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相爭
(滄州市第二中學 河北 滄州 061001)
對一道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問題的討論
趙相爭
(滄州市第二中學 河北 滄州 061001)
一道高中《物理·選修3-1》第三章中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問題,運用到了圓形磁場的結論,即從一點進入圓形磁場的所有粒子如果軌跡半徑都等于磁場的半徑,則這些粒子經磁場偏轉后都平行穿出,且都垂直于過入射點的直徑,而這些粒子又分為兩部分,偏轉一側90°范圍內的粒子僅需一“梭形”區域即可穿出,而另一側90°范圍內的粒子,則需要整個圓形磁場“剪去”那個“梭形”區域剩余部分的磁場.可能出題人都僅注意到了這一結論,忽視了此過程具有可逆性,故給出的答案有些值得討論的地方,其實利用可逆性,只需3個“梭形”磁場便可解決,也完全符合題目要求.
半徑相同 偏轉 垂直 面積最小
有一道很常見的涉及圓形磁場的問題,好多參考書上(及網上)給出的答案都是一樣的,而筆者認為這種答案是有問題的,現與廣大物理同仁討論一下.原題如下.
如圖1所示,質量為m,電荷量為e的電子從坐標原點O處沿xOy平面射入第一象限內,射入時的速度方向不同,但大小均為v0.現在某一區域內加一方向向外且垂直于xOy平面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若這些電子穿過磁場后都能垂直地射到與y軸平行的熒光屏MN上,求:
(1)熒光屏上光斑的長度;
(2)所加磁場范圍的最小面積.

圖1 原題題圖
筆者搜索了大量資料,包括參考書及網上搜索,此題給出的答案都是一樣的,現抄錄如下.
解析:(1)如圖2所示,要求光斑的長度,只要找到兩個邊界點即可.初速度沿x軸正方向的電子沿弧OA運動到熒光屏MN上的P點;初速度沿y軸正方向的電子沿弧OC運動到熒光屏MN上的Q點.

圖2 解析用圖
設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半徑為R,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即
由幾何知識可得
(2)取與x軸正方向成θ角的方向射入的電子為研究對象,其射出磁場的點為E(x,y),因其射出后能垂直打到屏MN上,故有
x=-Rsinθ
y=R+Rcosθ
即
x2+(y-R)2=R2
又因為電子沿x軸正方向射入時,射出的邊界點為A點;沿y軸正方向射入時,射出的邊界點為C點,故所加最小面積的磁場的邊界是以(0,R)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的一部分,如圖2中實線圓弧所圍區域,所以磁場范圍的最小面積為

筆者經過分析后,發現此題第(2)問的答案有錯誤,可能是做題人(或出題人)只分析了一個圓形磁場兩部分的作用,只想一次性偏轉過去.對好多認識這種規律的人來說可能還感到挺到位、挺深刻.其實按題目要求,此題的正確答案所求出的磁場面積還要小一些.
按題目所給條件和要求,第一,MN屏的長度沒有限制;第二,要求磁場面積最小.那我們先做一雙向運動分析:
(1)如果粒子從同一點射入磁場,軌跡半徑等于磁場半徑時,夾角90°范圍內的粒子偏轉出去僅需一“梭形”區域,如圖3中左側部分,從原點射入第一象限的所有粒子,都從實線所示的區域中穿出,且都平行,并直于過入射點的直線(x軸).

圖3 第一象限內的兩個“棱形”磁場的分析
(2)同理平行進入圓形磁場的粒子,當軌跡半徑等于磁場半徑時,寬度為半徑的所有粒子也僅需一同樣的“梭形”區域就可射向一點,并在90°夾角范圍內穿出,如圖3中右側部分.
以上的原理可用“菱形”方法證明, 高中物理教師對這一結論都很熟悉,在這里就不再贅述.
那我們利用以上兩條規律,可結合一下,來一個“發散”→“平行”→“發散”→“平行”的過程,完全可達到題目中垂直打在MN屏上的要求,如圖4所示,從原點O處進入第一象限的粒子經“梭形”磁場1偏轉后變平行,再被“梭形”磁場2偏轉,匯聚到P點,再由P點進入“梭形”磁場3,被磁場3偏轉后平行穿出恰好垂直打在MN屏上.

圖4 3個“棱形”磁場的分析
這3個“梭形”磁場的總面積為
筆者認為此解法并不違備題目中垂直打在MN屏上的要求,只是位置偏上了一些,但題目中并未限定MN屏的高度,故完全符合題目要求,所以最小磁場的面積應為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