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名
摘要:隨著中國以工業化和城市化為“引擎”的經濟結構轉型進程的深入,由能源不可再生性產生的約束問題和由能源消耗不斷增加而產生的污染排放問題日益顯現。
關鍵詞:經濟結構;環境污染;能源
一、對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的分析
對于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可以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進行描述,本質上反映的是經濟增長質量的變化過程。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是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程度之間的關系呈現出倒U型的曲線形態。對于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這種倒U型關系,可做如下解釋:在經濟發展初期為了獲得較快的經濟增長,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通過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獲得較高的產出水平,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重速度輕質量;當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和人們的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之后,在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的作用下,環境污染的加劇使得人們對清潔空氣的需求增加,人們愿意犧牲一部分收入或者減緩收入水平提高的速度來換取更多的清潔空氣,這一時期的經濟增長質量開始逐步提高。
如圖1所示,對中國從1983年至2010年期間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進行描述,并作出趨勢線,其中以人均GDP水平(按照1978年不變價格計算)衡量經濟增長情況,工業廢氣排放增長率衡量環境污染情況。我們可以發現:隨著人均GDP的增加,中國絕大多數年份的工業廢氣排放增長率都是大于零的,即環境污染狀況基本處于逐年惡化的情況。這是因為,我國一直以工業化推動經濟增長和第二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占比過大,同時能源消費的部門結構中第二產業能源消耗占比最大;在2006年工業廢氣的排放增長率達到了最高點之后,開始出現大幅度下降,并在2008年達到了十年來的歷史最低增長水平。此外,圖1中的增長趨勢線盡管出現了下行趨勢,但是這僅僅說明環境污染的惡化程度放慢了速度,環境污染仍在惡化,經濟增長的質量仍然不高。

在我國的產業結構中,由于第二產業占比一直維持在47%左右,同時第二產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三次產業中也都是最大的,因此要想既保持經濟繼續高速增長,又減緩環境污染的繼續惡化,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必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深化城市化發展水平來帶動第三產業部門規模的繼續擴大和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以降低能源消耗水平,還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減少污染排放。
二、對產業結構、環境污染及能源效率的分析
按照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三個階段劃分,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已經進入工業化和城市化“雙引擎驅動”的時代。目前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離不開城市化發展,城市化既是工業化的產物,同時它也促進了第三產業的大發展,它引領著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可以說中國的城市化包括產業結構調整,但又不僅僅是產業結構調整。在城市化進程中,包括資本、勞動力、自然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快速向城市集中,通過規模經濟和聚集效應推動城市的快速膨脹、提高產業生產率并拉動經濟增長。如果依照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發展趨勢,城市化是高成本的(各類要素價格快速上漲),這會損害城市的產業競爭力,也會直接導致城市化本身的停頓和經濟增長不可持續。高成本的城市化除了工資成本和住房成本這些要素價格上漲之外,還應當包括環境污染造成的隱性成本。這種隱性成本既是由能源消耗量增加和能源效率不高引起的,又是由城市化過程中的人口大量集中而引起。

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會自發的逐步向生產效率更高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轉移,并從農村向城市遷移,使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更加優化,各產業生產效率提高,進而促使經濟保持持續增長。其中產業效率的提高中包括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從圖2中,我們可以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各產業能耗強度整體上都呈降低趨勢,其中第一產業能耗強度最低且低于總的能耗強度,第二產業能耗強度最高且高于總的能耗強度,第三產業能耗強度介于第一和第二產業之間且從1985年開始低于總能耗強度。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城市化在聚集效應和溢出效應的作用下,可以將各種企業和大量居民集中起來,這有利于企業之間和居民之間交通成本、信息傳遞成本和知識交流成本的降低,從而使產業效率提高;同時,城市化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供熱系統管網建設的覆蓋面更加廣泛,電力供應系統更加穩定便捷,人口密度更大,這些都使得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從而有利于能源的節約。
另一方面,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人口的聚集,能源消耗總量會不斷增加。此外,我國的粗放式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中第二三產業規模的擴大,也是導致能源消耗總量不斷增加。能耗的增加進一步導致環境污染問題的惡化,包括大量生活垃圾、汽車尾氣和工業“三廢”排放的增加,政府需要為此付出巨額的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及環境治理成本,人們因城市環境質量惡化而減少向城市的遷移或逆城市化,最終導致城市化進程的減緩和產業結構調整受阻。因此,城市化對經濟增長在數量上的拉動作用和在經濟曾長質量上的提高,取決于城市化過程中產業結構調整、能源利用效率與環境污染兩方面的綜合作用結果。
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進程,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為引擎的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作為能源隱性約束的重要表現之一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我國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第二產業能耗過高、能效過低,以及高成本的城市化發展。但同時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城市化也可以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包括能源利用效率在內的產業效率,來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