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林芝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以及現代教育的發展,微課成為打造中小學高效課堂的重要工具之一,給中小學現代教育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已被眾多教師重點關注并應用于實際教學當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在結合筆者小學課堂中微課的應用經驗,對采用微課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方法和策略進行簡單探討,以此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微薄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設計;高效課堂;創設策略
語文是小學階段培養學生漢語言知識和人文素養的基礎課堂,更肩負有文化傳承以及學生精神塑造的重要責任。但是目前多數小學語文教學仍然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無法有效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隨著近年來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基礎現代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被應用于中小學課堂中,其中微課已成為中小學教師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模式之一。
一、巧設微課,對知識點進行準確挖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設計好微課,才能夠開展“翻轉課堂”。正如我們所知,微課程主要是告訴學生挖掘什么知識以及在哪里進行挖掘,并監督學習這一過程。因此,在對微課進行設計時,要遵循教學的認知規律,要合理的對知識點進行選擇,并對其進行科學分析和處理,來大大提高小學語文的學習效果。如在講S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這篇課文時,“潮來時”這部分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感受錢塘江潮的壯觀景象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于是我制作了微課《壯觀的錢塘江潮》。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達到“入境”的效果;接著播放潮來時的視頻,第一次整體觀潮,讓學生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視頻,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微課的運用,視聽結合,聲像并茂,使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的輕松氣氛中解決了重難點知識。
二、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寶貴時間。如上文述及,微課使課堂教學的時間集中于5~10分鐘,但這并不表示整堂課的時間縮短,只代表教師講解的時間縮短。這種特殊性正是微課教學的巨大優勢,其帶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探究和練習,讓學生的主體性能夠得到更大的發揮。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就需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也就是要在集中講解后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對微課教學的重點進行吸收,要通過有效的探究、交流和討論建構更加完整清晰的知識體系,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以《桂林山水》這一課的教學為例,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是課文中豐富的修辭手法以及動人的景物描繪。教師利用微課集中講解了各種修辭手法,也對課文的寫景方法進行教導。當微課結束后,教師應該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和吸收,要讓學生再一次閱讀課文,將所吸收的知識返還于課文,以此增加學生的認知。
此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收獲,并探究自己的疑問。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校園風光”為主題完成一段簡單的景物描寫,需要借鑒這篇課文中的景物描寫方法和修辭手法。
在此過程中,學生就需要在小組中突出自己的主體性,需要學生分享自己的收獲,并參與到討論與交流中。這就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緊湊,也迎合了新課程標準,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真實的收獲。
三、利用微課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實現基礎知識的教學,還要在教學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探索精神等,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仍然沒有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引起重視。如在《趙州橋》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趙州橋的圖片,讓學生總結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在學習完課文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座橋,讓學生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對于勇于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教師應該從理論、技術方面加強學習
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師大多是從中等師范學校或者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很多人缺乏專業的電腦應用知識、多媒體編輯知識和視頻制作技術,很多時候不能區分微課課件和多媒體課件的區別,更談不上具體的應用。因此,學校應該重視教師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引導教師清楚地了解微課的本質和制作要點。
目前,很多小學配置了專門的多媒體教室和多媒體設備,但是具體應用上只限于機房教師或者計算機教師,而多媒體教室也是在課堂應用或者領導檢查的時候打開,平時很少組織學習應用。所以一定要加強教師技術提升工作,應該向他們全天候開放微課設備。
五、利用微課的多樣化來打造高效課堂
在教授新課時可以設計講授類的,這樣可以直接明了地讓學生接受。在鞏固所學知識時設計問答類的,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檢查知識,這樣針對性強,效果明顯。在突破難點時設計演示類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實驗,或通過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認識。有些課程的理解,可以通過表演類的微課,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戲劇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現,以達到學習交流和深刻領會的目的,培養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微課的多種形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主意識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大增,當然學習的效果也就可以預見,高效率的課堂也將會打造成功。
六、結語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微課程的優勢,為鞏固學生所學課本知識和突破教材重難點提供幫助。微課程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并以此原則為前提幫助教師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也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之間交流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微課程教學應受到廣大教師的大力推廣,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秀梅.小學語文微課教學設計的相關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6(12).
[2]郭曉麗.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
[3]蔣銳嫻.小學語文實施微課教學的策略探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