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淑娜
“十一五”時期環保投入的宏觀經濟影響
邸淑娜
國民經濟的發展,環保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與此同時,國家加大對環保投入的力度,環境保護在短期和小范圍內可能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并不構成主要因素,隨著環境治理的不斷深入,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促進性作用也會明顯地表現出來。本文將通過對“十一五”時期環保投入的模型建立進行分析,進而對環保信息處理以及“十一五”時期環保投入的宏觀經濟影響進行闡述,以供參考。
環保投入作為我們國家公益性的一種投入類型,其主要是改善環境以及防治大氣污染,從目前我們國家環保投入的現狀上看,在投入資金上還存在較大的空缺,因此,適當的加大資金投入不僅能夠取得良好的環境效益,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促進經濟水平的提高。
建立環境—經濟投入產出表。在傳統的環保投入產出的基礎上,需要建立起全新的環境—經濟投入產出表,具有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第一,在環保產出過程中,將投資產品進行有效拆分,比如說服務與產品;第二,在對于環境污染的虛擬部分進行有效的拆分,比如說大氣污染與治理、水源污染與治理等等。
建立玩完善的經濟影響分析模型。第一,建立環保投資經濟影響分析模型。環保投資經濟影響模型主要包括兩種主要的類型形式,即擴展模型以及基本模型,這兩種模型主要的區別主要在于居民消費是否對其有著一定的誘發性影響。基礎模式主要研究的課題是環保投資對于國民經濟的、就業以及居民收入的主要影響性作用。擴展模型主要重點研究的是在生產領域上,環保投資造成產出增加對國民經濟的間接與直接的影響性作用,這里不包括居民環保消費增加對生產企業的主要影響。
第二,建立環保運行費經濟影響模型。所謂的環保運行費,其主要是指在環保的基礎上,將部分投入到化學試劑、電力消耗以及氣態材料的消耗上,其目的是增加生產消耗,這樣將會兩個方面影響:第一,降低稅收、勞動報酬以及增加值,對國民的發展起到抑制性作用,第二,加快設備制造、電力等相關企業的發展步伐,擴大內需的同時,對宏觀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性作用。
直接影響:從我們國家宏觀經濟的總產出現狀上看,環保運行費主要指的是使用的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從平衡關系角度上說,其產出的總量未發生明顯的變化。
間接影響:其主要指的運行費所消耗的中間部分主要用于設備維修、電力購買等產品與服務的投入上,不僅能夠推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步伐,而且對部門的產出也起到促進性作用。
誘發性影響:其主要是除去經濟漏損所產生的環保性費用以及居民消費對總體產出所產生的誘發性影響作用。

根據我們過相關環保統計數據研究中不難看出,環保投資主要包括(1)城市基礎環保設施建設與投資,主要包括市容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城市排水等方面;(2)工業污染的投資與治理,主要指的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污染的企業對于污染物的投資與治理上,包括固廢、廢氣以及廢水的投資與治理上;(3)“三同時”環保投資與治理,主要包括新建設的、擴建以及改建的工程項目與主體工程項目進行投資與使用的污染治理。為了能夠對其進行簡化計算,可以將其有效地劃分為綠化類、固廢類、廢氣類以及廢水類的環境治理。
環保投入的宏觀經濟抑制性作用。在市場不穩定的情況下,由于受到稅收、就業等相關因素的影響性作用,地方政府為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各企業的發展,大多數企業項目都是在建設的過程中,進行相關的環保設施建設,從而造成環保欠賬性問題的出現,在十一五期間,國家對環保問題重視程度加強,各企業對此措手不及,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經濟的增長。
環保投入的宏觀經濟促進性作用。在“十一五”期間,我們國家加大了環保資金投入的力度,從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式上看,雖然環境問題在短時間內會對國民經濟產生一定的負面行影響,通過對環境治理上看,環境對經濟發展有著優化以及貢獻性作用,大氣行動計劃、水行動計劃的實施對產業結構具有明顯優化作用,火電、鋼鐵、水泥、化工等高污染行業比重顯著下降,涉及大氣、水治理的高新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比重將有所上升。加強環境保護,是產業升級的綠色驅動力。
綜上所述,在十一五期間,我們國家對于環保的投入在一定促進社會就業、增加居民收入以及拉動經濟的發展等方面做出巨大的促進性作用,但是,由于環保投入對產業結構會產生波及性影響,因此,合理地進行產業環保投入評估,對宏觀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正面作用。
(作者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保定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