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益 水天慧 潘 娟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園林·綠化·
以虎溪河大學城段為例談居住區水景問題及改進策略★
李 益 水天慧 潘 娟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以重慶虎溪河大學城段某居住區水景為研究對象,以景觀設計相關理論為指導,結合實地調研,采用文獻資料和實際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探討了居住區水景問題及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從而提高居住質量水平,保持原始生態的平衡。
居住區,水景,自然水域,植物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親水是人的天性,傍水而居寄托了人們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愿望,是居住理想的物化表達。
居住區的水景不僅具有極強的功能性,能使整體景觀空間多樣化,水虛無的形態弱化了空間的界限,有利于空間的拓展和延伸;水面的倒影能產生光感和動感,是空間虛幻,擴展了整體環境空間;就算小規模的水池或水面,作為點景,可作為視線焦點,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同時還富有觀賞性,水景通過調節小氣候,增加環境中的負氧離子濃度,提升居住區品質,被居民賦予了一種親近野趣的機會。
水景的良好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故我們以虎溪河為例,通過調研居住區水景利用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分析總結其中的原因,提出規劃應用中的注意事項,借此為利用自然水域居住區水景設計形式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的選取依據
虎溪河屬于重慶市17條次級河流之一,位于重慶市主城西部、縉云山脈和中梁山脈之間,屬于梁灘河(嘉陵江下游主要支流)的最大一條支流[1]。根據虎溪河的水文資料,多年觀測流量為0.1 m3/s~0.45 m3/s,平均流量為(315.36~1 419.12)×104m3/年。低流量能保證利用安全的同時,還避免了水體富營養化,為水景設計提供了可能。通過政府對虎溪河污染治理完成,水質也達到直接利用到水景的需求。

重慶金科廊橋水鄉、重慶大學虎溪花園、鷗鵬·泊雅灣三個居住區的地塊均位于重慶沙坪壩區大學城西南角,虎溪河旁(或被虎溪河穿過,見圖1),縉云山腳,基地具有天然溪流、群山環抱、地形優美,自然生態資源不可替代。在居住區景觀打造中均規劃了大型水景,屬于文章研究同一比較范疇,而三個居住區在水景設計對自然水域的利用又有所區別:廊橋水鄉是直接利用虎溪河打造沿河濕地水景(直接利用),同時利用虎溪湖水補充人造水景的水源(間接利用)。虎溪花園則利用虎溪河水補充小區的水景水源,設計成土質駁岸、天然泥底水景(下文簡稱為:土岸泥底水景),且雨季排水于虎溪河,避免內澇(間接利用)。泊雅灣屬于完全不用自然水域,完全打造成硬質駁岸和人造水池景觀。
1.2 研究方法
以景觀設計相關理論為指導,結合實地調研,采用文獻資料和實際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探討居住區水景問題及產生原因。選取自然水域虎溪河旁的三個小區作為研究對象,保證了調研分析過程的可操作性。
2.1 金科廊橋水鄉
金科廊橋水鄉的基地被虎溪河貫穿,整個地塊地勢較為平緩,整體為西高東低走向,最大高差23 m(見圖2)。居住區景觀方案設計以虎溪河作為設計主線,充分運用虎溪河的獨特水景資源,布置木質甲板和休閑平臺,打造出“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濕地景觀,成本較低,還能營造出健康,互動,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和層次豐富的景觀空間[2]。

2.2 重慶大學虎溪花園
重慶大學虎溪花園位于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西區(見圖3)。在景觀布置上,尊重傳統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觀念,利用基地現存山體,保留地形的起伏,呼應縉云山的天際輪廓線。充分利用地形中的低洼區域,通過與虎溪河連通形成活水水景。連續的水景與廣場、住宅和綠地等組成完整的連續空間[3]。

2.3 鷗鵬·泊雅灣
鷗鵬·泊雅灣地塊位于重慶大學城西南區域(見圖4)。景觀以奢華的景觀視野,“走出宮廷的皇家園林”為標準,合璧中西,打造新中式皇家園林。為迎合中式皇家園林的氣勢采用大型人造水景設計,與廊橋、硬質廣場和名貴的植物、草地構成立體景觀[4]。

3.1 金科·廊橋水鄉現狀調查與分析
廊橋水鄉水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虎溪河天然水域與沿岸的草地和硬質景觀組成的濕地公園,另一部分是由歐式雕塑、噴泉組成的人造水景。
在使用過程中,濕地景觀運轉良好。利用虎溪河作為水源保障,公園北側駁岸是迷你高爾夫草地,有利于雨水凈化和收集;南側的駁岸主要是硬質鋪裝建成的下沉式親水平臺,雨水直接在重力作用下匯入河中。充分尊重河道的寬度、走勢,不影響原有汛期泄洪能力,同時虎溪河水還為兩岸植物提供養護水源。每到節假日和周末,到此觀景的游客和居民絡繹不絕,加上鳥語花香的氛圍,其樂融融。
濕地公園在使用過程中的缺陷主要表現在親水平臺與水面的距離受季節影響太大,不易把控。在汛期,平臺與水面的距離很近,甚至水面淹沒平臺,使游人有不安全感。并且汛期的河水中含泥量高,水體渾濁。在枯水期,水面較窄,河床裸露,平臺與水面距離較大,很難與水面形成親和感。
由歐式雕塑、噴泉組成的水景基本處于停運狀態,由于水質很難保證,水池的水大多干涸或者水面渾濁。在節假日或活動階段,短暫啟動。由于使用和維護成本較高,很難實現規劃階段的景觀設想。
3.2 重大·虎溪花園現狀調查與分析
重大·虎溪花園的水景平面構圖自然,駁岸是在土質、嵌草磚基礎上栽植植物,池底是天然泥底,與我國傳統的疊山理水理念較為吻合。枯水期補給水源主要靠在虎溪河抽水和自來水的方式,在汛期利用高差將雨水排入虎溪河中。
虎溪花園水景利用效果較好。由于重慶是一個多雨的城市,又是地勢變化比較豐富的城市,利用地表徑流的形式補給水景水源是最經濟、生態的。為了更好的利用雨水,避免污染,提高水景用水的自凈能力,小區水景駁岸多采用植草磚駁岸,利用植物根系的繁殖來固化駁岸,保證水池的側壁有良好的滲透性。同時通過植物的覆蓋避免炎熱的夏季和枯水期駁岸開裂。水景池底采用天然的泥底,提高植物在水景中的生長存活率,提高水景自凈能力。這種水景具有施工較為簡單,投資不大,運行和維護費用較低,而且有比較高的觀賞價值。
土質駁岸和天然泥底水景的問題主要是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枯葉和泥沙很容易使池底形成較多的淤泥,會使水質很容易富營養化,很容易產生惡臭,而且換水的量很大,成本較高。
3.3 鷗鵬·泊雅灣現狀調查與分析
泊雅灣的水景全為人造硬質水景,池底和駁岸均是硬質石材或混凝土,維護清潔全靠自來水。雖然硬質水景豐富了區內景觀層次,但是水景中的水池很少有植物裝飾,噴頭基本上處于停運狀態。由于空氣中的灰塵、落葉等會飄入水池中,水體很容易發臭。維持水景和打掃衛生基本靠設備和人工,成本很高。水景補水全靠自來水,雨水得不到利用,反而雨水中夾雜的泥沙會污染水池。閑置的水景沒有起到讓居者回歸自然的作用,反而因為硬質水景的閑置,壓縮了居民的活動場所,造成無形的浪費。
通過實地調研和比較研究,利用自然水域打造水景時優先考慮濕地景觀,也可以考慮傳統的土岸泥底水景,應該避免有自然水域不加以利用的人造硬質水景模式。
4.1 濕地水景
利用自然水域規劃濕地水景是居住區水景設計中最優選擇,濕地水景既生態環保又具有良好經濟效益的可持續,應該成為未來發展方向。
1)水域兩岸的自然地勢高差變化,有利于打造兩岸景觀。使人感受水體豐富變化的同時,還能使水自然流淌,水體不易污染。
2)親水平臺延伸到水面,直接利用自然水域,為居民提供了與自然水景親密接觸的機會。而且自然水體流動性較強,加強了水體的自循環能力。
3)由于水域沿岸自然完整的生態群落,穩定的水面,豐富的兩岸植被,棲息的動物,很容易讓人有回歸自然,身處氧吧的效果。
4)自然水域的面積較大,與植物配置相結合,形成的水景可以對小區的溫度和濕度起到調節作用,而且水景面積越大,植物配置層次越豐富,效果越顯著。
在利用自然水域打造和使用濕地水景時,應該避免改變水流方向,影響河道泄洪能力;及時打撈固體垃圾,保護好水體;兩岸景觀植物用農藥選擇殘留小、不污染水體的品牌;在汛期及時做好防護,以防漲水導致隱患。
4.2 土質泥底水景
1)土質駁岸和泥底水池有較強的滲透能力和吸附作用,可以對污染有一定的過濾和吸附。而且土質駁岸和泥底水池可以配置各種植物,建立微生態群落。
2)土質駁岸種植植物通過根的吸附、莖葉的攔截等方式降低地表徑流泥沙含量流向水池。泥底和土質駁岸還是有效提高水體循環和自凈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3)在自然水域旁,可以利用自然水補給水景水源,相對經濟、生態。規劃將水景與自然水域溝通,還有利于汛期排水,避免內澇。
土質駁岸應該被植物覆蓋,避免枯水期駁岸開裂、滲水;經常打撈水中落葉、清理淤泥;利用噴泉設備增加池水與空氣接觸的機會,必要時做換水處理。
在以重慶為代表的西部城市居住區水景規劃中,直接有自然水域利用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原來地塊中有自然河流經過或自然水體的存在應該多以濕地水景或者土岸泥底水景加以利用,少些人工水景。這樣不僅保證雨季的泄洪能力,枯水期的水量補充,提高居住質量、降低后期維護成本,還能保持原始生態的平衡,將人居活動對自然的影響降為最低。
[1] 張春艷,張 敏,鄭 麗,等.基于建設生態河流的城市次級河流保護規劃——以重慶主城區梁灘河、虎溪河保護規劃為例[J].規劃師,2011,27(9):53-57.
[2] 新浪房產微博.金科·廊橋水鄉方案設計說明[EB/OL].2013-07-16.http://cq.house.sina.com.cn/news//164933333 71_2.shtml.2013-07-16.
[3] 趙萬民,魏宏揚,李 進,等.特定社會群體居住區規劃設計初探——以重慶大學虎溪校園教職工居住區為例[J].城市規劃,2005,29(6):93-96.
[4] 重慶億房網.鷗鵬泊雅灣奢華園林景觀五星級物業享“黃金生活”[EB/OL].http://cq.fdc.com.cn/news/73075.html.2014-06-19.
[5]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教職工住宅區住宅建筑方案設計文本[D].重慶:重慶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2006.
[6] 豪張思.重慶鷗鵬房地產泊雅灣項目規劃方案文本[J].建筑設計,2013(4):32.
Take university city section, Huxi River as a case study on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residential area’s waterscape★
Li Yi Shui Tianhui Pan Juan
(ChongqingReal-EstateVocationalCollege,Chongqing401331,China)
Taking some residential area’s waterscape at university city along Huxi River of Chongq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is directed by related theories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adopts the analysis methods by combining with the literature documents and facts, explores the problems in the residential areas and the reasons, and points out respectiv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 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the original ecology.
residential area, waterscape, natural river regions, plant
1009-6825(2017)22-0198-03
2017-05-23 ★: 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綠色建筑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課題編碼:162091);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研究項目,房地產研發設計類專業綜合實訓室建設研究(課題編碼:CQGJ15461C);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建筑學專業教學團隊支持項目
李 益(1981- ),男,副教授; 水天慧(1988- ),女,助教; 潘 娟(1982- ),女,講師
TU9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