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慧瑞
【摘要】:作為西方音樂史的傳奇天才,莫扎特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費加羅的婚禮》可作為其代表之作,莫扎特在創作的過程中廣泛吸收了各國歌劇作品中的諸多元素,例如:英國的民謠歌劇,德國奧地利的歌唱劇,意大利的諧歌劇等等。莫扎特在其作品中賦予了人物深邃的思想,以他的天賦和努力促使歌劇這一藝術門類達到了空前高度,并對后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以《費加羅的婚禮》為例,管窺莫扎特的創作特征。
【關鍵詞】:莫扎特;創作特征;費加羅的婚禮;歌劇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雖然是來自奧地利的作曲家,但他產生的深遠影響是觸及整個世界的。在他生命中的35個春秋里留下了無數偉大的作品,成為了藝術世界里的蔽陰大樹。莫扎特兒時便開始四處演出,積攢了豐富的演出經驗。12歲的他就創作了第一部歌劇作品。莫扎特所創作的作品幾乎涉獵了音樂藝術中的所有領域。歌劇是莫扎特第一部作品的體裁,也是他創作生涯里最重要的體裁。莫扎特是西方音樂史上的集大成者,恰當地雜糅了他的時代里,歌劇與器樂發展中的精華于自己的作品中。例如亨德爾的清唱劇、意大利諧歌劇、法國抒情悲劇甚至還有交響樂、器樂的創作技法。在作品《費加羅的婚禮》中,作者對人物,心理,情感方面的刻畫;對氣氛及情感的渲染及鋪墊把握的恰如其分,其作品顯得美輪美奐,無與倫比。以下我將從諸多方面對該歌劇的創作特點做說明與分析。
一、《費加羅的婚禮》的簡介
《費加羅的婚禮》根據法國戲劇家博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劇改編而成。創作于 1785- 1786 年間,完成于1786年,并于同年首演于維也納布爾格劇院,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主要敘述了于 17 世紀中葉,塞維里亞附近的阿馬維瓦伯爵府。費加羅為了阻止阿馬瓦爾伯爵得到其未婚妻蘇珊娜的初夜,主人公聯合蘇珊娜與阿馬瓦爾伯爵夫人一同戰勝伯爵的故事。該劇一共由4 幕,28 曲所組成。分別為第一幕,阿馬維瓦伯爵府內;第二幕,伯爵夫人的起居室;第三幕,府內大廳;第四幕,府中花園。
二、序曲部分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序曲采用的是莫扎特最為常用的奏鳴曲式,直接從主部主題開始,每段由兩個樂句所構成,主題為重復樂段。第一句樂句為了體現出費加羅與蘇姍娜完成婚禮的迫切而興奮的心理,而采用了長短句緊密結合的方式,并且在第一和第三小節處的休止符并合急促的音階式八分音符齊奏使得第一樂句的結尾干凈利落。
音樂繼續進行,前面的情緒被繼續延續,而整體的氣氛相比前面被拓展的豐富而有層次。主旋律方面,采用了模進與重復的表現手法保證了樂曲的動力性;在和弦鏈接的方面,四分音符與二分音符的運用使樂曲有充足的力量性,在和聲方面,D-T的連接方式被大量采用。副部主題為了展現費加羅婚禮的不順利以及烘托忐忑不安的情緒,技法上從主部主題的結束音A大調的D音開始,利用伴奏織體的不穩定來展現這種情緒。作者利用了多種表現手法來展現費加羅婚禮上的種種細節,由此音樂方面與故事方面的一一契合成為了序曲創作的特點之一。
三、音樂語言方面
事實上對于某個作曲家而言,其創作風格具體體現在演唱形式的設計(宣敘調,詠嘆調,重唱,合唱)、結構設計、樂隊編排等。詠嘆調是歌劇藝術中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其主要表現人物內心的沖突與掙扎。《費加羅的婚禮》中屬于主人公費加羅的詠嘆調《你再不要跳舞,我的伯爵》,主要描寫了費加羅得知阿馬瓦爾伯爵對自己未婚妻有不軌想法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憤怒;《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是為了告誡凱魯比諾別去再沾花惹草。伯爵的詠嘆調全劇只有一首,為了表現阿馬瓦爾伯爵得知自己被欺騙時,心理的急劇變化,體現了伯爵內心的丑陋與險惡。屬于蘇姍娜的詠嘆調有兩首,第二幕時展現了第一首詠嘆調,《走過來,來到我面前》描繪了她要把凱魯比諾化妝成女孩,代替自己和阿馬瓦爾伯爵約會;第二首詠嘆調被展現于第四幕即《美妙的時刻即將來臨》表現了蘇珊娜對未來的新婚生活的期待。屬于伯爵夫人的詠嘆調主要用于展現了對她丈夫出軌的不忿和追憶以前的美好生活。本劇有許多詠嘆調,但都具有極強的特色與藝術感染力。
而《費加羅的婚禮》除此之外還有以下方面的特點:
1、 劇中詠嘆調與宣敘調的比例與關系被作者精準的調和及調動了起來,佐以樂隊的調和,成就了完美的音樂作品;
2、這首詠嘆調的主題由8小節所組成,而且后 4 小節是前 4 小節的上三度模仿,從情感上而言,這樣的手法使樂曲表現的十分堅決,表現了費加羅戰勝阿馬瓦爾伯爵的決心;
3、這首詠嘆調的使用與其他作曲家十分不同,莫扎特在詠嘆出現之前布排了一首快速的宣敘調。沒有割裂二者間的關系,從藝術形式上追求連貫性,展現了任何形式的創作手法都是為展現文藝作品的內容服務的,同時也為后期的發展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莫扎特并沒有側重于夸張的表現手法,莫扎特如同一個偉大的作家一樣,讓筆下的人物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并盡量保持這種特點,根據這樣的特點去推動歌劇的情節。例如在第一幕中,主人公的一大段獨白將面對阿馬瓦爾伯爵的心態和將如何對付他的方法都直接展現給了觀眾,這足以證明莫扎特沒有聚焦于戲劇的矛盾,而在于塑造人物。而在第二幕的開始,作者便安排伯爵夫人一首詠嘆調———《愛神給我安慰》,將這位可憐的伯爵夫人被拋棄時,心理的傷痛充分展現。此外,作曲家并沒有將音符桎梏于主人公,該作品對園丁安東尼奧,巴爾托洛等一眾配角都有相應的音樂刻畫。
四、結語
《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最負有盛名的作品之一。它不僅僅是在音樂史與藝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作品反映了一個時代,展現一個時代的社會思潮與意義,雖然是一部喜歌劇但卻具有深邃嚴肅的內涵。同時它也體現了在法、德奧影響下的偉人莫扎特是什么模樣。
此外《費加羅的婚禮》作為一部集大成之作,融匯法、德、奧、英等各國各民族音樂,創造的作品具有的現實意義更加是屬于世界的。作為研究者而言,莫扎特的作品像是那個時代的一枝花朵,但卻是植根于整個時代的藝術土壤。所謂“一花一世界”,足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音樂風貌。
天才莫扎特自在的在宣敘調與詠嘆調的體裁里穿梭,從自我生命里凝練人物形象。巧妙的將音樂結構與戲劇結構進行結合,是富有勇氣的行為,使得歌劇的名稱真正名副其實。
莫扎特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賦予筆下的人物豐富的性格和深度的思想力。他無疑走在那個時代的前列,跨接了浪漫主義新彼岸的大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古典音樂家們。
參考文獻:
[1] 張洪島. 歐洲音樂史.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2] 田可文. 中西方音樂史考試綱要. 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3] 李應華. 西方音樂史略.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
[4] 錢仁康. 歐洲音樂史話.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
[5] 音樂欣賞手冊.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