺傳達設計師還可細分為招貼設計師、廣告設計師、標志設計師、插畫設計師、展示設計師、舞臺設計師、數字藝術設計師等。
②產品設計師
產品設計師的工作職責和目標是設計實用、美觀、經濟的產品以滿足人們的需要。手工業時代的工匠通常集設計、制作和銷售于一身。根據生產手段的不同,產品設計師也可分為工業設計師和手工藝設計師,前者以批量生產為前提,后者以單件制作為前提。根據設計領域的不同,產品設計師也可細分為家具設計師、服裝設計師、珠寶設計師,等等。
③環境設計師
環境設計師的工作職責是建構完整、美好、舒適宜人的活動空間。從筑巢而居到摩天大樓,人類對生存空間環境的設計探索從未停止過。不同的社會歷史文化、審美理想與生活方式決定著環境設計師的設計思想,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的人體型的柱子、古羅馬建筑、中世紀的哥特式教堂、現代都市的冷冰冰的“方盒子”建筑、中國古典園林,等等。根據設計領域的不同,環境設計師還可細分為建筑設計師、室內設計師、景觀設計師、城市規劃設計師等。
2.藝術設計的縱向分類
從縱向看,無論是視覺設計、產品設計還是環境設計,都是一項龐雜的系統設計工程。這種復雜的設計工作不可能是一個設計師能獨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多個設計師或設計群體來共同完成。在這樣的一個群體里,每個設計師的工作內容,所負的職責和素質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1)總設計師
通常同時負責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設計項目,主持或組織制定每一設計項目的總方案,確定設計的總目標、總計劃、總基調,界定設計的總體要求和限制。對委托方負責,對外協調各種關系。總設計師要求具有很高的綜合素質和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具有透視復雜問題和洞察局部的眼光,要有善于發現問題、抓住問題本質并能妥善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廣博的知識面,熟悉掌握企業經營管理、設計學、系統論、創造學、心理學及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對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策略有建設性見解。
(2)主管設計師
主管設計師,又稱主任設計師,是指負責某一具體設計項目的設計師。其設計工作要對總設計師負責。要求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較強的策劃組織能力與豐富的設計經驗,善于解決設計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對各種方案有分析、判斷與改進的能力。
(3)分管設計師
分管設計師主要負責設計項目中某一部分的設計工作,并就其設計工作要對主管設計師負責,協助主管設計師制訂設計項目的整體方案、策略,并且負責組織實施其中某一部分的設計制作。要求具有較強的設計創意與表達能力,能獨立提出設計方案,具有一定的解決問題能力。
(4)助理設計師
助理設計師主要協助設計師完成其負責部分的設計工作。要求具有一定的設計表達能力與較強的制作能力,能理解、實施設計師的意圖、創意,能操作電腦,將創意做成正稿,能繪制工程圖,收集設計資料等。
五、結語
21世紀是一個社會、經濟、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設計從未如此地與人們的生活、企業的興旺甚至國家的經濟密切相關。現代設計師的職業特征越來越明顯,設計師的專業類別、風格特點也日漸繁多。藝術設計的物質世界,是由設計師、設計作品(包括方案、成品)和使用者(包括方案接受者和成品的使用者)三者共同構成的一個整體。如果離開設計師,便沒有了設計,也就不會有成品的存在,更談不上使用者。因此設計品是設計師的作品,是設計師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相結合的一種社會產品的物質形式。設計不光是藝術技巧和為了美觀,藝術設計是運用大腦去實現人的愿望,而且必須參考道德、生態等問題,設計師應該是一個復合型人才,在知識結構、個人修養等方面都有較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談談工業設計師的能力素養[J]. 黃俊敏.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3(01)
[2]工業設計師的綜合素質——不是專才也不是全才,是干才[J]. 雷達. 新美術. 2002(03)
[3]藝術設計師對時空審美感悟能力測試探討[J]. 孟昭磊.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08(11)
[4]藝術設計師素養論略[J]. 羅靜松.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06(06)
[5]設計世界——藝術設計師的光榮與夢想[J]. 正坤. 藝術·生活. 2005(02)
作者簡介:張筱蓉,楚雄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