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長歌
科學家幫助傷口愈合有妙招
編輯// 長歌

《美國化學學會?納米》雜志報道,科學家研究了一種包裹薄荷糖和肉桂的抗菌復合物小膠囊,該膠囊既能殺死生物膜也能積極促進傷口愈合。研究顯示被稱為生物膜的傳染性細菌菌落對慢性傷口和醫療器械會產生嚴重的衛生問題,并且很難治療。研究人員表示,該膠囊可以進行局部抗菌治療和消毒。
據美國“健康建議”網站報道,香水的功效不僅限于改善體味,還有助于抵抗衰老、促進傷口愈合。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當暴露于檀香味道的環境中時,皮膚上的嗅覺感受器就會被激活,而且能促進皮膚細胞增殖和傷口愈合。波鴻魯爾大學細胞生理學系丹妮拉?巴斯博士和漢斯?哈特博士是該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他們表示,該研究成果有助于為研發新藥和美容產品提供參考,改善現有的美容技術。
此前的研究發現,人類的鼻子、生殖細胞、前列腺、腸道和腎臟等都分布有嗅覺感受器。而該項研究表明,構成皮膚最外層的角朊細胞也分布有嗅覺感受器。因此,皮膚也能感知味道。通過對皮膚的嗅覺感受器“OR2AT4”進行深入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檀香味道能激活“OR2AT4”,進而構建起一種依托鈣離子的信號通路。該信號通路起到促進皮膚細胞增殖和加速擴散的作用。該研究還發現,皮膚內還有其他的嗅覺感受器。
哈特教授表示:“研究結果表明皮膚嗅覺感受器具備治療和美容的潛在可能性。”但是在進行深入研究之前,這種“香味療法”要謹慎使用。該研究發表在美國《皮膚病學研究期刊》上。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的身上出現傷口后,只要用筆把內心的壓抑和復雜心情寫出來,就能有效加快傷口愈合的速度。專家指出,這一方法之所以能使傷口得到快速愈合的原因是當人把積壓在心里的情感通過書寫宣泄出來后,身體免疫系統的運作功能就會增強。
科研人員指出,利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節省很多開支,而且能取得有效的治療效果,所以在治療外傷時可嘗試該法。有36人參加了臨床實驗,研究人員把他們分成兩組,每組18人,第一組寫出生活中的痛苦經歷,另一組只寫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情。實驗連續進行3天,而且每天參與者都要堅持寫20分鐘。

兩周后,研究人員對36位患者的傷口進行檢查,結果發現,第一組患者的傷口愈合速度比第二組快。
領導這個科研項目的倫敦國王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的斯科特表示,研究證明:情緒的宣泄與傷口愈合速度存在直接聯系。長期以來,心理學家都認為,患者的精神壓抑程度對手術后的康復速度有很大影響。
皮膚有傷口時,一般人都害怕出汗,生怕汗液弄臟了傷口。可發表在《美國病理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卻發現,適當出點汗,反而能讓傷口愈合更快。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選取了31名志愿者,用激光器讓其皮膚產生小傷口,并在一周后提取傷口的皮膚活體組織進行檢查。結果發現,在創傷形成四天之后,小汗腺所產生的新生細胞出現明顯增加。進一步研究發現,小汗腺含有一種能夠制造干細胞的物質,在修復創傷時能夠“招募”新生細胞,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
研究領導者羅蘭?里蒂博士表示,人體的小汗腺數目眾多,而通過激活其功能修復傷口,是人類特有的生理功能之一。進一步找到該過程的關鍵性物質,有望開辟治療外傷的新方法。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氧氣對傷口愈合也有明顯幫助,恰當使用氧氣可能給患有褥瘡和潰瘍病的患者帶來福音。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的醫生把事先準備好的裝有純氧氣的袋子系在傷口上,每天持續90分鐘,連續進行4天,然后停止3天。如果看到傷口有愈合的良好勢頭,研究人員就繼續使用這種方法。最后,研究人員發現,在氧氣的作用下,四分之三的傷口的愈合速度有所提高。研究還發現,使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手術后不能痊愈的傷口愈合機會明顯增加,對手部或者是腿部潰瘍的治療也有幫助。雖然褥瘡是最難全面康復的一種癥狀,但用此方法可以使成功率升至44%。醫生指出,用純氧氣治愈傷口可以大大降低瘡疤形成的可能性。
醫護人員認為,經過研究發現,該方法對在意外中皮膚受到傷害的患者會有顯著效果。錢登?森醫生表示,利用氧氣治愈創傷是非常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有大規模的意外事故發生,還可以用它對很多人進行治療。
由以色列公司發明的一款手持設備能進行傷口封閉,消除手術瘢痕。該設備探頭能發出氣體束從而進行封閉和治療皮膚割傷。
這一發明意味著術后縫合傷口這種方式的終結,并且術后將很少留下疤痕。
以前術后由于用線縫合傷口,血液會從縫隙內流出,同時傷口很有可能感染。術后的瘢痕修復過程雖然能夠將傷口修復,不過由于瘢痕修復機制與組織正常愈合不同,在傷口愈合后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留下瘢痕。
以前也有人嘗試使用外科膠和激光進行傷口縫合。不過很多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原因是激光的溫度很難控制,在進行傷口封閉時溫度不是過高就是過低,無法很好的封閉切開的組織。
該設備是利用氣體的帶電形態——等離子進行傷口封閉。熱等離子氣體通常用于外科器械的消毒。以前之所以未用其進行傷口封閉是由于其溫度太高。當等離子氣體放電時溫度高達20000℃,甚至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高。不過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試驗出冷等離子,溫度在35℃~40℃左右,能夠安全應用于人體。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靶向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的療法也可以用來幫助受傷的皮膚加快修復,該發現提供了一種可用來加快急性和慢性傷口愈合的潛在方法。
僅在美國慢性傷口就影響了超過650萬人,每年需要花費約500億美元來治療這些疾病。為了滿足這種緊急的、實際的需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癌癥治療藥物,稱為BRAF抑制劑。這些藥物通過阻斷黑色素瘤中的突變基因從而迅速縮小腫瘤。無論是加快手術后恢復速度還是減少治療癌癥和其他疾病引發的相關皮膚不良反應,該療法都可以加快傷口的愈合過程。
發表于國際雜志《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曼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40名志愿者進行研究,揭示了電刺激如何加速傷口的愈合。
研究人員對40名志愿者進行了傷口愈合的研究,相關研究或為開發新型設備或療法來加速治療傷口愈合提供幫助。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在每個志愿者的兩只手臂上分別制造產生半厘米大的無害傷口:其中一個傷口只作正常包扎處理,任由其自然愈合;另一個傷口則在半個月內,逐步完成總長兩小時的電擊療法。
研究發現,在電擊傷口的下方,產生了大量的新生血管。研究人員認為,電擊誘發了人體內的生長因子和免疫細胞的釋出,最終使得傷口愈合得更快速。
據印度新德里電視臺網站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研發出一款新型高科技材料,可通過發電顯著加快傷口的愈合。
報道指出,在失重的外太空,血液在人體內的流動和在地球上存在天壤之別,傷口在外太空愈合極其緩慢。而外太空的生存風險、航天投入巨大,因此,能夠在外太空讓傷口迅速愈合尤為重要。
新型高科技材料為聚偏二氟乙烯(PVDF),它的應用十分廣泛,包括愈合傷口。當聚偏二氟乙烯與其他表面(包括人體皮膚)接觸時,會產生少量電流。實驗證明,少量電流有助于加快傷口愈合。
巴西圣保羅大學醫學系一科研小組的研究表明,用從骨髓中提取的間葉干細胞治療燒傷,可促進嚴重燒傷導致的傷口的愈合。
在實驗中,科學家將三度燒傷面積達40%的老鼠分成兩組進行治療,其中一組老鼠接受干細胞治療,另一組則沒有。結果顯示,60天后,接受干細胞治療的老鼠的傷口幾乎100%愈合,而對照組只有80%的老鼠傷口愈合。
該研究項目負責人卡洛利娜?卡里亞里說,效果在于使用了間葉干細胞,其可促使諸如骨骼、軟骨、肌肉、真皮等亞麻類胚性細胞產生。雖然目前并不確切了解干細胞在老鼠體內的作用原理,但研究人員推斷,這些經過干細胞治療的老鼠呈現出很多組織微粒,并且受傷處出現血管,這些均有助于傷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