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韓愈是促使佛學興盛轉變為宋明理學興起的重要人物,通過對韓愈反佛主張以及影響的研究,有利于實現對韓愈在中國思想史上發展產生的影響進行客觀的判斷。本文圍繞開反佛興儒之先河、“道統說”及對后世的影響、促使中國儒學思想家展開心性問題的討論、促使儒佛倫理道德走向融合四個方面展開討論,并對韓愈反佛主張及其特點進行分析,從而加深對韓愈反佛主張意義的了解。
【關鍵詞】:反佛主張;韓愈;道統說
前言
韓愈的思想對中國哲學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反佛主張是韓愈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他一生的思想可以從他的反佛主張中體現出來。韓愈的反佛主張對宋明理學的興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受到生活環境的限制,韓愈的反佛主張還不夠徹底。通過研究韓愈的反佛主張,將韓愈反佛思想中的不足展示出來,并且能明確韓愈對中國思想史發展的重要性。
一、韓愈的反佛主張及特點
(一)韓愈之反佛主張
佛教在最初傳入中國時,便受到儒學思想家的抵制,而韓愈所處的朝代是佛學發展的鼎盛期,儒學傳統文化不被重視。韓愈從小受儒學思想的熏陶,在堅持復興儒學思想的同時,將打擊佛教作為自身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韓愈在打擊佛教時,運用了極其激烈的言辭,甚至主張使用極致的手段消除佛教,避免佛教對后人的影響[1]。雖然韓愈當時在抵制佛教時采取了相關的手段,但是他的方法是非常野蠻的,不能落實在實際行動中。從韓愈的《論佛骨表》中可以看出,韓愈主張將歷代皇帝供奉的佛骨進行燒毀,并且對于佛教的因果報應說,韓愈也嚴重反對,并表明如果真有報應的話,就全降臨在自己身上,由此可見韓愈抵制佛教的強悍態度。同時,韓愈對佛法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帶來的后果表示嚴重的擔憂,在佛教盛行時期,大量的勞動力被寺院收納,減緩了社會的發展,并且在建造寺院方面消耗了大量資源和勞動力,為當時的國計民生問題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二)韓愈反佛思想的不徹底性之分析
在最初佛教穿入中國,就存在大量反對佛教的人,但是在佛教興盛時期,韓愈敢于將反對佛教用犀利的文筆表達出來,使其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重要地位。韓愈的反佛主張主要從儒家思想出發,以佛法與儒家思想相違背為反佛主張的依據,從而導致反佛主張不具備自身的實際意義,主要體現于外在形式。佛教將世間的一切安排歸結于佛的能力,而韓愈從小受到儒學的影響,在他的思想世界里不存在主宰一切的佛,而認為實際的權威是天,并將這個觀點作為反對佛教的依據。但是對于韓愈所在的儒學鼎盛時期來說,這樣的理論并不能對反佛起到實質性的作用。韓愈反佛不徹底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由于中國文化發展趨勢的影響。在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期,由于佛教理論過于復雜,不能被大多數人了解,而隨著歷史的發展,佛教逐漸改變以往周密的理論論證,使佛教理論更貼切普通百姓,因此促進了佛教理論的廣泛傳播。并且佛教讓普通百姓相信只要本性善良就可以成佛,因此更多人接受佛教理論;第二,儒學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到重創,在儒家思想對人們行為約束作用減弱的時候,其他宗教的出現會帶給儒學一定程度的打擊;第三,韓愈處在佛教盛行的時代潮流中,在反對佛教的同時也會受到佛教的影響,并且反對佛教也需要閱讀佛經,因此韓愈在反佛的同時,會不自覺的吸收佛教理論。
二、韓愈反佛主張的影響分析
(一)開反佛興儒之先河
韓愈的思想深受儒學的影響,并且韓愈在進行反對佛教時,將佛教中與儒學相違背的理論作為反佛主張的依據,在反佛的同時一定會提到復興儒學,因此學者們對韓愈反佛主張的評價達成基本的共識,認為韓愈的反佛言論只是流于形式,從哲學理論角度上講不具備實際內涵,是極其膚淺的,而佛教理論大多繁瑣周密,韓愈的理論對這些佛教理論的打擊不具有明顯效果。但是韓愈反佛主張對中國歷史上反佛的進程以及中國哲學理論的完善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韓愈反佛的堅定抑制和勇氣也促進了后世反佛的發展。韓愈反佛主張對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更加顯著的影響是孟子地位的提高。在佛教興盛時期,《孟子》之書很少有人提及,并且對佛教持反對態度的學者們也大多以反對佛教的言論為主要反佛內容,重點在于強調佛教對國計民生的不利影響,而對儒學地位的提升不具有明顯的作用。韓愈的反佛主張是伴隨著復興儒學一起發展的,通過大力推行儒學,來實現降低佛教對世人的影響,對孟子地位的提高有切實影響[2]。
(二)“道統說”及對后世的影響
佛教在最初并不看重追宗溯祖這一說法,但是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中國較看重宗法傳承,因此佛教開始順應追宗溯祖這一趨勢。而對于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儒學來說,卻沒有自己的譜系,在與佛教、道教的抗爭中具有不利影響。因此,韓愈提出了“道統說”,期望找出儒學產生的根源。隨著韓愈自身思想的不斷成熟,“道統說”也逐漸形成,并對后世產生了較大影響。韓愈指明的道包含的內容不僅有個人修養,還體現在人們在社會制度下的生活狀態,即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都是道的組成內容。
(三)促使中國儒學思想家展開心性問題的討論
面對佛、道兩教的迅速發展,儒學也在不斷的改變陳舊思維,期望能提高自身的地位。韓愈等人明白,只有不斷發展儒學理論才能消除佛教的影響力。從整體上看,佛教能說服普通百姓的重點在于心、性之說,而儒家理論主要從社會倫理、政治方面體現出來。因此,韓愈要進行反佛抗爭,不僅需要保持儒學理論在政治方面的影響力,還應該加強儒學在心、性領域的變革。韓愈重點從性情問題展開討論,在繼承孟子主張的仁義禮智以及人性本善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同時,韓愈認為三品之性是可以改變的,由此強調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四)促使儒佛倫理道德走向融合
佛教中的眾生平等的觀念與儒家理論提倡的尊卑有序和中國封建等級制度相違背,因此儒家大力反對佛教。而佛教為了符合中國等價制度,在不斷的融合儒家思想的過程中,大力宣揚忠孝理念。佛教雖然在形式上沒有體現忠孝觀念,但是受到了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佛教也隨之發生改變,將孝敬作為佛家的重要內容。隨著佛教的發展,不再與中國封建社會的忠孝觀念相違背,并且同儒家一同成立忠孝觀念的傳揚手段。佛教倫理道德對和諧社會的建設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例如佛教的眾生平等、慈悲為懷等倫理將為人們帶來一定的啟示,通過佛教理論與儒家思想的有效結合,能有效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結論
佛、道兩教與我國的封建制度相違背,因此不具備動搖儒學地位的能力,儒學仍在我國思想歷史上占據一定地位。韓愈的反佛主張對我國歷史發展有重要影響,而韓愈反佛主張的產生與他的生活背景、社會環境有緊密聯系,通過研究韓愈的反佛主張,能明確韓愈對中國思想史發展的重要影響,同時能加深中國哲學發展的了解。
參考文獻:
[1]高華夏.韓愈反佛思想再解讀[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05):66-69.
[2]董海燕.韓愈涉佛道詩及其反佛道特點[J].宜春學院學報,2013,35(05):112-118.
作者簡介:郭丁菡(1990.09—),女,籍貫:四川廣元,西藏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唐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