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焱
摘 要 企業的知識資產,尤其是企業的核心知識資產大多還游離于技術管理、制度管理的范疇之外,企業有必要進行有效的控制、系統的管理和共享,確保知識資產得到重用和創新,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的強勁發展態勢。
關鍵詞 管理創新 知識管理 核心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創造了世界發展的奇跡。我國各類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一些企業,尤其是一些百年企業及發展勢頭強勁的后起之秀,已經擁有了相當的技術實力、質量、品牌和信譽,靠著這些資產一直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被“中國制造”刷屏,“中國制造”“中國品牌”無處不在,可見其發展態勢。但是,任何企業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在經濟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企業如何在攀登到一個高峰時還能具有攀登另一個高峰的能力,如何在競爭中求生存,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企業界,特別是企業的領導層關注和思考的首要問題。
創新驅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各企業為了持續發展,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李克強總理說:“沒有體制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就失去了土壤。”各企業爭先進行體制機制改革,進行質量體系認證;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流程再造;6S管理;精益管理;六西格瑪管理;綜合平衡計分卡;建設學習型組織,等等。這些都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發展過程中蓄積、沉淀、創造了大量的知識資產,并享有大量的核心知識資產,這些知識資產有些是以書面形式(檔案形式)存在,有些是以隱性知識形式存在,隱藏在個人(尤其是企業的專家、骨干)的頭腦中,這些都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對企業有很大的貢獻價值。但這些知識資產所處的領域目前大多還游離于技術管理、制度管理的范疇之外,沒有被企業所重視或者沒有被系統地管理起來,處于分散、凌亂、不集中狀態,企業隨處都可以發現閃光的“金子”,但沒有人去識別它、挖掘提煉它。沒有系統的管理,個人或部門形成的知識資產就得不到共享,企業就經常從事重復性的投入和工作,甚至犯重復性錯誤,增加了企業的交易成本。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對于有一定經驗和知識積累的員工的需求旺盛。在變動頻繁的時代,知識工作者的流動性格外強,關鍵崗位員工的離開往往意味著公司核心知識的流失,人走了知識也帶走了,這種情況會嚴重制約組織的發展。
有必要對這些知識資產,尤其是企業的核心知識資產進行有效的控制、系統的管理和共享,確保知識資產得到重用和創新,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確保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知識管理是網絡新經濟時代的新興管理思潮與方法,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早在1965年即預言:知識將取代土地、勞動、資本與機器設備,成為最重要的生產因素。20世紀90年代,資訊化蓬勃發展,知識管理的觀念結合網際網絡建構入口網站、資料庫以及應用電腦軟件系統等工具,已經成為企業積累知識財富、創造更具競爭力的新世紀利器。
所謂知識管理,是指在組織中建構一個人文與技術兼備的知識系統,讓組織中的資訊與知識,通過獲取、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更新等過程,達到知識不斷創新的最終目的,并回饋到知識系統內,個人與組織的知識得以永不間斷的積累,從系統的角度進行思考,這將成為組織的智慧資本,有助于企業作出正確的決策,以回應市場的變遷。
知識管理的形象理解:可以按照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來理解知識管理,組織的知識管理類似于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需要血液的時候如果不能及時送達,會引起缺血死亡;需要知識的時候如果不能送達,即便不會引起組織的死亡,也會導致組織效率的低下。血液濃度太高即為血脂高,這是現代人的常見病。大多數企業都會有信息和知識的傳輸,但信息和知識質量不高。在合適的時間,將合適的血液送達需要的人體器官是血液循環系統的作用;在合適的時間,將合適的信息和知識送達需要的人也是組織知識管理的作用。
知識管理的特點如表1。
國外知識管理始于20世紀50至60年代,在20世紀80至90年代達到高峰,而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末才開始關注和探索知識管理的理論實踐。國外的知識管理研究主要是在基于企業的生產實踐中不斷提煉出來的。而國內的知識管理研究則更多的是在基于引進國外知識管理的相關研究。國外不僅學者非常重視知識管理的研究,而且很多企業已經付諸行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些知名大學和研究所都成立了知識管理研究機構。而中國的知識管理還停留在學術研究上,企業對知識管理的實踐少之又少。
在中國各類組織中,不知道、不了解、沒聽說過知識管理的占大多數;知識管理在中國尚處于初級階段。從關鍵業務、部分業務做起的占大多數。理解知識管理的都認為知識管理對于自己企業有價值,但不知道如何做;已經實施知識管理的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遠不能叫成功:在路上!
21世紀企業的成功越來越依賴于企業所擁有知識的質量。在2000年的里斯本歐洲理事會上,知識管理更是被上升到戰略的層次:“歐洲將用更好的工作和社會凝聚力推動經濟發展,在2010年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識經濟實體。”對于組織和個人,知識管理都已經成為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知識是用于生產的信息(有意義的信息)。”這是1998年在世界銀行《1998年世界發展報告——知識促進發展》中提出來的。
知識管理是一種自然的選擇,是一種必然的需求,是一種倒逼形式的迫切要求。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不論對知識經濟以何種態度,在信息時代里,知識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源泉;知識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主流。企業的生存要素已經發展為以知識資本作為企業生存乃至發展的核心競爭要素。我國各企業現已擁有相當雄厚的技術實力,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能力。但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我們應具有持續的、不斷攀升的核心競爭能力。提升組織和個人的知識管理能力是必由之路。
(作者單位為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
參考文獻
[1] 田志剛.這樣理解知識管理[DB/OL].中國知識管理中心,2011.
[2] 施榮明,趙敏,孫聰.知識工程與創新[M].航空工業出版社,200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