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一種靈魂上的交融,在演奏單簧管是,作為音樂的傳遞者,我們必須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樂當中,將這種藝術表達出來然后再傳遞給聽眾,讓他們也能都感受到單簧管演奏的魅力。
【關鍵詞】:單簧管;演奏技術;藝術情感表達
引言
單簧管作為出場率最高的木管樂器,高音區嘹亮明朗;中音區富于表情,音色純凈,清澈優美;低音區低沉,渾厚而豐滿。作為移調樂器,其音樂表現力強,對演奏技法的要求較高,不同的演奏者利用單簧管能夠表達出不同的藝術情感。單簧管的演奏技術主要分為指法和吹奏兩種,但是想要熟練掌握需要長期的刻苦訓練,其實很多時候越是表現能力強的樂器,越是需要人和樂器之間的長期磨合,逐漸摸索出每一個音調的特色,而后慢慢把握其中的藝術情感內涵。本文主要針對單簧管演奏前的技術練習,以及演奏中的技巧和藝術情感表達進行了思考和分析,希望能夠為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1單簧管的演奏技巧
演奏任何音樂都是需要嫻熟的技巧進行積淀,只有將演奏的技巧爛熟于心,逐漸演奏出流暢的音樂,而后才能逐漸將自己的藝術情感進行表達。所以,對于單簧管的練習也是一樣,大部分演奏者在進行音樂學習之前,對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樂感以及藝術感知力,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十分想將這些通過單簧管的演奏表達出來,而演奏時所表達的藝術情感正是一段音樂的靈魂。單簧管對演奏者的技法要求較高,指法和吹奏之間要做到無縫拼接,單簧管演奏出來的樂曲非常具有特點,以最經典的作品《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為例,這首協奏曲的節奏感很強,對于吐音的要求較高,需要吐音清晰明快,能夠在快慢高低當中把握好節奏,需要讓整首樂曲給聽眾帶來情緒的起伏變化,有強烈的想要一探究竟的心理。所以在進行演奏的時候如果沒有和單簧管物我合一的境界,很多時候會困于技法當中,無暇顧及其中豐富靈動的情感表達,音樂在聽眾的心中無法構成震撼力,也就無談相應的共鳴。
單簧管的演奏比較容易抓住聽眾的心,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音樂的表達非常連貫,音調在進行強弱和高低的轉換時沒有卡頓感。這一切都來自于演奏者吹奏的氣息,不但不能短氣、斷氣而且還應在同一曲段當中進行高低調以及強弱氣息之間進行調整和轉換。所以在彈簧管的日常練習當中始終都貫穿著氣息的練習,除了必須掌握的長音吹奏之外,還應具備良好的呼吸方法和用氣方法,以便靈活自如的對整首樂曲進行完整的演奏。在練習吐音時,舌頭要放松,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用舌頭快速的“點”哨片上面,同時還要繼續保持氣息的支撐,嘴型和下巴也不能有所變化,從而演奏出清晰有彈性的吐音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生動具體。當然,這些只不過是“吹響”單簧管而已,實際上想要保障吹奏的效果,還應不斷練習發音,把握好力度和音調之間的細微變化,無論出于氣息的哪一個階段,都能夠保持音準,并將每一個音色完美的演繹出來。由于單簧管的吐音技巧非常難掌握,所以通過吐音的演奏,就可以看出一個演奏者的演奏程度如何。
單簧管除了對于吹奏具有較高的要求之外,指法也是演奏當中的重難點。在進行單簧管的練習當中,每一個手指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其實樂器之間是具有一定的連通性的,很多不需要吹奏的樂器對于指法的要求也大多相互類似,簡單的就是準、穩、快。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的人的手指往往會缺乏獨立性,反應相對遲緩。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初學者對于指法的掌握往往要慢于氣息,這是由于呼吸屬于本能,所以調整氣息和把握氣息要相對容易一些。而熟練地使用每一個手指,并讓其互不干預,這需要進行后天的刻苦練習。在進行單簧管的演奏時手指的節奏要和吹奏保持高度一致,相互協調,手指之間分工明確,抬落有序。除了最基礎的音準之外,還應把握不同的樂曲當中的節奏感,演奏者本身首先要和音樂之間產生共鳴,了解到這首樂曲當中的情感,然后再進行全新的解讀和演繹。由于單簧管的演奏過程中很少會出現間斷,所以手指一定要能夠在高速和低速之間進行轉換,時刻保證音樂的連貫性,在把握好基礎指法之后,著重進行變速訓練,為演奏打好基礎。在運指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快速、持續和均勻,然后再逐漸掌握一些更加高難的演奏指法,如顫音、波音和回音等。幾乎每一個細微的運指力度的變化都會導致音色出現問題,旋律和預演奏的內容不符或不夠流暢自然。
2單簧管演奏中藝術情感的表達
藝術來源于生活,每一首經典曲作都是具有強烈的情感的,單簧管的演奏更是如此。作為一名單簧管演奏者,自然是希望自己所演奏出來的音樂能夠足夠自然和流暢,最好能夠讓單簧管變幻無窮,用完美的演奏重新對原作進行演繹和重寫。但是如果演奏者的技巧還不夠嫻熟,在演奏的過程中就會比較緊張,往往越是害怕出錯越會出錯,演奏出來的音樂也只不過是在對著樂譜進行找音。而之所以很多練習了很多年的演奏者,依舊不能夠演奏出打動人心的音樂,這是由于演奏缺乏感染力和感召力,甚至一些演奏者都沒能打動自己,經常在練習了很多年之后忽略了自己對于音樂的觸動感。所以在演奏單簧管之前,首先要做到物我合一的狀態,將演奏作為自己的人生意義或快樂之源,提升自己心中對于單簧管演奏的意義和價值的定位。在逐漸熟練掌握相應的技法之后,在練習的過程中應當多去感受別人的演奏現場,聽一聽有靈魂的單簧管演奏音樂,找到這種內心的觸動感,并反復進行摸索。由于練習的過程中,已經將一首樂曲反反復復的聽了很多遍,所以往往失去了起初對于這首樂曲的靈敏度,應當跳出煩躁的情緒,避免為練習而練習,探究音樂深層次的情感表達,并設想出相應的情境,讓自己充分的在音樂世界當中進行馳騁和翱翔。可以查閱和樂曲有關的資料,從全角度對樂曲進行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把握音調、音色和作曲者內心世界之間的關系,這對演奏者逐漸具有自己的演奏風格和演奏靈魂具有很大的幫助。在做到自身的完善之后,才能夠在演奏當中將自己已有深刻體會的藝術情感進行相應的演奏表達,使聽眾能夠被自己的真情實意感染和打動,激起聽眾的強烈共鳴。
結語
單簧管音樂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其主要原因就是其中豐富的情感表達,而將藝術情感融入演奏當中的首要前提就是掌握嫻熟的技巧,通過長久的練習逐漸把握每一個音色、音調,在熟練掌握吹奏方法之后,自然而然的就能將自己的藝術情感進行表達,強化單簧管演奏曲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讓聽眾和觀眾能夠更好的享受音樂的美。
參考文獻:
[1]廖逸君. 淺析單簧管的演奏技巧及藝術表現[J]. 大眾文藝,2017,(05):162.
[2]鄭弘. 芻議單簧管演奏中的歌唱性[J/OL]. 音樂時空,2015,(23):48-49.
[3]于鵬. 單簧管演奏藝術的技能要求和藝術表現析要[J]. 音樂生活,2014,(06):61-62.
[4]賈音. 韋伯單簧管作品的藝術特征探析[J]. 大眾文藝,2011,(07):3.
作者簡介:張瀚文,男,漢族,1989--,甘肅天水人,2013年畢業于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并留校任教,2016級白俄羅斯國立文化藝術大學藝術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如何正確掌握單簧管室內樂及樂團中的演奏技巧。現任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音樂舞蹈學院實驗交響樂團單簧管演奏員,教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