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民
摘 要:目前世界丁辛醇供需基本平衡 , 未來供需略石油公司或能源公司繼續收購。而以美國銀行為代表的分析師認為 ,此次收購具有較強的戰略互補性,顯著提升了巴塞爾的競爭力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此次交易都是世界石化工業在高油價下持續重組的又一例證。我國由于正丁醇下游市場丙烯酸酯及醋酸丁酯的較快發展、辛醇下游市場 DOP隨電石乙炔法PVC的快速擴能而需求增長較快。近年國內丁辛醇年缺口分別保持在 25 ~ 30萬噸左右, 未來 5 ~ 10年丁辛醇的投資將略有升溫 。
關鍵詞:丁辛醇;生產方法;供需
1 丁辛醇生產方法概述
工業上正丁醇有 5 種生產工藝,分別為糧食發酵法、乙醛醇醛縮合法、丙烯羰基合成法、雷珀法和乙烯齊聚制高級脂肪醇副產正丁醇。辛醇主要有羰基合成法和乙醛縮合法 2 種生產工藝。目前,羰基合成法是丁辛醇生產的主流工藝,其生產過程為丙烯和合成氣羰基合成粗醛,精制得到正丁醛和異丁醛,分別加氫得到產品正丁醇和異丁醇。根據羰基化反應壓力和催化劑的不同,羰基合成法又分為高壓鈷法、中壓法(改良鈷法、改良銠法)、低壓法(低壓銠法、改進銠法)等工藝。高壓鈷法由于污染大、能耗高,已被逐漸淘汰;中低壓銠法具有溫度低、壓力低、速度高、正異構比高、副反應少、銠催化劑用量少壽命長、催化劑可回收再用以及設備少、投資省、丁醇和辛醇可切換生產等特點,已成為丁辛醇合成技術的主流。目前世界主要的丙烯羰基合成法為中壓法(以魯爾技術為代表,1984 年開發,1988 年工業應用)、低壓法(以 Davy 技術、巴斯夫技術、三菱化成和伊士曼為代表,于 1976 年工業應用)。現今世界液相循環低壓改性銠法是最先進、最廣泛采用的技術。
2 國內外丁辛醇生產現狀
2.1 國內丁辛醇生產現狀
我國從 20世紀 50年代中期開始用糧食發酵法生產丁醇 。 60年代中期吉化公司電石廠從法國引進 7 000 t/a乙醛縮合法丁辛醇生產裝置, 1982年吉化化肥廠從德國 BASF公司引進 5萬 t/a高壓鈷法裝置 ,大慶 、齊魯分別引進英國 DAVY公司低壓銠氣相循環法裝置, 生產能力各為 5萬 t/a。 90年代北京化工四廠從日本三菱化學公司引進低壓液相循環銠法裝置,生產能力 5萬 t/a。戴維過程技術公司向中石油和中石化轉讓其低壓羰基醇工藝技術, 該工藝由戴維公司與原聯碳 (現陶氏化學 )公司聯合開發 。齊魯石化公司丁辛醇裝置技術改造項目, 于2003年 11月在該公司第二化肥廠破土動工 , 采用英國戴維公司的低壓銠催化劑羰基合成工藝, 以聚合級丙烯 、合成氣和氫氣為原料。項目建成投用后,第二化肥廠將新增 17.1萬 t/a辛醇 。
2.2 境外丁辛醇生產現狀
近幾年世界丁醇總生產能力為 397.8 萬 t/a ,產量為 330.6 萬 t ; 辛醇總生產能力為 356.2 萬 t/a ,產量為 315.8 萬 t 。 美國、 亞洲和西歐是世界上主要的丁辛醇生產地區, 其產能占世界總產能的85% 左右。世界丁醇表觀消費量約 330.6 萬 t 。 其中, 30.0% 用于生產丙烯酸丁酯;25.0% 用于生產醋酸丁酯; 10% 用于生產乙二醇醚; 16.0% 作為溶劑; 19% 用于生產其他化學品。
3 國內外丁辛醇供需分析
3.1 國內丁辛醇供需
由于我國正丁醇下游市場丙烯酸酯及乙酸丁酯的較快發展、辛醇下游市場 DOP 隨電石乙炔法PVC 的快速擴能,需求增長較快,近年國內正丁醇和辛醇年缺口分別保持在 25~30 萬噸,丁辛醇產品利潤較高,大大激發了國內投資者尤其地方及民營企業的投資熱情,目前及未來 3~5 年是我國丁辛醇建設的高潮期。2013 年前我國正丁醇新增產能 38萬噸/年,辛醇新增產能 61 萬噸/年。2014~2015 年正丁醇新增產能 46 萬噸/年,辛醇新增產能 23 萬噸/年。
3.2 國外丁辛醇供需
由于 20世紀 90年代世界 C4 ~ C 13 醇(含正丁醇和辛醇)新增產能較多,加之目前丙烯資源緊張,丙烯衍生物如聚丙烯儲運方便且市場風險較小, 以及投資丁辛醇裝置需建設造氣裝置等諸多因素影響,目前國外公司對丁辛醇投資持慎重態度。未來幾年中國大陸之外新建和擴建項目,一為巴斯夫在美國的工廠擴能新增 4萬噸 /年辛醇;另一為臺塑公司在中國臺灣省新建正丁醇生產裝置,產能為 25萬噸 /年。 2016年世界辛醇產能 356.5萬噸 /年 (按目前已宣布的新建和擴能計劃), 需求量 396萬噸 。
4 結束語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及生產裝置大型化 , 丁辛醇工業發展的重點將集中在裝置大型化和以催化體系研究為主的羰基合成反應工藝技術的開發工作上 。銠催化技術是當前丁醛衍生醇領域的主流技術 。今后,其發展方向為研究開發單程不循環工藝以及開發新型高效配位體改性銠催化劑 。隨著近年煤化工行業發展迅速,大型合成氣與 MTO、MTP 工業化相結合適合建設大型丁辛醇裝置,隨著丁辛醇市場的逐漸擴大,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何淑芹.丁辛醇裝置的工藝分析與技術改造[D].華東理工大學,2014.
[2]吳秀章. 煤制烯烴及下游產品市場需求與加工技術分析[J].神華科技,2011(04).
[3]童燦燦.滲透汽化分離耦合丙酮—丁醇發酵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
[4]王居蘭,袁煒,李磊,羅春桃.丙烯的產業鏈淺述[J].廣州化工,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