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強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每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之中都會強調勞動的重要性,習總書記特別指出,“以勞動托起中國夢、要教育孩子從小熱愛勞動、熱愛創造,通過勞動和創造播種希望、收獲果實;也通過勞動和創造磨煉意志、提高自己”①。近來,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認為大學生缺失創新思維、創造精神、動手能力差。大學生在社會公眾的眼里成了“高不成、低不就”、“一事無成”的代名詞;成為了“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標簽,大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遭受空前的質疑。早在2006年,針對社會公眾對大學生的一系列質疑,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推行“三練三創”實踐教育,全國首創,將勞動教育作為必修課、特色學分,納入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之中,目的是培養學生“會做人,能做事”,使當代大學生獲得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情感、勞動精神。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率先提出并堅持將勞動作為必修課無疑是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有益探索。本文結合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十一年以來實施特色勞動教育的實際情況,描述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勞動教育的理念、相關模式以及近十余年來取得的一些成就,生動展現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師生為提升素質和競爭力而不懈奮斗的歷史征程。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能讓個人、社會、國家開出最美之花;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
【關鍵詞】: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勞動教育;必修課;勞動學時
一: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背景和理念
1.1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背景
勞動造就了人類,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②勞動是中國人民從骨子里面散發出來的一種氣質,是一個國家創造幸福、創造文明、創造財富、創造偉大的不竭動力和源泉。早在2006年,針對社會公眾認為大學生缺失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實踐不足的問題,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致力于推行“三練三創”實踐教育。勞動教育作為“三練三創”實踐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德、體、智、美、勞五大教育元素的重要補充和組成部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符合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堅持全面發展的戰略主題,充分體現了國家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根本要求。③
1.2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理念
(一)勞動教育是獨立于其他學科之外的教育
勞動教育是聯通教育世界與生活世界、職業世界等的重要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勞動教育注重實踐經驗,提倡“做中學”和“學中做”,手腦并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尋求知與行的融合統一。“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溢美、以勞促創、以勞踐新”,是勞動教育長期實踐所形成的中國特點。“勞動是人類的本質特征,是創造創造社會物質財富和文化財富的根源。”④每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都離不開勞動,而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通常是融合的。
(二)勞動教育是具有多樣性的教育
勞動教育是具有文化性、實踐性、技術性、創造性等多樣屬性的教育。勞動教育是改造社會、還原和修復人性的偉大力量,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泉;是與科技教育、課堂實踐、課外活動、家庭生活等多種實踐教育相結合的重要聯通;是在先進技術、人工智能、互聯網+、第四次工業革命、一帶一路的社會生態之中探索并發現自身潛能的教育。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開設勞動課,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教學,訓練當代大學生的勞動技能,開拓大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幸福的奠基教育。
(三)勞動教育是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教育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認為:實行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勤儉美德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引領學生熱愛勞動、不畏困難的主要方式。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自建校以來將勞動教育作為必修課,并設置2個必修學分,共計64個學時,同時勞動教育的學習與評價與學生的綜合成績、評獎評優息息相關。將勞動教育作為必修課,有利于學生學會生存的基本本領;有助于學生養成勞動習慣、完善人格;有利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營造敢于拼搏與挑戰的氛圍。
二: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模式
2.1勞動教育課程納入必修、覆蓋全員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自2006年起規定、所有在校大學生必須完成勞動必修課程的學習,并取得勞動必修課程學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是在全國范圍內最早提出將勞動教育作為必修課程的大學。
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為2個學分,共計64個學時。學生接受學校統一安排的勞動教育課程,并撰寫課程實踐報告,成績合格者,獲得2個學分,原則上在前四個學期完成。
2.2勞動教育課程內容廣泛、形式多樣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將勞動教育課程的范圍劃分為農場勞動和非農場勞動(田地勞動和其他社會公益勞動),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專門劃撥一片土地,建立勞動教育的主要實踐平臺—學生農場。學生農場作為我校勞動教育的有效載體、特色板塊,學生參與農場勞動,獲得的勞動學時且不能少于32個。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規定所有學生參加農場勞動,真正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內涵,從中感受從播種到收獲的過程與辛苦,分享勞動帶來的喜悅與快樂。非農場勞動即為除開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農場勞動以外的其他公益勞動,目前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申報立項的非農場勞動項目主要有志愿服務、公益教室等14項。
形式多樣的非農場勞動項目,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公益勞動和服務項目進行選擇,使得非農場勞動項目更加多樣化、人性化通過自主選擇使得學生自愿進行公益勞動,也能更好地培養和鍛煉同學的各方面素質。
2.3勞動學時管理規范、學分認定嚴格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勞動教育課程已經實施了11年,通過不斷的改革與創新,成立了勞動學時管理辦公室,負責勞動學時管理和勞動學分的認定,并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
(一)農場勞動學時管理
農場勞動課程將納入學生的課程表之中,由學校教務系統統一排課,各學院學生根據勞動課程的安排,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學生在每次參加完勞動之后,勞動學時管理辦公室指定專人按要求填寫“農場勞動學時登記表”;勞動學時管理辦公室負責農場勞動學時的統計、審核、發布。
(二)非農場勞動學時管理
非農場勞動學時的使用與申報:遵循“誰安排,誰申報”的原則。首先,由勞動活動的組織單位向勞動學時管理辦公室申報立項,立項通過后,再按照立項通過方案組織實施,最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報送學時。
各組織單位負責對所使用的非農場勞動學時進行記載、統計、審核、確認,學時數量認定應與學生參加勞動的時間一致;各單位于每年6月、12月按要求將《非農場勞動學時認定函》按項目集中報勞動學時管理辦公室,由勞動學時管理辦公室負責數據分析、錄入;勞動學時管理辦公室每學期定期向全校學生公布立項的非農場勞動學時項目,引導學生正確的參與非農場勞動并獲得學時認定;勞動學時管理辦公室定期對非農場勞動學時項目進行考評和審核,并對不合格的項目提出整改意見或予以取締;若遇重大事件需要緊急召集志愿者的服務項目,課依據實際情況簡化流程,加快項目實施。
(三)勞動學時的公布
勞動學時管理辦公室定期對學生所取得的勞動學時進行公布,之后可登陸“學生信息查詢系統”http://xscx.scujcc.cn,輸入學號、身份證號碼查詢。
三: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成果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率先提出并堅持將勞動作為必修課,這一特色實踐教育從2006開展至今,通過全校師生的努力,碩果累累,形成了一套長效的經營管理模式與教學管理機制。
3.1勞動教育提升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
2006年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將“種地創業”作為必修課程,學生修滿64個學時后才能拿到2個學分。通過勞動教育,學生養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完善了自我的人格,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通過勞動教育的鍛煉,學生更能適應企業的各項工作,更加能吃苦,更加腳踏實地的投入社會工作之中;用人單位也更愿意招聘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學生,聘用更加接地氣的錦城學生。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特色的農場勞動教育對錦城學子影響極為深刻,通過農場勞動讓學生們體會到農民的艱辛,從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勞動,尊重勞動者和勞動成果。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特色教育的影響下,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校友,他(她)們之中,有的創業,有的就業,有的專于學術,他(她)們在不停地為社會的發展發力,他(她)們將會走得更遠!
3.2全國首創、11年探索、三變三改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將勞動教育列為必修課實屬全國首創,學生農場是勞動教育的有效載體、特色板塊,在勞動教育開設之初沒有任何借鑒,11年的探索,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總結學習。
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技術水平,努力構建起一套切實有效地勞動實踐教學管理新模式。
3.2.1成立模擬公司、學生自主經營
2006年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劃撥100畝土地,分配給5個學院,每個學院20畝,成立學生農場模擬公司,院長擔任董事長,公司經理由學生競聘上崗。到2012年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共成立了15個農場模擬公司。農場公司可向校財務部申請貸款,作為農場公司的啟動資金。根據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創辦學生模擬公司的理念,結合公司自身情況,制定公司章程,確定公司管理辦法。公司實行總經理負責制,下設生產部、營銷部、財務部、辦公室、宣傳部等職能部門,負責正常的農場生產運營工作以及所在學院學生的勞動教育工作。
11年農場勞動,累計受聘于學生農場模擬公司鍛煉學生人數高達10000人,這些學生擔任勞動教學實踐環節的帶領著、指導者、記錄著、監督者,帶領學生種植、管理、培育、充分體現了學生管理自主經營,培養學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和自己動手、創造財富的能力,親自體驗勞動的意義。
3.2.2 三變、三改
2006年、2008年、2010年,學生農場根據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整體規劃,經歷了三次土地的變遷,隨著勞動陣地的轉變,勞動教育的管理模式也出現了變革。
第一階段:土地承包到院、分院成立學生模擬公司、分片管理、自行規劃、自我考核的管理模式。
第二階段:成立學生農場總公司,從各院土地中劃撥一片作為示范,引導各學院農場發展的管理模式。
第三階段:收歸所有土地,由學生農場總公司負責管理,統一組織開展勞動教育的管理模式。
經過三次變遷與三次改革之后,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勞動教育教學管理更統一、農場種植更規范、學時管理更標準、假期維護更高效。
3.2.3考核硬、品牌響,成果顯著
截止2015年6月數據:9年教育,9年耕耘,十屆學生必修課程,1013個班級共計39956人完成勞動實踐教學課程,累計開設253個教學班勞動課,并完成了8576個勞動實踐教學課時量,完成勞動學時總量高達280萬個學時,9年探索,累計種植農產品60個品種,累計培育20多種花卉,農產品產量高達8萬斤。2015年的成果便是如此突出,如今已經是2017年,我們可觀其成效。
學生農場種植出的菜品從不打農藥,天然、綠色、無污染,因而被命名為“清水陽光”,加之全部由大學生自己種植,因而供不應求。錦城農場的菜品在每日清晨被采摘后在學校售賣,品牌經營,老師是最大的客戶,當產量多時同學們甚至會將蔬菜拉往外面售賣。此外,一年一度的錦城油菜花田、錦城向日葵田園已經成為廣大師生和市民的理想觀賞之所。
3.2.4舉辦文化節、形成獨特的校園勞動文化
2013年4月-5月,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開展了第一屆大學生勞動文化節,本次文化節主題為“吃苦耐勞,弘揚中華美德;勞動光榮,展露錦城風韻”。由15個農場單位承辦,活動分為五個板塊:開幕式暨“我勞動我快樂”農場風貌攝影大賽、“揮灑汗水收獲果實”農場游園活動、2011年度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勞動學生模范評選活動、2011年度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優秀農場評選活動、“勞動光榮”大學生勞動文化節閉幕式。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需要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傳承。同時,勞動也是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特色培養模式,是深入貫徹落實“三練三創”實踐教育的生動體現,體現著錦城人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精神。
3.2.5社會認可、媒體競相報道
勞動教育自2006年被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列為必修課以來,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部院領導的積極推動下,在各級老師的認真指導下,在全校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這門特色課程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發展道路上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新京報、中國青年報、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家省市媒體從2006年至今相繼來到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采訪,并以新聞、訪談、直播、報道等形式報道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將勞動教育作為必修課,創辦學生農場模擬公司、“三練三創”實踐教育等活動的開展。各大媒體對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將勞動教育作為必修課,組織學生參加農場勞動、公益勞動,通過勞動鍛煉學生們的意志力和道德品質并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表示認同。
3.3“公益教室”非農場勞動成果顯著
“公益教室”是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拉動教育中特色的非農場勞動項目,“我的課堂.我的教室”公益教室行動充分體現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錦城課堂大于天”的教育理念。是廣大同學鍛煉自我、提升文明素養的課堂,是各班級、學生組織展示特色文化的場所,是體現錦城學子良好風貌和優良素質的平臺。
“公益教室”面向全校熱心公益、愛勞動、責任感強的班級,以及熱衷于公益事業的各類團學組織與學生社團,采用項目競標的方式,產生合作單位,并簽訂合作協議。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為合作的班級及學生組織提供文化宣傳陣地及班團活動場地。合作班級及學生組織必須對該合作教室的環境進行日常維護并達到相關維護標準。
截止2015年6月:“公益教室”項目已經成功成功開展4期,累計由284個班級(學生組織、社團、學生)參與,累計完成非勞動學時達12萬學時。
培養勞動習慣、鍛煉勞動意志、學習管理本領是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將勞動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的初衷,通過勞動教會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解決現在大學生“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問題,實現培養應用型、未來型人才的目的。將勞動教育與學分掛鉤是高等學校教育的有益探索,大學生參與種地、參與公益勞動志愿服務,不僅能體會到勞動的辛苦,更能將知識活學活用,進而提高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上的講話。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3]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上的講話.2015-4.
[4]掌握生存技能將決定學生發展的高度,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