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益庭 王士超 陳建明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跟管鉆進技術在預應力錨索鉆孔過程中,遇到復雜易坍塌地層的運用。在全風化花崗巖施工錨索有較高的施工難度。針對該難點,在鉆進過程中同步跟進套管,將套管穿過坍塌地層,將其隔住,有利于后面的穩定地層施工與錨索安裝。某醫院深基坑支護工程通過運用該技術,確保了施工進度及安全,是一種適用于復雜易坍塌地層行之有效的施工工法。
關鍵詞:深基坑支護;預應力錨索;抗滑樁;全風化花崗巖;跟管鉆進技術
跟管鉆進安裝錨索工法是一種新型的錨索施工工藝,是采用水平定向鉆機沿著錨索設計安裝的位置鉆進,鉆進到錨索設計終端,然后將孔端巖渣用高風機清理干凈,并向孔內注滿水泥漿安裝錨索,再次補滿孔內回落水泥漿,待24小時后二次劈裂注漿,壓力在2-3Mpa,加強錨索承載體與巖層粘結強度,有利用錨索制安、灌漿等技術方法,是一種適用于復雜易坍塌地層行之有效的施工工法。
本文以某醫院工程的深基坑預應力錨索支護工程實例,對該工藝方法進行闡述。
1工程概況
本工程建筑東西長約149m、南北寬約127m。地下兩層,地下室為筏板基礎,基坑深度約9m。北側采用永久性抗滑樁冠、腰梁預應力錨桿(索)支撐,支撐邊長長度約160m。
現場地貌屬殘丘與沖積平原接壤地帶,地勢總體北高南低,開挖深度在27.2-6.23m,呈多級階梯狀。
北面邊坡抗滑樁處B-C段采用1道預應力錨桿和3道預應力錨索支護,錨桿長=25000,錨固段12m,設計拉力400KN;其余三道采用4、8、8束15.2預應力錨索,長36m、23m、20m,錨固段24、15m、15m,設計拉力450KN、850KN、850KN,鉆孔直徑150mm。
場地地下水類型主要為上層滯水、孔隙承壓水及基巖孔隙裂隙水,錨桿(索)持力層多為殘積(砂質)粘性土、全風化花崗巖:泡水易軟化;場內的地下水位高、工期緊、工序多,鉆孔成孔時孔內有積水易塌、縮孔;清孔與錨桿(索)人孔安裝因難,施工現場條件較差,場地狹窄,周邊老建筑物基礎埋深及綜合管線、電纜井等均無明確的位置,也給施工帶來難度。
2錨索施工工藝及技術措施
基坑土方開挖的施工順序具體做法如下:
北面抗滑樁的軟式泄水管與冠、腰梁位置、范圍內的預應力錨標(索)結合土方工程分層、分段施工,每層待預應力錨索完成張拉鎖定后,才能進行下道錨索的邊坡土方作業。
2.1施工工藝流程圖
施工工藝流程見圖1。
2.2施工流程
2.2.1孔位定位放樣
根據各工點工程平、立面圖,按設計要求,將錨孔位置準確測放在坡面上,孔位誤差不得超過±50mm。
2.2.2平臺與鉆機就位
鉆機在作業平臺上安裝要保證穩固,且保證使鉆頭中心對準孔位中心。確保錨孔開鉆就位縱橫誤差不得超過±50mm,高程誤差不得超過±lOOmm,鉆孔傾角和方向符合設計要求,傾角允許誤差位±1.0°,方位允許誤差±2.0°。
2.2.3鉆孔
本工程為水作業鉆進法,鉆出的泥碴用水沖刷出孔,至水流不渾濁時為止。本法把成孔過程中的鉆進、出渣、清孔等工序一次完成,可防止塌孔,不留殘土;適用于各種軟硬土層,特別適于有地下水或土的含水率大及有流砂的土層,且有施工操作方便,工效高,但施工現場積水較多。施工時采取多個點平行作業。
鉆進時,先啟動水泵,使沖洗液(泥漿)從鉆桿中心流向孔底,在一定水壓力(0.15-0.30Mpa)下,水流攜帶鉆削下來的土屑從鉆桿與孔壁間的孔隙處排出。鉆進時要不斷供漿沖洗,始終保持孔口水位,并根據地質條件控制鉆進速度,一般以300-400mm/min為宜,在鉆進過程中隨時注意速度,壓力及鉆桿的平直,待鉆至規定深度后,繼續用泥漿反復沖洗鉆孔中的泥砂。
2.2.4制、安插鋼絞線錨索
錨索拉桿按其結構構造由專人制作,要求順直。鋼絞線應清除油污、銹斑,每根鋼絞線的下料長度誤差不應大于50mm。預應力錨索安裝時,由工人將加工好的錨索從堆放區抬運至工作面平臺,再送至錨索區人孔。推送錨索時用力要均勻一致,應防止在推送過程中損壞錨索配件。注漿管宜隨錨索一同放入鉆孔。錨索放入孔內應與鉆孔角度保持一致。在將錨索體推送至預定深度后,檢查排氣管和注漿管是否暢通,否則應拔出錨索體,排除故障后重新安裝。內錨段灌漿在錨索入孔后即可進行,自由段灌漿則在錨索張拉鎖定后進行,漿液選用水灰比0.5的純水泥漿。向下傾斜的鉆孔內注漿時,注漿管的出漿口應插入距孔底300-500mm處,漿液自下而上連續灌注,且確保從孔內順利排水、排氣。注漿管應能在一小時內完成單根錨索的連續注漿。注漿漿液應攪拌均勻,隨攪隨用,并在初凝前用完。采用二注漿對錨固體的二次高壓注漿,應在一次常壓注漿形成的水泥結石體強度達到5MPa后進行。止漿密封裝置的注漿應待孔口溢出漿液后進行,注漿壓力不宜低于2MPa。
2.2.5清孔
在鉆孔完成后,使用高壓空氣(風壓0.2-0.4MPa)將孔內沉渣及水體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漿與孔壁巖土體的粘結強度。孔內不得有塌陷和松動,完全清除孔內沉渣。成孔時不能使用膨潤土作循環泥漿護壁,以免在孔壁上形成泥皮而難以清除。
2.2.6注漿
注漿采用3SNS系列注漿泵,攪拌采用灰漿攪拌機進行。漿液要攪拌均勻,隨絞隨用,并在初凝前用完。嚴防石塊等雜物混入漿液。
2.2.7砼腰梁施工
把腰梁位置坡面清理干凈,人工綁扎鋼筋后支牢模板,并在錨索位置套上2.5inPVC管;采用分段澆筑砼,澆筑時振搗要均勻、密實,保證澆筑質量。
2.2.8錨桿張拉鎖定
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方可進行預應力筋張拉:
張拉前應進行試張拉,即對各種長度類型預應力筋各取一組筋(3根)按如下張拉程序張拉至設計張拉力。試張拉時,量取實際伸長值并計算實際摩擦損失,然后推算預應力筋理論伸長值,作為正式張拉的控制依據。張拉分6級2次進行,即按設計值的15%、30%、45%、60%、75%、90%進行張拉,每級張拉觀測穩定時間為5-10min,其中前5級為一次張拉,一次張拉完畢5天后進行二次張拉,二次張拉至90%時,觀測穩定10min后,回油至75%觀測10min穩定后鎖定。張拉千斤頂的軸線必須與錨索軸線一致,錨環、夾片和錨索體張拉部分不得有泥砂、銹蝕層或其它污物。
2.2.9施工效果
本工程基坑支護工程,地層破碎、掉塊、易坍塌,十分復雜,采用跟管技術,在鉆進過程中同步跟進套管,將套管穿過坍塌地層,將其隔住,有利于后面的穩定地層施工與錨索安裝。采用該方法后每天可以完成1-2個孔,這樣大大提高了工效,減少了成本,節約了時間。通過該工地施工可以證明,跟管技術對于易坍塌的復雜地層施工是行之有效,可以在類似該地質條件的基坑錨固工程中普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