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振溫
摘要: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直接關乎礦山環境治理及恢復效果。相關機構要依據礦山背景,選用正確的方法,全面評估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提出具體的治理措施。本文主要就礦山地質環境評估及治理措施展開探討,旨在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本主義;可持續發展;礦山環境;制度;完善
引言
由于礦產資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加上破壞礦山環境會損害諸多自然資源和環境要素,所以依據地質環境實際狀況進行評估,了解地質環境變化過程,以治理和恢復礦山環境,推進采礦行業的快速發展至關重要。
1、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重要性
無論是環境協調保護,還是經濟發展,都離不開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其有助于從根本上緩解礦山開采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具體而言,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即測定礦山地質環境具體狀況,評估其當前存在的問題、危害性、變化趨勢等,制定具體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法,使礦山資源開采更加有效。
2、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內容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礦山開采對水環境的影響評估。例如水質污染、地下水枯竭、流失、水均衡破壞等; 礦山開采導致的山體滑坡、泥石流、地面坍塌等狀況評估; 礦山開采對土石環境及土地資源產生的影響。例如土石污染、土地沙漠化及土地利用情況等; 礦山開采對自然環境、工程設施產生的影響評估; 礦山開采可能導致的地質災害評估。依據各項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的環境治理方案及礦山土地恢復方案,將礦山開采對外部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3、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的技術
3.1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估
不同地質因素在局部區域各有特點,具備差異性。正確的方法是劃分評估區域,使其以子單元的形態存在,使評估結果更加準確、有效。相同評價單元地質環境具備一致性,可以此為依據,對各評價單元進行合理對比。以各評價區域地質環境狀況為背景,使評價單元具備其獨有的特征,繼而采用正確的方法,評估各區域地質環境影響狀況。評價指標選取過程中,要具體、簡明、適用、數據簡單、動靜結合等,以有效兼顧地質環境評價指標權重。
3.2礦山地質環境預測評估
依據實際礦山地質環境狀況,以礦山類型、開發方案為背景,對礦山的開采深度、范圍等進行確定,并提出具體廢棄物治理方法,繼而對后續采礦活動進行預測,明確其可能導致的地質環境問題。采用正確的方法,確保評估過程的合理性及評估內容的全面性。主要評估主體是礦山開采對地質的危害、影響程度、發展趨勢、治理難度等。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中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既要明確采礦過程中的地質環境問題類別、性質、原因、危害程度等,又要對地質環境的恢復治理要求及過程具備清晰的認識,為后期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
地質災害監測是一項復雜工程,必須要做好預見性分析與管理,才能綜合抑制地質災害的發生率,降低災害發生后對區域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因此,要不斷落實“預見性”分析制度,從技術創新、災害宣傳、系統設置等方面,加強地質災害監測與調度力度。
4.1環境評估
加快礦區工程改造建設關系著生態環境發展,是我國未來戰略規劃與發展中心,對區域環境改良具有實質性意義。礦山改造是地區主要生態工程之一,結合實地災害評估展開整治工作,有助于提升礦山地質施工的改造成效。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需做好環境評價與模型構建工作,為環境改造提供實質性意見。礦山地質是生態規劃改造區域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質環境,其在生態改造中要建立綜合性的評價模型。
4.2引入先進技術
經過生態模型評估及分析后,對礦山地質制定可行的建設方案。引入高科技是提高災害防控的有效方式,應用GIS系統設計與建立災害防治體系,可進一步細化地質監控流程。現階段,以數字模型為虛擬化處理平臺,可提前熟悉地質監控步驟要點,為地質監控與數據獲取提供操控依據。基于GIS技術平臺下,可對泥石流、坍塌、地裂縫等災害實施綜合防護。
4.3倡導環保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對環境發展有重要意義,國家倡導各地區礦山投資地質工程建設。早期經濟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礦山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不利于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新時期國家對礦區工程給予重視,在礦山特定的環境區域內加快戰略性調整,倡導地質環境保護機制,需做好配套設施的施工管理;環境保護施工期間,要做好持續化分析與預測,結合地區地質實際情況擬定工程技術方案。
4.4綜合指導
礦山生態治理是一項復雜性的工程活動,也是對地方持續化建設的綜合性指導。為了解決傳統環境保護模式的不足,要堅持綜合性、安全性、經濟性等工程原則,進一步細化環境保護工程施工步驟,對現場治理施工提供正確的指導,保證環境保護施工后期達到預定的環保狀態。發揮災害評估模型的指導意義,對區域地質結構進一步精細化管理,減小人為因素對區域地質產生的破壞作用,實現礦區環境持續化的可持續發展。
結論
總之,礦山在我國分布很廣,這為工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源。但是,通過上文的講述,我們也了解了礦山環境地質存在的問題,情況不容樂觀。因此,工業企業在開采礦產資源時,特別注意要保護好礦山,利用科學合理方法開采,減少因礦山的開采而帶來的災害,這樣企業才能得到可持續的發展,才能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礦山作為國家資源,政府要肩負起保護的責任。加大對礦山環境地質災害的監控,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巨全.關于清潔生產對治理礦山環境問題的探討[J].中國煤炭,2011,04:115-116+121.
[2]金靈靈.我國礦山環境問題及法制建設探討:以尾礦和采礦廢石為例[J].中國礦業,2011,10:40-42.
[3]黃家琰,楊紹章.貴州礦山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的思考[J].能源與環境,2011,06:75-77.
[4]劉建新.礦山環境保護法律問題研究[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493-499.
[5]孫志偉.解決我國礦山環境問題的對策建議[A].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資源·環境·和諧社會——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