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東
【摘 要】近年來,隨著中國民航業的高速發展,航班密度的不斷增加,導航、雷達、自動化、地空通信等空管設備的正常運行,對保障飛行安全顯得越來越重要。而這些設備數據在幅員遼闊的祖國疆域傳輸的穩定,就要靠一個穩定的傳輸網絡完成,本文將介紹一下我民航中南空管局所使用的傳輸網絡概念。
【關鍵詞】接入網;數據傳輸;接口
1 傳統用戶接入網
傳統用戶接入網如上圖所示。它介于本地交換機(業務節點)到用戶終端設備之間,主要完成交換機與用戶終端之間信號的傳送。用戶所享有的各種業務由交換機(業務節點)負責提供。
接入網在電信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今后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首先,它是電信網中最大的部分,它的建設費用占建網總費用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接入網直接面對廣大的用戶和各種應用系統,是完成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業務的必經之路,它的質量和性能直接影響電信網的發展;因此,它是當前信息通信領域中高新技術競爭最激烈和發展最快的部分。
2 傳統接入網存在的問題
現代電信技術日新月異,傳統的銅纜接入網存在的問題已日益突出。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第一,隨著集成電路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交換機的單局容量已足以服務較大范圍的用戶,而傳統接入網的接入半徑一般小于5Km,限制了交換機的覆蓋范圍,不符合少局所、大容量、廣覆蓋的發展策略。
第二,傳統的銅纜接入網多采用模擬信號,工作頻帶窄,難以滿足用戶對數字化、寬帶化、綜合化業務的需求。
第三,采用傳統的銅纜接入方式,從業務節點到用戶終端需要鋪設大量的銅纜,平均每個用戶約需3Km的雙絞銅線。同時,為了提供一定的靈活性,在系統建設初期鋪設的電纜數量往往遠大于實際連接的用戶數,而單個用戶的話務量又很低,電纜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傳統接入網的投資大,維護困難,經濟性差。
3 現代接入網的概念
為了解決傳統接入網存在的問題,一個合理的方案是在接入網系統中引入傳輸和交叉復用設備。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標準部(ITU-T)的建議,接入網的定義如圖1-2所示。
接入網由業務節點接口(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和用戶網絡接口(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之間的一系列傳送實體(如線路設備和傳輸設施)組成,是為電信業務提供所需傳送承載能力的實施系統,可通過管理接口(Q3)實現配置和管理。
顯然,用戶終端通過用戶網絡接口(UNI)連接到接入網;接入網通過業務節點接口(SNI)連接到業務接點(SN); 原則上對接入網可以實現的用戶網絡接口(UNI)和業務節點接口(SNI)的類型和數量沒有限制。接入網(AN)和業務節點(SN)通過Q3接口連接到電信管理網(TMN)。各網絡實體之間的相互連接關系如圖3所示。
3.1 業務節點接口(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接入網的業務側接口。對不同的用戶業務,要提供對應的業務節點接口(SNI),使之能與交換機連接。交換機與接入網是通過V5接口連接的。
V5接口的出現使本地數字交換機的數字用戶接口有統一的標準,有利于數字用戶線傳輸系統與交換機用戶電路的綜合,并方便寬帶業務的發展。
3.2 用戶網絡接口(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接入網的用戶側接口。用戶網絡接口(UNI)應支持各種業務的接入,如模擬電話接入,N-ISDN業務接入,B-ISDN業務接入,以及數字或模擬的租用線業務的接入。對不同的業務,采用不同的接入方式,對應不同的接口類型。
3.3 維護管理接口(Q3)
在接入網局端設備上應能提供維護管理接口,以便對整個接入網進行有效的管理。該接口將來應符合Q3協議標準,以便能接入TMN并實現多廠商環境下管理系統的兼容性。目前,尚未在實際中應用,而是采用廠家自己的網管系統。
FA是靈活接入(Flexible Access)的英文縮寫;“16”表示典型應用中,每個ONU提供1~16個E1。
【參考文獻】
[1]HONET FA36 WLZX-QW-JSS-27 Maintenance Manual.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