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珊
在澳門,想象力從不會匱乏。這里就像是一個涵蓋了設計與生活的創意園區,用石磚鋪出的街道和老房子,不僅藏著傳統,許多與創意有關的文化展示其中,業態豐富,城市是最好的展廳,隨處可見的設計細節可以體驗到國際化的氛圍。在“澳門”這兩個字的深處,似乎隱藏著一個個別具匠心的靈感,倏忽就會將人們的想象帶到一場文創的旅行。葡萄牙人留下的白藍交錯的瓷磚、教堂里明亮多彩的圖騰、官也街巨大的廣告招牌……我們從這里或那里獲得關于澳門文創的些許印象。但其實,無論是老房子,還是新創意,在澳門,每到一個地方,都能感受到他們對于文化的重視,縱然它是茶室咖啡館或者菜市場。
澳門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人源源不斷地前來探索,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是就是因為澳門這座城市既有傳統的面貌,又有創新的想象力。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去逛創意園或者去創意市集,會被冠以“小資”“文青”的標簽,變成了一件矯情小資的事情。然而創意和文藝集散地是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中的一環,城市中除了商用和住宅區,還需要更為豐富的精神層面的補給,而這一點,也許只有那些聚集著創意的文創店或者聚集點可以給予。
澳門,一個讓人倍感輕松又處處暗涌著文藝風情的城市,文化創意空間格局雖小但都創意十足,你可以在城市的不同角落發現那些最新創意與設計,每一處都將設計元素與文化融合完美結合,體現出這個城市與眾不同的想象力與創作力。
遨游文創樂園
南灣湖藝墟,讓澳門人喜歡的南灣湖多了一個游玩的項目。晨起鍛煉,中秋賞月,騎行散步……為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建設澳門成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施政方針,積極發展文化旅游及文化創意產業,2016年南灣湖廣場被打造成為集合了文化、旅游以及休閑特色的南灣·雅文湖畔,藝墟是其中一項。藝墟分為室內和戶外,室內藝墟主要售賣澳門本地、內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創產品和手作品,每周日上午11點持續到晚上10點,戶外周末藝墟,則是在戶外走廊舉辦,除了售賣文創產品,還會有手作坊、音樂會等配套活動,創意氣氛濃厚,時間是周六日下午2點到晚上9點,澳門文化局也向文創愛好者招攬藝墟攤主或是創作者,也是積極發展文化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方式。此外,南灣·雅文湖畔還設有定期舉辦展覽以推廣本地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湖畔藝廊、舉辦好書交換及書籍漂流活動的心水書房,展示、銷售慈善團體與傷健人士的原創產品的微笑工房,以“藝術咖啡”作為主題的旅游學院咖啡廊、展示及銷售已入錄澳門文創地圖的49個澳門文創單位所提供的精選文創產品的澳門文創地圖主題店、展示涂鴉藝術作品的涂鴉展示區、透過水上休閑活動讓游人享受湖中蕩漾的休閑寫意的水上單車。
澳門有著各種各樣的創意集市和藝墟,擁有十多年歷史的氹仔市集,一直備受歡迎,并與鄰近的建筑和歷史名勝形成了豐富的游覽圈,不設限的風格讓創意市集成為手作愛好者與文青們創意碰撞的地方。
有人喜歡創意集市的活力,也有人喜歡藝術中心的靜謐。處于大三巴哪吒廟附近的Flugent Art Gallery,是散發著高雅意境的藝術文化精髓之處。這里會不定期舉辦一些藝術展覽、講座、工作坊及比賽等,也是給住在澳門以及兩岸四地的藝術家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中心分上下兩層,上層陳列了不同設計品牌的文創產品,也在售一些藝術設計類相關的書刊,樓下是展覽廳并且不定期舉辦個展。這樣的復合式文創藝術空間,在澳門并不少見。Roomage 30更是將文藝小店與市集相結合,舉辦了由澳門跳蚤市集文化協會、leather motel與古著市集了聯合舉辦的Flea Market Session 005,以古老為主題,邀請多個對舊事物情有獨鐘的商家到Roomage 30擺攤,在推廣vintage文化之余,還向大家更新關于創意的定義。
曾幾何時,文創被定義為“新”的東西,只要是能給大家帶來新的體驗的東西,都可以成為文創。
澳門的這些文創空間的特點很有意思,交通方便但位置足夠隱秘,毫不吝嗇地借用老建筑,將改造藝術發揮到極致,讓它們的所在本身就成了一個創意,不少位于工業大廈內,因此多了很多舊日別致的味道。它們滿心歡喜大家一起在探索和體驗中碰撞出新的靈感,你也可以在城市的不同角落發現那些最新創意與設計,激活你的大腦,也擴展你五官的體驗。這正是澳門這所城市的文藝風情,包容、相融,不拘一格卻創意十足。

而澳門文化局,也特別重視推廣和發展文創產業,今年年初推出的新版《澳門文創地圖》,介紹了49個文創單位,并附有澳門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展演場地等信息。在澳門及香港合共一百八十個地點派發,方便旅客索取。新版《澳門文創地圖》內的“特色文創旅游路線”由原有的四條增加至六條,分別由大三巴牌坊和議事亭前地出發,路線包括有澳門文創單位、澳門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及展演場地等信息,并附以公共交通路線,引導游客發現另一個澳門的用意不言而喻。地圖由澳門本土插畫師陳蔚藍繪制,以澳門七個堂區為脈絡,勾畫出每個文創空間、世遺景點及展演場地的特色,另加插澳門節日盛事、人文風情,整幅地圖的設計盡顯澳門創意。此外,澳門文化局誠邀本土的文創空間錄入文創地圖,讓更多人去發現它們。
當然除了被納入文創地圖的文創單位,澳門還有許多富有創思的空間,值得我們一一去發掘,摸索生活與創意的距離。
摸索生活與創意的距離
位于媽閣廟附近的SIGNUM以其獨特有趣的家居裝飾品成為澳門獨樹一幟的家具店,店內高高低低的陳列架上擺放著生活用品和創意小物,均由店家從世界各地收集回來,將設計融于生活的理念在這里傳遞給每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設計的人。這里也會時不時成為澳門本地藝術家的展覽廳,讓更多人可以深入了解澳門本土的藝術創作。而在ROOFTOP近來也備受澳門文青的青睞,在熙熙攘攘的官也街里,這里成為了一個安靜之處??吹降昝阒肋@里的亮點就是天臺,可以看到城中景色的文創空間難能可貴。這些小店,將藝術實踐到生活中,頗具趣味,體現了澳門人以及這個城市對于創意生活的濃厚興趣。

對時裝感興趣,可以到澳門時尚廊一窺澳門本土設計師的出品。澳門時尚廊是一座三層獨立屋,定期舉辦海內外時裝展覽服裝畫展以及相關藝術活動,寄售澳門本土著名時裝品牌產品,是澳門集中展示時裝設計的地方;對戲劇感興趣的,不妨來民間劇場看一看諸如曉角實驗室、戲劇農莊之類,別具一格的戲劇在這里上演……
若說澳門代表性的文創產業聚集區,瘋堂斜巷、婆仔屋是繞不過去的,位于瘋堂斜巷10號的創意園不同于前衛的現代藝術街區,而是由一個百年古典大宅演變而成,主要展示年青藝術工作者的創作成果,同時定期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站在瘋堂十號創意園里往下看,便是仁慈堂婆仔屋,同樣是歷史悠久的文創空間,一棵大樟樹將樹枝伸展向整個婆仔屋,這里有很多葡式創意產品賣,從葡式香水皂到壁畫,總能找到驚喜。作為婆仔屋創始人的馬若龍,與婆仔屋一樣,也擁有多重身份,建筑師、藝術家、畫家,土生葡人、澳門人、外國人。在他看來,澳門目前的文創氛圍活躍,但是仍有許多空間為年輕人所發展。
若是文藝愛好者,澳門的文化創意空間已經可以滿足你全部的想象。但是,澳門并不局限于此,文化創意產業是澳門正重點培育的產業,政府將視覺藝術、電影錄像、表演藝術、設計、服裝、動漫、流行音樂、出版這八個具備基礎的行業納入文化創意產業范疇。還有在2013年成立的澳門文創綜合服務中心,專門為澳門文創范疇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商務服務,包括資源整合、項目和品牌規劃及管理、營銷策劃、市場推廣、后勤支持及顧問服務等。創意城市的真正深意不只是城市有更多的大型創意文化園區,或者更多的節慶式文化活動,而是用更有創意的概念和方法,去解決城市問題,例如城市更新、社區活力等,甚至繼而開創城市的想象力,讓城市有豐富多元的面貌。
雖然澳門的面貌已經足夠豐富,但文化創意產業能讓城市更加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