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惟聰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中,大型項目的比例明顯增加,承包商也呈現大型化、集團化的趨勢。國內各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為增強企業競爭優勢選擇加強聯合與合作,在此過程中,加強合作方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作者所在公司為加強合作方管理在其內部試行“適度市場化”機制取得的成效,淺談該機制的本質和意義。
關鍵詞:企業管理;國際工程;合作方;市場化
一、推行“適度市場化”機制的背景
隨著國家“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加速推進,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規模不斷擴大,業務類型不斷豐富,對合作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公司的資源聚合效應愈加突出。然而,因該公司的專業性較強,長期以來其主要合作方基本來源于該公司所在的集團,以集團內兄弟單位為主,合作方資源較為單一,同時存在選擇合作方時無章可循增加項目履約風險,以及對合作方無法進行客觀評價等問題。
為適應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競爭的新要求,提升資源整合效率,實現資源投入最優組合,并營造更為“公平、公開、透明”的經營環境,向客戶提供高質優價服務,該公司加大引入優秀合作方的力度,加強合作方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司合作方的全過程管理機制,提出了“適度市場化”的管理理念,并印發了《適度市場化管理制度》。
二、試行“適度市場化”機制的時機
由于該公司所屬行業專業化程度較高,其合作方亦為專業化程度較高的集團內部企業,因此在傳統行業領域內推行“適度市場化”機制仍需經過較長一段過程,但應用于新的業務領域中,可大幅縮短推廣進程。
在綜合考慮集團內部設計院的綜合設計能力以及其設計力量有所分散的情況,該公司決定以“適度市場化”及“盡量與集團內單位合作”為原則,為本項目引入了一家具備綜合甲級資質的專業設計院作為該項目的主要設計單位,同時集團內設計院參與,加強了集團內外的合作和交流。
三、試行“適度市場化”機制的過程
該公司采用邀標的形式,向國內四家比較知名的專業設計單位發出競標報價函。同時,編制了該項目設計報價競標建議和《評分標準》,并經多部門會審,以保證評標工作公正、合理、有效。《評分標準》包含“報價、工作大綱、服務團隊、修改可行性報告、類似工程業績、前期配合、標書質量”7個大項及18個小項,其中報價的評分方法采用內插法計算得出。
收到報價文件后,公司組織評標會議,由多個部門依據《評分標準》進行評標、打分,各評分單位的評分權重相等,各競標單位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再取平均值,得出各單位的綜合得分。經過評標、打分、匯總、平均等環節后,選出綜合評分排名最高的單位,再將評標的過程文件進行匯總整理,編制評標報告,報經總經理辦公會審議并簽署會審單,最終確定該項目的中標設計單位。
四、試行“適度市場化”機制的成效
雖然試行“適度市場化”管理理念選擇合作方尚屬首次,但已在以下幾方面取得成效:
(一)“適度市場化”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選擇該項目的設計單位時,“適度市場化”發揮出明顯的優勢,有效地降低了項目成本。
2016年4月,該公司曾為本項目邀請過獨家設計單位報價,當時的報價為4,500萬美元。同年6月,在試行“適度市場化”機制后重新組織招標程序,邀請業內四家知名企業參與競爭,該家設計單位也參與其中,其報價降至3,200萬美元,降價1,300萬美元,降幅高達29%。同年8月,該公司又為本項目選擇造價咨詢單位,也采取了“適度市場化”機制選擇合作伙伴,最終中標的造價咨詢單位競標價格低于行業指導標準價格30%以上。
上述兩次對外招標選擇合作方的經驗證明,公司試行的“適度市場化”機制,可以大幅度低項目成本,保障項目利潤。
(二)“適度市場化”有利于提升資源整合效率
該公司在新業務板塊行業剛剛起步,專業人才匱乏、業內資源不足,缺乏此類項目的建設和管理經驗,尤其在專業設計及造價方面不具備實踐經驗,因此,經營該板塊的項目必須通過“適度市場化”擇優扶強、優化資源配置,引入第三方的資源和力量為新業務板塊服務。
(三)“適度市場化”有利于完善管理體系建設
實現“適度市場化”的基本要求是“條件公開、方法公平、結果公正”。這就要求公司必須為合作方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建立規范的篩選程序,完善經營機制,才能與合作方建立長久、穩定的合作關系。在與合作方開展合作的同時,公司可與業內優秀企業取長補短,借鑒彼此先進的管理思路和技術經驗,對持續強化內部管理、加強自身建設及提升綜合實力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適度市場化”機制的本質和意義
(一)加快思想轉變,推動轉型升級
“適度市場化”機制的運行既要靠管理者進行廣泛地宣傳和推動,更要靠執行者深入的理解與應用。實際上,執行該機制的過程也是加快思想轉變的過程,執行層應增強市場意識,深刻認識到“市場化”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
“適度市場化”機制有利于降低成本、加快與同類先進企業接軌、提升管理水平,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同時,通過該機制的傳導效應調動各合作方的積極性,促使其加強內部管理、改善經營管理、提升人員素質、提高服務質量、降低實施風險。
(二)完善資源配置,實現合作共贏
推行“適度市場化”機制是該公司在經營與管理模式上的轉變,即從“以內部資源為主的非市場化管理”向“內外部優質資源兼顧的適度市場化行為”過渡。“適度市場化”的本質是在經營與管理模式上從以往的“計劃配置”轉變為“計劃與市場混合配置”。“計劃”確保了公司在決策層面繼續保留控制權,“市場”則體現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市場化運作。
在合作方準入和管理的過程中,應建立好“權衡機制”,即將“適度市場化”中的這個“度”把握準確,并根據實際情況對這個“度”適時加以調整,平衡好“市場機制”和“權威機制”之間的關系,則必將大幅提升資源整合能力、國際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更好地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并最終實現與各合作單位“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六、結束語
在該公司內部試行“適度市場化”后對降低項目成本、推動同業競爭、促進管理提升、拓展業務領域,以及克服內部合作時效率低、關系復雜等問題均具有積極的意義。推進適度市場化管理體系建設,是該公司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途徑,值得同類企業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侯立慧.企業內部市場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分析[J].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學報,2002 Vol.16
[2] 劉敏.企業內部市場化管理模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