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會芳
“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研究
舒會芳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精準扶貧作為我國當下扶貧計劃的關鍵點已經引起了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精準扶貧是通過運用合理、有效的程序,對不同貧困區域的地理環境以及貧困農戶的情況,采取精確識別、精確幫扶和精確管理。本文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詳細分析與研究,提出了關于“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研究的對策與建議。
在“十三五”期間,對于如何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以及扶貧辦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意見》對深入推進新形勢下金融扶貧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部署。目前,我國正在不斷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并且對金融扶貧方式努力創新,在這個大趨勢下,農村扶貧正在向“互聯網+”方向靠攏。
“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問題。
“互聯網+”是一種以現代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型經濟形態,而“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目前,“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面臨著很好的機遇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2015 年,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改善偏遠地區網絡設施,以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的工作要求;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 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利用互聯網平臺助推脫貧,由此可見,國家和政府對此給予了大幅度的支持。此外,“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也存在很多的問題,首先是我國的貧困地區覆蓋范圍比較廣,貧困人口也多,例如湖南省在2016年初,全省仍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65萬,貧困村8000個,邵陽市、懷化市及湘西州的貧困人口都還在50萬以上,這為互聯網金融機制覆蓋全國范圍的貧困人口增加了管理難度和風險。其次是“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認知度不足,因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時間并不長,貧困地區的教育也相對落后,這使很多貧困人口對互聯網金融的了解不多。再次是農戶網絡交易數據積累不夠,現在農村互聯網的應用雖然有所提升,但農戶的網上交易量并不大且交易種類也較單一,這便不能滿足支撐大數據技術的需求。此外,我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以及農村網絡借貸平臺存在的政策風險等也是阻礙
構建農村金融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互聯網+金融”模式是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之上開展的,所以必須要匯聚農戶數據,建立農村金融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這不僅能為互聯網金融風險定價提供科學的依據,還能促進“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的持續發展。這需要由政府統籌規劃,搭建包含多種數據的農村金融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其內容不僅要對農業全產業鏈和農村電商等交易數據信息有所涉及,更要涵蓋工商、稅務以及土地等各個政府部門的涉農信息。

完善農村“互聯網+金融”法律與監管。首先是要建立各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以此來加強協同配合和聯合執法的能力,因為互聯網金融違法犯罪活動具有跨地域、跨行業以及隱蔽性強等特點,所以加強協作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是政府要加快出臺互聯網金融監管條例,以此來使執法部門有法可依,還要對中央和地方的監管職責予以明確,避免引發監管博弈。
全面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首先必須要構建農戶信用信息數據庫,完善農村電子信用檔案建設,積極進行農戶信用評價工作。其次,要提升農戶的金融信用觀念和風險意識,對失信行為加大懲戒的力度。再次,要增進市場化和多元化征信機構的培育,要制定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征信標準,建立互聯網金融征信子系統,并接入互聯網金融征信機構的信用信息。
加強“互聯網+金融”與農業產業融合。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強調加快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力爭到2020年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7%、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2%、信息進村入戶村級信息服務站覆蓋率達到80%。因此,“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的模式必須要與農業產業需求融合起來,才能更好的發揮其積極的作用,我們必須要具備跨行跨界的思維,最大程度的增進互聯網金融與農業產業的跨界融合。隨著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在農村的推廣和應用,使農民的日常生活逐漸向網絡化的趨勢靠攏,我們可以使“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傳統農業在融合后進一步升級,創建“互聯網 + 金融 + 農業產業”一體化的農業產業鏈金融。
創新農村“互聯網+金融”合作模式。“互聯網+金融”扶貧是技術創新驅動的一個新的業態模式,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兩者是共融互補的關系,互聯網金融必須和傳統金融有效地合作起來才能更好地改善落后的農村金融生態,也才能滿足目前農村金融多層次和多元化的要求。2016年,湖南移動積極改善偏遠地區的通信和信息化,在湘西自治州承擔579個行政村的通寬帶建設任務,總投資8151萬元,由此可看出,農村“互聯網+金融”合作模式的創新需要政企攜手,政府要發揮好主導作用,進一步促進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而將“互聯網+金融”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既符合了我國對扶貧攻堅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為扶貧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我們不僅要敢于抓住機遇,也要理智的看待“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推進“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研究的相關對策,進而有效地促進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帶動貧困地區的人民邁向富裕之路。
(作者單位:懷化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省懷化市社科聯課題:2017年懷化市社會科學成果課題《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研究》(編號:HSP17YBZC10) 參與者:王聰田 鄔國盛劉新貴 汪玉波 胡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