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炫
[摘 要]在分析有關企業管理創新問題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給出管理創新的定義和概念。依據企業管理創新研究的3個理論假設,即社會轉型伴隨管理轉型、管理嵌入社會文化和"創新人"假設是管理創新的邏輯前提,構建了概念模型.包括"管理創新的基礎"、"管理手段創新"、 管理任務創新"和"管理目的創新"。
[關鍵詞]社會轉型;管理創新;企業管理;概念模型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9-0077-01
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在"變化"是"唯一不變"的今天.全球競爭越來越體現為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競爭.而創新則日益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科技競爭力的關鍵。
企業作為社會生產力的載體,適應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其存在的理由和一切行為的出發點、落腳點。經濟全球化、社會轉型和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促發了我國企業現代化歷程的加速。當前,我國企業現代化的歷程首先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企業如何從適應計劃經濟走向
一、理論背景
在國內最早提出管理創新概念的是芮明杰和常澤修等人。芮明杰于1994年在其出版的著作《超越一流的智慧--現代企業管理的創新》中,最早提出管理創新的概念。管理創新就是由管理主體對組織系統中的人們施加影響,使組織系統中的人們能積極和協調地工作,以實現組織系統預定的目標。該定義包含4層含義:①管理創新的基礎包括:管理創新的前提假設、相關依據和基本觀念:②管理手段創新是指企業為實現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方法;③管理任務創新是指企業通過"做怎樣的事情"來促使組織系統中的人們積極和協調地工作.以保證實現其目標;④管理目的創新就是實現組織系統的目標.包括經濟上實現利潤最大化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等。
二、研究假設
當前我國社會轉型是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開放的社會需要管理的開放,不同管理思想和理論的互動與融合促使管理的深層變革,也引起了社會轉型與管理轉型關系的討論。
(一)基本假設1:社會轉型伴隨管理轉型。
社會轉型即社會形態的轉變。而管理轉型是指管理組織、管理主客體、管理行為以及人們對待管理的總態度、思維方式和一般價值觀等方面的重大變革。因此,管理轉型必然涉及管理的目的、任務、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根本改變。一方面,管理創新需要充足的創新知識資源。另一方面,管理創新需要有效的創新方法。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我國管理轉型所要求的管理創新,決不是對某種管理思想的選擇、認同所導致的管理思想一元化。恰恰相反,它應該是適應不同管理客體、管理環境需要的多種形態的管理思想的并存共榮。因此,要順應社會轉型需要進行管理創新。
(二)基本假設2:管理嵌入社會文化管理是社會文化的有機構成部分。
管理嵌入社會文化即管理受制于并反作用于社會文化。管理總是根植于社會文化、價值觀、習慣和信念、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管理愈是能運用一個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和信念,它就愈能取得成功。
(三)基本假設3:"創新人"假設是管理創新的邏輯前提。
"創新人"指企業中參與創新的所有創新主體,如企業的決策層、管理層及操作層的員工、企業的供應商與用戶等。"創新人"假設作為管理學中人性假設的發展結果.以往的"經濟人"、"社會人"、"管理人"、"復雜人"及"文化人"假設都只是"創新人"假設的某一側,"創新人"綜合了以前各種假設的合理部分。既反映了管理學中人性假設的發展趨勢.又反映了人性的創新本質,是人性假設在創新時代的新發展。因此.把"創新人"假設作為管理創新的理論基點。
三、概念模型
發掘企業管理創新是一項科學的管理研究。選擇建立管理創新的概念模型是這項研究的基礎。對正在孕育的企業管理創新工作的研究主要有兩項:提出概念模型和發掘管理情景。
概念模型由西方管理理論的普適性要求和我國社會轉型背景的特色性要求所決定。一個可供選擇的概念模型將由"管理創新的基礎"、"管理手段創新"、"管理任務創新"和"管理目的創新"組成。其中,管理創新的基礎包括:"管理基本形式分析"、"管理思想出發點分析"和"人性論分析"。具體說明如下:第一.這是遵循傳統理性,且使用經驗方法而得到的一種概念模型。按傳統理性."以人治人"管理基本形式、"人性應善"人性論等這些傳統管理的邏輯延續,促使我們能夠提出上述概念模型。然而這個概念模型的得出,無論是一般性管理的普適性要求和社會轉型背景下管理的特色性要求的確立.還是把這種要求歸結為4個方面組成概念模型.都帶有極強的經驗論傾向。第二.由經驗方法而得到的概念模型,雖根植于傳統理性,但在當今管理研究中.只有讓其自身所具有的傳統理性能與實用理性相結合,才可能獲得人們對其可供使用的真理性的認同。因此,上述概念模型是否有用,必須通過分析企業管理創新的實踐活動才能驗證,概念模型的作用是為發掘管理創新屬性提供分析研究的途徑、手段。第三.用這個概念模型研究企業的管理創新問題,如果結論顯示企業的管理創新實踐符合模型的內容.我們便認為概念模型與企業的管理相貼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概念模型對企業來說.具有了建構管理創新模式的可使用真理性,由此最終尋找出企業建立在上述概念模型基礎上的管理創新模式。
四、結論
目前,企業管理創新的研究內容實質上包含3個問題:企業為什么要進行管理創新,管理創新的內容是什么以及如何進行管理創新?然而大多數學者對管理創新只作了經濟學的分析,把創新作為企業資源的一種新配置方式。他們的研究是脫離了具體的時空談創新。我們知道,管理創新的概念源于管理的概念。管理總是一種現實的管理,有時空的界定,不可能與傳統管理割裂,也不可能與外域管理割裂。因此,我國企業的管理創新是受到西方外域管理和我國傳統管理制約的創新。同時,管理創新理論源自創新理論,創新不是上帝的"創世紀"--無中生有,創新總是一種有源的創新,新與什么相比謂之新?為此,本文提出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來研究我國企業的管理創新。
中國科技博覽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