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明


【摘要】:空氣質量評價是環境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平頂山市作為能源與化工型城市,改善市區空氣質量是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為保證環境質量,實現經濟的長遠發展,必須根據已測的相關數據資料,對環境質量進行綜合評價與預測,并在此基礎上運用恰當模型制定相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空氣質量評價;預測;TOPSIS 模型;極差法;GM(1,1)灰色預測模型
常用的有效方法,又稱為優劣解距離法[2]。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監測評價對象與最優解、最裂解的距離來進行排序,若評價對象最靠近最優解同時又最遠離最劣解,則為最好;否則為最差。其中最優解的各指標值都達到各評價指標的最優值,最劣解的各指標值都到達各評價指標的最差值。方案排序的規則是把各個備選方案與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做比較,若其中有一個方案最接近正理想解,而同時又遠離負理想解,則該方案是備選方案中最好的方案。在TOPSIS 法的運用中,權重的設計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對評價結果有重要影響。由于各單項評價指標對某一環境綜合體的貢獻存在差異,即對綜合體的作用不同,相應有不同的側重。本文采用反映污染超標輕重程度的極差求權法[3],對總體污染狀況,顯然超標越多,實際濃度越大,影響越大,則權重也就越大。這樣,使評價結果更符合實際。
灰色預測是指利用GM 模型對系統行為特征的發展變化規律進行估計預測。它的特點是單數列預測,在形式上,只應用預測對象自身的時間序列建立模型,與其相關聯的因素沒有參與運算和建模。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系統具有灰色性,它的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由于數據條件的限制,又無法確定其復雜關系。因此,運用GM(1,1)灰色預測模型從環境質量自身變化的時間序列中尋找有用信息建立模型,發現和認識內在規律,并進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