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玥 李媛媚 黃娟 開振鵬 周昌艷 陳珊珊
【摘 要】本文介紹了三代基因編輯技術ZFN、TALEN及CRISPR/Cas9的作用機制和技術關鍵,對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昆蟲研究相關的靶標選擇案例與實際應用實例進行介紹。針對各項實際案例的研究結果,系統地對這項技術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展望其在害蟲防治方面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基因編輯;害蟲防治;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est control
YIN Yue1,2 LI Yuan-mei2 HUANG Juan3 KAI Zhen-peng2 ZHOU Chang-yan1 CHEN Shan-shan1
(1.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stitute for Agrifood Standard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Shanghai201403,China;
2.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anghai 201400,China;
3.Institute of Zo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This review introduced the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e editing in pest control. Then the accounts of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use of these technology for pest control were presented. This review 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application of genome editing in pest control.
【Key words】Gene silence; Genome editing; Pest control
0 前言
每年,由于害蟲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用來控制害蟲的殺蟲劑花費都高達上百億元。同時,殺蟲劑的長期使用也會帶來污染和抗藥性等諸多問題。害蟲的安全、有效防治一直是植物保護研究中的主要關注點。
基因技術很早就被昆蟲學家作為研究的重要工具。前期主要采用化學誘變劑和輻射等方式。自1980年轉座子發現以來,人們對于昆蟲基因的靶向修飾變得越來越方便和精確。通過基因的重組和編輯能達到以低毒的方式對害蟲的數量進行控制。目前常用技術主要包括:轉基因和基因編輯技術。轉基因技術已發展的較為完善,并已廣泛運用在植物保護中。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們通過注射的手段將外源基因導入到昆蟲體內,敲除、修改或加入某種特定基因,從而影響其正常生長。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諸多昆蟲上都得到了較好的驗證效果。通過基因層次的改造對害蟲生長發育進行調控為人們提供了一套安全有效的害蟲防治方法。
本文就基因編輯技術ZFN、TALEN及CRISPR/Cas9的概況及在害蟲防治方面的應用進行綜述。
1 基因編輯技術概況
第一代基因編輯技術采用鋅指蛋白核酸酶(ZFN)。它是一種人工改造的核酸內切酶,結合在DNA的特定位點,由非特異性核酸酶剪切,實現在DNA特定位點的定點斷裂。第二代基因編輯技術采用植物病原菌黃單胞菌屬(Xanthomonas)分泌的蛋白激活因子樣效應物核酸酶(TALENs)識別特異性的DNA堿基對,并與之結合進行切割,導入新的遺傳物質。盡管相比于ZFNs,TALENs要更加簡便,但仍需要大量的基因合成和建構。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是細菌和古細菌為應對病毒的進攻所演化而來的獲得性免疫防御機制。與ZFNs和TALENs不同的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不需要重復的設計和表達Cas9蛋白,只需要產生目的特異性的向導RNA(gRNAs)與Cas9蛋白結合。近期,針對CRISPR-Cas9 技術的脫靶效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納研究團隊證實,抗 CRISPR 蛋白AcrllA4能將脫靶效應降低四分之一,而整個過程中目標位點的基因編輯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2 基因編輯技術在昆蟲研究領域的進展
ZFNs在鱗翅目、直翅目、雙翅目昆蟲中都成功實現了基因編輯。Merlin C等人[1]以黑脈金斑蝶的Dpcry2基因為靶標,通過體外合成的mRNA注射,成功實現了基因敲除,在細胞S期的敲除率最高可達88%。McMeniman等人[2]以埃及伊蚊的AaGr3基因為靶標,不僅實現了基因敲除,還進行了基因片段插入的實驗,結果得到基因敲除的率達到43.8%,插入的結果僅為0.49%。但在果蠅中,Rosy基因的插入實驗成功率可達到60%[3]。基因的插入和敲除在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得到的結果也不同。由于設計有效的ZFNs存在困難,且成本較高,目前在昆蟲研究上應用較少。
TALENs技術在鱗翅目、直翅目、雙翅目昆蟲的基因編輯中都有成功的案例。Xu等人[4]以家蠶為研究對象,以性別決定相關基因為靶標,整合包含系統組件的相關基因,基因敲除率達到100%。除了轉基因的方式,TALENs也可以通過注射體外合成的mRNA進行基因敲除,在埃及伊蚊中敲除率可達到90%[5]。
CRISPR/Cas9系統雖然才被人們發現不久,但已經受到諸多研究者的關注。目前研究對象主要包括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昆蟲。目前,人們對于提高基因編輯效率采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案:(1)引入質粒載體,體外編碼Cas9的RNA和sgRNA[6];(2)注射質粒sgRNA相關DNA到轉基因后的果蠅體內[7];(3)建立一個包含Cas9-sgRNA的轉基因模型[8]。根據比較,Shih-Ching Lin得出了建立生物模型更為高效的結論。Gratz SJ等人還嘗試將該系統與Cre-loxP系統聯合使用,篩選效率更高。該系統關鍵在3xP3-RFP基因,相比于過去的基因插入技術,Cre-loxP與CRISPR/Cas9聯用能有效提高基因編輯的成功率,為解決脫靶率高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手段。Honglun Bi等人[9]以鱗翅目害蟲斜紋夜蛾為研究對象,利用Cas9對其Slabd-A基因進行編輯,最終成功地抑制了該基因的表達。他們發現,對幼蟲生長相關基因的編輯對害蟲起到致命的作用。并且研究還開創了一種有效的顯微注射方法,在注射后,死亡率大大提升。endprint
近期,主要由埃及伊蚊傳播的寨卡病毒在南美,尤其在巴西大爆發。目前生物技術公司Oxitec已經研發出轉基因蚊子。他們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將Oxitec基因插入蚊子體內,使得其后代未成為成蟲就死亡。轉基因的埃及伊蚊在被放入野外后與雌蚊交配,產生的后代無法活到成年。該公司試驗點的蚊子能減少90%。這是直接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到害蟲防治領域的一次嘗試,其結果顯示基因編輯作為一種新的害蟲防治手段具有可行性。
3 基因編輯技術在害蟲防治方面的應用前景及問題
基因編輯技術,尤其是CRISPR/Cas9為昆蟲學家提供了一種控制害蟲的新方法。通過基因編輯技術能產生新基因型或產生與其他昆蟲相似的基因型。在對蚊子的研究中,研究者一直在尋找一種消除或改變蚊子表現型的方法[10]。Galizi R等人[11]利用核酸內切酶表達具有組織特異性和階段特異性的基因,表達該基因的雄性按蚊產生的后代都為含Y染色體的雄性。由此形成了一個性別比例失衡的系統,有效降低了按蚊的種群數量。基因編輯的目的也可能是改變害(下轉第42頁)(上接第51頁)蟲的表現型,使之無害。另外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究害蟲基因功能,發現的殺蟲劑靶標,也是行之有效的害蟲防治策略之一。
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于害蟲防治上具有很大的潛力,但一項技術被用于實踐還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1)是否有相應的技術將此系統遞送到特定的細胞,并在特定的階段得到表達。(2)目標物種能否控制交配和篩選過程并進行基因分析。
目前,基因編輯技術缺乏成功的實踐范例以及能廣泛使用的框架。在一些范例中,最終并沒有產生基因突變,未得到預期的效果[12]。對于基因編輯技術,不僅要考慮其有效性,還要考慮對環境帶來的影響。這些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 結語
利用生物手段對害蟲進行控制能有效解決抗藥性和化學農藥產生的污染等問題,可能是未來害蟲防治的主要手段,而基因編輯的效果已在研究階段得到了很好的驗證,相信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該項技術存在的問題能得到解決并廣泛應用到害蟲的防治中。同時,我們認為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與常規的化學農藥聯用,在害蟲防治中共同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Merlin C,Beaver LE,Taylor OR,Wolfe SA,Reppert SM.Efficient targeted mutagenesis in the monarch butterfly using zinc-finger nucleases[J].Genome Res 2013,23:159-168.
[2]McMeniman CJ, Corfas RA, Matthews BJ, Ritchie SA, Vosshall LB. Multimodal integ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sensory cues drives mosquito attraction to humans[J].Cell 2014, 156:1060-1071.
[3]Beumer KJ, Trautman JK, Mukherjee K, Carroll D. Donor DNA utilization during gene targeting with zinc-finger nucleases[J]. G3-Genes Genomes Genetics 2013,3:657-664.
[4]Xu J,Wang Y, Li Z, Ling L, Zeng B, James AA, Tan A, Huang Y.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 (TALEN)-mediated female-specific sterility in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J]. Insect Mol Biol 2014, 23:800-807.
[5]Basu S, Aryan A, Overcash JM, Samuel GH, Anderson MAE, Dahlem TJ, Myles KM, Adelman ZN. Silencing of end-joining repair for efficient site-specific gene insertion after TALEN/CRISPR mutagenesis in Aedes aegypti [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 112:4038-4043.
[6]Gratz SJ, Ukken FP, Rubinstein CD, Thiede G, Donohue LK, Cummings AM, OConnor-Giles KM. Highly Specific and Efficient CRISPR/Cas9-Catalyzed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in Drosophila[J]. Genetics 2014, 196:961–971.
[7]Gratz SJ, Cummings AM, Nguyen JN, Hamm DC, Donohue LK, Harrison MM, Wildonger J, OConnor-Giles KM. Genome engineering of Drosophila with the CRISPR RNA-guided Cas9 nuclease[J]. Genetics 2013, 194:1029-1035.
[8]Kondo S, Ueda R. Highly improved gene targeting by germline-specific Cas9 expression in Drosophila [J]. Genetics 2013, 195:715–721
[9]Honglun Bi, Jun Xu. CRISPR/Cas9-mediated targeted gene mutagenesis in Spodoptera litura J]. Insect Science, 10.1111/1744-7917.12341. (2015)
[10]Burt A. Heritable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insect vectors of disease [J]. Philos Trans R Soc B Biol Sci 2014, 369:20130432.
[11]Galizi R, Doyle LA, Menichelli M, Bernardini F, Deredec A, Burt A, Stoddard BL, Windbichler N, Crisanti A. A synthetic sex ratio distortion system for the control of the human malaria mosquito [J]. Nat Commun 2014, 5:3977.
[12]Araki M, Nojima K, I shii T. Caution required for handling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y [J]. Trends Biotechnol 2014, 32:234-237.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