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 徐雅婷 馬緣
【摘 要】華佗五禽戲是由華佗首創的中醫導引術,其將仿生學與傳統道家養生思想相結合,并運用中醫經絡學說,以“動行”來養生,是集養生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于一體的全人類的寶貴財富。要想讓五禽戲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就必須創新其傳承傳播的方式,本文就華佗五禽戲動漫化傳承傳播新方式提出合理的設計方案。
【關鍵詞】華佗五禽戲;動漫;傳承傳播
華佗五禽戲是由東漢時期著名醫家華佗基于中醫學養生理論,在繼承古人導引術的基礎上,不斷觀察自然,反復研習的實踐產物。其包含虎、鹿、熊、猿、鳥五種仿生招式,與五臟相對應,充分體現了中醫所倡導的五臟一體、動靜結合、形神合一的養生思想,從古至今,五禽戲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改進,時至今日,已有國家體育總局規范和簡化的健身氣功五禽戲。鑒于五禽戲對中國人民養生保健的重要影響,瑞典的體育專家博蓋茨曾經這樣評價五禽戲:“世界上應用動作作為醫療保健最早的國家是中國,這是中國醫學對世界人民的重大貢獻。”[1]
雖說簡化版的五禽戲更易掌握,但由于中醫理論在倡導科學的當代仍然存在爭議,所以五禽戲的傳承傳播目前集中于“形”上的習練,針對其中醫文化內涵的傳承傳播的專業研究雖有很多,但其傳承的思維方式仍然不夠創新,傳播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就是面向年輕人尤其是學生群體的傳承傳播,所以要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他們對五禽戲產生習練的興趣,進而了解其養生思想和文化內涵。五禽戲的動作頻率是偏緩的,這對于青春陽光,活潑好動的學生來說是不具備吸引力的。而動畫技術是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的融合,使用動畫技術來表現五禽戲的招式以及理論思想具有自身特有的優勢,其一,動畫表現力豐富,通俗易懂;其二,動畫表現形式多樣,包含卡通形象、寫實表現、三維虛擬等不同的形式;其三,年齡界限模糊,受眾人群廣泛,動漫產品的巨大潛力使其在被青少年兒童喜愛之余也成了成人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動漫受眾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不清,融為一體;其四,傳播渠道廣泛,動漫可在互聯網、電視、醫院大屏幕等各類渠道廣泛傳播。[2]
1 華佗五禽戲動畫的表現技術
目前主流的動畫技術主要有兩種:二維動畫技術和三維動畫技術,二維動畫設計由腳本和矢量圖構成,用Flash技術進行加工,對技術要求低,且能滿足絕大多數的動畫表達需求。而三維動畫設計則需要模擬真實物體,因此必須進行建模和渲染,常用的技術是3DSMax、AutoCAD、Maya,場景更加真實有感染力,目前應用已經十分廣泛,尤其是在動畫電影中的應用讓畫面更加生動,觀眾身臨其境,享受著視聽盛宴,而在教學方面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了原本枯燥乏味的專業知識。
的確三維動畫設計需要更高的技術投資,但是其每個工作環節分工明確,是人力高度集中的非常線性的單向流動的過程,且建模等環節所需要的設備是可以重復利用的,這就是三維動畫的另一個巨大優勢—重復性利用的資源,做得越多、規模越大、周期越長,成本節省越明顯。[3]此外華佗五禽戲與3D動畫電影《功夫熊貓》有很多相似之處,角色上都是可愛的擬人化動物形象,動作設計多樣,都蘊涵傳統中醫文化,場景風格為中國風。基于二者之間的共通聯系,我們在進行華佗五禽戲的動畫設計時可借鑒功夫熊貓的表現形式和相關技術。
基于以上分析,從長遠發展來看,我們選擇視聽效果更好、更能適應產業化運作、與現實場景緊密融合的三維動畫來進行設計。
2 華佗五禽戲動漫化設計思路
華佗五禽戲的傳承傳播目的和面向對象不同,其設計思路也有區別,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僅具體闡述面向相關專業院校學生的傳承與兒童青少年的傳播設計思路。
2.1 教學科普并重
華佗五禽戲并不是簡單的體育層面的健身功法,它更包含著中醫的養生智慧,是珍貴的健康與文化財富,因此對于華佗五禽戲的傳承除了規范化動作的傳習,最主要的仍是其中醫文化內涵的傳承,而傳承是為了更好更全面地傳播,因此為了保證傳承的正統性避免后期迷信的氣功宣傳,必須注重面向專業中醫學生的傳承教學,目前此項工作進展緩慢,集中于亳州地區,且并不是針對中醫學生。其他中醫院校雖也有開展相關活動,但仍沒有探索出一條讓學生能夠自發學習,主動傳承的路徑。而動漫在年輕尤其是90后學生中具有受歡迎程度廣、傳播速度快、話題性強的獨特優勢,因此通過引入3D動畫教學能夠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中醫基礎課程學習階段,結合中醫基礎理論,配上通俗易懂的字幕,五種招式的動畫分別配上相對應的五音之樂,這又從細節設計上遵循中醫陰陽五行的核心理論大法。為了鼓勵學生主動進一步了解五禽戲的養生思想和文化內涵,學校相關社團還可以舉辦中醫功法文化展,在文化展中通過易拉寶或者手繪展板進行知識的動漫化科普,同時派發宣傳小冊子,此法同樣適用于面向群眾的宣傳科普。以及舉辦一系列相關比賽如:五禽戲知識競賽、五禽戲圖文科普大賽、五禽戲周邊產品設計大賽、五禽戲相關征文比賽等。在習練方面,中醫院校可成立中醫功法社團,或在中醫專業性社團中成立功法晨練團,先以小群體的形式在校園內堅持每天進行五禽戲功法的習練,然后帶動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分小組進行,并定期交流習練心得,邀請亳州名師講解理論與指點要領,暑假之時還可以和亳州五禽戲傳承工作站開展帶徒習練的培養項目。這樣能在校園內營造一種良好的傳承氛圍,做到術理同承。
在培養出一批批合格的傳承人之后,五禽戲以及中醫其他功法的傳播科普工作都會容易許多。常用的線下中醫科普路徑是面向中老年的傳播,通過組織義診活動,于各大社區開展五禽戲健康講堂與教學,,但筆者想通過此文闡述的是如何向在校大學生進行動漫化傳播的思路,同樣包含理論科普與教學兩方面,理論科普要注意講解者形象、動畫展示、內容講解、互動環節上的風格統一。首先講解者的形象要可愛、青春陽光,著裝方面要有專門設計的五禽的可愛圖案,動畫展示方面要將五禽戲的動作分別制作成五個簡短生動的2D動畫視頻,講解內容要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對于中醫理論中有爭議不易理解的部分可略過不過多闡述。在互動環節開展我問你答的游戲環節,獎品為五禽戲周邊產品。教學方面可創新教學方式,由“五禽”親自教大家習練,即設計五禽的套服或僅頭套,這樣能激發大家的習練興趣。endprint
傳承的種子需要從下埋下,因此還可以通過制作五禽戲的漫畫書以及在教材中加入漫畫講解,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孩子對五禽戲的興趣,打下傳承傳播的良好基礎。
2.2 線上線下結合
自“互聯網+”理念提出以來,中醫互聯網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最明顯的就是中醫科普微信公眾平臺與主打中醫移動在線診療的興起。在中醫藥立法正式實施的良好契機下,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OAO(Online and Offline )商業模式同樣適用于五禽戲的動漫化傳承傳播。目前微信閱讀已成為一種社會性習慣,無論是哪個專業領域的科普工作都離不開微信公眾平臺的搭建,因此五禽戲的傳承傳播在線上需要依托有廣大用戶基礎的微信公眾平臺,分別搭建面向中醫院校學生傳承與面向大眾科普的平臺,傳承與科普在內容展示上有專業性之別,這決定了公眾號所輸出的動畫視頻在內容展示上和講解上各有特色,前者視頻偏專業講解時長可稍長,表現形式上可采用真人形象動漫化講解,這樣既可以避免講課的枯燥,又避免了純動畫演示講解的局限性。而面向大眾的科普視頻則要迎合時下流行的短視頻制作模式,制作時長為2-3分鐘,制作完成的動畫短視頻還可以同時投放到多個視頻平臺,以拓寬傳播途徑,提升傳播速度。
2.3 構建完善的動漫產業鏈
將華佗五禽戲進行動漫化設計不僅僅是借助動漫化的形式使其趣味化、形象化,更重要的是借助動漫這一具有大眾普適性的媒介,使華佗五禽戲成為一種具備文化和商業雙重屬性的品牌,而商業性是為了傳承與傳播具有可持續性,所以不能僅僅是動畫內容的輸出,還要集周邊產品、各種形式的動漫化表演于一體,從教學、科普、產品研發等方面構建完善的動漫化產業鏈,將五禽戲打造成一個如印度瑜伽一樣的時尚流行品牌。
3 結語
華佗五禽戲是中醫功法中最具有時尚可塑性性,且最易進行動漫化設計的功法,通過動漫這個藝術媒介達到推廣普及、傳承保護、創新發展的三重目標,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五禽戲,進而主動地去習練,能大大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而以華佗五禽戲動漫化設計為突破,從中探索出一條可復制的新途徑,這對于其他中醫功法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可持續發展都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從國家層面上說一旦這一創新途徑探索出來并經過實踐的不斷成功檢驗,有利于抵御外來文化侵略,以保障傳統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統一,所以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以及不斷地嘗試和探索。
【參考文獻】
[1]任向陽,蔣祥龍,楊曉芳.華佗五禽戲養生思想內涵及其現代發展[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4,28(4):103-107.
[2]江銳,黃道軍.動漫在科普傳播中的優勢及制作技巧研究[J].科普研究,2012,7(38):42.
[3]張海紅.三維動漫制作與虛擬現實結合技術的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8):249-250.
[責任編輯:田吉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