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我國的電視明星親子類節目的現狀,從該類節目興起的原因、存在的問題、未來的發展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并且具體探討了《爸爸去哪兒》為此類節目引發的創新啟示。
【關鍵詞】:真人秀;親子類節目;父愛;同質化
近幾年,明星親子類的電視真人秀節目熱播,涌現出了很多同類型的節目。但是在節目發展過程中,不免有些電視臺一味地追求利益而降低了節目的品質。針對現在節目的現狀及問題,電視明星親子類節目今后該如何發展,都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 我國電視明星親子類節目現狀
其實早在2003年深圳衛視就推出了一檔親子類節目《飯沒了秀》,作為全國首檔親子類節目在當時也引發了一波收視熱潮,其節目主要以寶寶語言為亮點進行的家庭親子脫口秀節目,雖然也收視不錯,但其影響程度遠不及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
2014年《爸爸去哪兒》熱播,標志著我國明星親子戶外真人秀的開端。雖然日后各大電視臺相繼推出類似節目,如浙江衛視的《爸爸回來了》、北京衛視的《二胎時代》等節目影響力都不及《爸爸去哪兒》,一時間,我國電視明星親子類節目呈現出百花齊放但一只獨秀的局面。根據央視索福瑞全國網收視數據表明,節目首播當天就得到了觀眾的大力認可,收視率高居同一時段第一。[4]《爸爸去哪兒》可以說是我國親子類節目的龍頭,是把親子類節目推向高潮的作品。
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并且節目內容及創新性越來越減弱。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在親子類節目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各大衛視紛紛效仿,但是都缺乏創新,比如浙江衛視的《爸爸回來了》,雖然《爸爸去哪兒》采用的是戶外體驗、游戲的模式,《爸爸回來了》則是以親子相處為主線,在媽媽不在的48小時里,由常年在外工作的爸爸來單獨照顧孩子來描述,但是兩檔節目里的小孩子都是3歲到7歲之間,都是明星爸爸,整體形式和內容都比較相似。
二 我國電視明星親子類節目存在的問題
節目多數引自于國外,缺乏創新性。現在電視熒屏中所看到的這類節目大都不是自己創造,最火的《爸爸去哪兒》從韓國的《爸爸!我們去哪兒?》引進,雖然電視臺對節目進行了本土化的創新和改造,但是還是缺乏傳統的民族化的元素。浙江衛視的《爸爸回來了》引自于《超人回來了》,也是引自于韓國。[5]韓國作為綜藝娛樂大國,其節目的創新精神和嘉賓的娛樂精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但是我們在學習的同時,自己的節目還是應該堅持原創。
各大電視臺之間的良性競爭是好事,為提高節目質量和制作水平提供了動力源,但是不能一味的追求收視率而降低節目內涵。節目主要以傳遞親情,呼吁社會重視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傳播教育理念為主旨,但是在制作過程中,整體節目被娛樂化,沒有了原本的文化內涵,忽視了原本要傳遞的教育理念。更有甚,各大電視臺惡性競爭而導致節目內容雷同,觀眾難免會審美疲勞,對節目提不起興趣。
節目中的小孩難免被“消費”,節目組選擇明星親子參加節目,難免有些觀眾會把目光投在八卦新聞上。明星子女參加節目一方面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在網絡時代,各說各話,避免不了網友對小孩及家長的惡語評論,觀眾對節目的關注度不在節目本身,而是在小孩的長相或者穿著上。小沈陽在參加節目《人生第一次》時,其女小陽洋就遭到了網友的惡語相向,對其一家人都造成了心理上的傷害。[6]
2016年4月,新華社刊文稱,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和浙江衛視的《爸爸回來了》等節目將不再制作播出。這也再次使得輿論的關注點聚焦于“限娃令”。今年2月中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不得借真人秀節目炒作包裝明星子女,也不得在娛樂訪談、娛樂報道等節目中宣傳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裝造“星”、一夜成名。
三、電視明星親子類節目《爸爸去哪兒》的創新啟示
《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各大商家、廣告都開始打親情牌,節目中的五對嘉賓更是紅的熱火朝天,相繼代言了各種廣告,一時間,熒屏上的親子廣告都被他們霸了屏;節目每一期的拍攝場地都是選擇還未被開發的美景地,節目的熱播,一方面帶動了這些拍攝地旅游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掀起了家庭集體出游的熱潮,各大旅行社紛紛推出了“親子游”、“爸爸去哪兒模式游”等等;在節目中,林志穎及其兒子Kimi經常穿著酷感十足的親子裝,節目的播出,親子裝又火了一把,觀眾們也都開始流行穿親子裝,而且節目中萌娃的漂亮穿著,也帶動了童裝業的發展,網上還推出星爸同款、萌娃同款,一定程度上又帶動了網購事業;節目的核心理念就是“關注家庭親子教育”,隨著節目的播出,社會各界都更更加注重親情的傳遞,呼吁家長關注兒童的成長,重視兒童的陪伴。也因為節目,很多家庭更注重對孩子的陪伴,更關注孩子的成長,實現了節目最初的主旨要求,為孩子們帶來了福利。
四 我國電視明星親子類節目未來的發展
現如今電視熒屏上播出的綜藝娛樂節目大多數都是引自于國外,雖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和創新,但是還是沒有體現出我們本民族的特色。所有在今后的節目制作發展中,應該自主創作新的節目、符合我國國情和特色的節目,尤其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其他民族和國家所沒有的優勢,所以電視臺節目制作團隊要利用好這一點,把傳統文化融入到節目當中,弘揚和發展我們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讓我們的有著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節目也走向世界的舞臺。
各大電視臺應該對自己的節目進行改版,做自己電視臺的特色。每個省之間的人文、美食等都有不同,雖然現在全國大融合,但是地域差異導致的文化差異還是存在的,再加上節目本身也應該是千變萬化的,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模式。節目制作團隊應該把握好這些差異與不同,做自己臺的節目,以創新性、趣味性去吸引觀眾的眼球。
我國明星親子類節目基本都還是以電視媒體傳播為主,網絡傳播為輔。現在基本每家每戶都能保證有一臺電視,節目選擇用電視媒體傳播,考慮到它傳播的廣泛性,保證節目的收視率,但是電視作為大眾媒體比較傳統,在經濟快速發展、快節奏生活的今天,節目的傳播還應該結合新媒體,比如說微博、INS、還有節目宣傳或者節目延伸產業的的APP等,發展新媒體的同時也塑造了節目的品牌性。
電視親子類節目請明星的目的是收視率的保證,而這類節目以親情傳遞為主線,為現在80后教育孩子起到一個示范作用。但是明星親子的生活離普通百姓的生活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所以應該把親子類節目走向平民化。2015年11月28號,深圳衛視開播《閃亮的爸爸》,節目以還沒有做父親的明星爸爸搭配草根寶寶的新模式登上熒屏。節目一開播就獲得了一致好評。雖然節目沒有明星嘉賓加萌娃的爆點,但是這檔節目有幾點創新之處值得其他電視臺學習,一個是節目邀請沒有當爸經驗的明星嘉賓,在與萌娃相處中的手足無措、手忙腳亂為節目提供了笑點,還有一個是明星爸爸與萌娃素不相識,要在一起相處一個多月,在他們的相處中更能體現出普通家庭里父親與子女的相處方式,而且一些初當爸爸或者還沒有當爸爸的與節目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無疑是節目的一大亮點,再加上節目里草根萌娃的加入,更貼近了觀眾的生活,拉近了節目與觀眾的距離。
參考文獻:
[1] 譚欣.我國內地親子類電視真人秀節目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2] 陳秋名.作為父親的明星親子類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研究[D].蘭州大學,2014年.
[3] 夏敏文.電視品牌建設中的明星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4] 李崇楊.中國內地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研究——以《爸爸去哪兒》為例[D].河北大學,2015年.
作者簡介:汪穎(1994—),性別,男, 籍貫:安徽省銅陵,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