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明

高中化學教學的核心和主干是化學反應知識,它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元素化學知識和化學反應原理知識。它們不僅體現化學學科的具體研究內容,更為化學的科學性提供了理論支撐。因此,探究如何能把元素化學知識和化學反應原理知識教好,那么對學生學習化學反應知識以及其他知識也會產生重要的積極的影響,探究如何有效教學化學反應知識由此具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以下是我在六年的化學教學生涯中總結的一些粗淺感受,希望與同仁們分享。
釋元素化學知識中的很多現象。合理的教學設計可以將兩部分知識有機融合在一起,產生驚喜的教學效果。例如: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有哪些?學生第一反應一定是金屬Al,那么除了單質Al 還有沒有其他化學物質也能既和酸反應又和堿反應呢?這里就要用到化學反應原理知識了:NH4+是弱堿陽離子,易水解,消耗OH-;CO32-是弱酸陰離子,也易水解,消耗H+。因此,類似(NH4)2CO3 這種弱酸的銨鹽都能既和酸反應又和堿反應。另外,可以進一步將高中學習過的所有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總結如下:①金屬單質:Al 等;②兩性氧化物:Al2O3 等;③弱酸的酸式鹽:NaHCO3、KHS、NaHSO3 等;④弱酸的銨鹽:(NH4)2CO3、CH3COONH4、(NH4)2S等;⑤兩性氫氧化物:Al(OH)3 等;⑥氨基酸等。
很多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中心偏離了方向,為了省事,大量使用教輔資料,教輔資料的甄別和有效性暫且不談,為了教輔資料,不惜把教材拋棄掉,這是非常錯誤的一種觀念和方法。對于化學反應原理知識而言,教材的編排是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檢驗的,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如果拋棄了教材,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舍本逐末,買櫝還珠的行為了。《化學反應原理》每一節都有關鍵詞,有助于學生在看課本時就能準確把握學習內容的核心。資料卡片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還可以降低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難度。科學視野在承接了教材正文知識的同時再深入,從大學教材下放到高中化學課本中,能夠讓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教材這些內容在編排上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有機結合為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