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農牧局 彭曉英
林州市秸稈禁燒工作及綜合利用
林州市農牧局 彭曉英

河南省農村能源環境保護總站 主辦
近年來,大氣污染日趨嚴重,夏秋季節,秸稈焚燒更是加重了區域性霧霾天氣,影響交通,甚至引起山林大火。強化措施禁燒秸稈是林州市農牧局工作的重點,本文主要闡述林州市秸稈禁燒工作措施及其綜合利用,以便為完善政策措施、解決秸稈焚燒問題提供參考。
2016年,林州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在上級領導的嚴格督導下,秸稈禁燒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秸稈綜合利用實中有新,上級政府督導組對林州市的做法及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取得的成效,得益于林州市采取的禁燒措施,具體如下:
林州市高度重視秸稈禁燒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安陽市秸稈禁燒工作會議精神和文件要求,及時召開了全市秸稈禁燒工作會議,進行周密安排布置。一是成立了由市長任指揮長,分管市委常委任副指揮長,相關市政府領導為副指揮長,市農牧局、環保局、公安局、交通局、氣象局等部門為成員的秸稈禁燒工作指揮部,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明確了各部門職責,有力地促進了秸稈綜合利用,實現了秸稈的資源化、商品化的利用。二是明確了各鄉鎮作為秸稈禁燒工作的主要責任人,要求各鄉鎮制定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迅速召開動員會進行部署、發動,將工作目標任務落實分解到各個村、各個社區,明確具體責任人。農牧局、各鄉鎮(街道)也成立了多個督查組,層層督查,環環相扣。多個督導組形成聯動,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問責,在全市形成了無縫隙、全天候的督查格局。
林州市按照“橫幅標語抬頭見,戶戶發放通告書,禁燒宣傳到田間,晝夜巡查不間斷”的要求,及時發放了《通告》,并在林州電視臺進行播放滾動字幕。各鄉鎮采取張貼標語、懸掛橫幅、流動宣傳車巡回宣傳等方式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宣傳焚燒秸稈破壞生態環境,污染大氣,威脅道路交通安全,導致土壤板結、降低肥力等危害。2016年,林州市共計懸掛橫幅3000條,發放宣傳單60 000多張,沿路懸掛禁燒旗幟800面,出動宣傳車100輛,發送禁燒快訊500多條。通過立體式系統宣傳,力爭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順利開展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在2016年的禁燒過程中,鄉鎮、村(社區)、組網格責任人實行24 h巡查和值班制度,實行人盯人、人盯地,加強協調配合,嚴防死守。
林州市共設置瞭望監控點94個,在各個觀察點都用上了高倍望遠鏡,實現了對全市麥收區、片、點的全監控。同時投資2000萬元在各鄉鎮(街道)安裝183個監控攝像頭,藍天衛士的安裝實現了全天候、多方位、無死角監控,人防和技防相互補漏,確保了危情的及時發現,快速處理。
一是鼓勵養殖大戶進行秸稈青儲,按青儲30元/m3進行補貼,目前已青儲大約20萬t。二是鼓勵農民購買秸稈還田機、打捆機等農業機械,促進秸稈還田,農機部門對農機進行補貼。三是各鄉鎮(街道)因地制宜,制定獎補政策,鼓勵農業園區漚制農家肥、秸稈粉碎還田,并每667 m2給予10~40元的補貼。秋季秸稈還田面積2萬hm2,打捆利用約0.82萬t,有力促進秸稈的綜合利用。四是各鄉鎮(街道)對轄區內道路兩側、田間地頭等可視范圍內的秸稈免費清運,集中處理。
為促進禁燒工作的開展,按照省、市要求,林州市2016年對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嚴格考核獎懲。對失職、瀆職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市政府將給予相應責任追究,并扣繳鄉鎮(街道)財政資金。
(一)以秸稈焚燒起火點數為依據,鄉鎮(街道)為單位,每一個起火點,市財政扣繳相關鄉鎮(街道)財政資金10萬元,扣繳資金主要用于全市秸稈禁燒先進鄉鎮(街道)的獎勵和綜合利用工作,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二)發生“前三把火”的,除給予經濟處罰外,鄉鎮(街道)分管領導在市新聞媒體做檢查,由市監察局對上述責任人員進行約談。
(三)凡發現1個以上著火點的,除給予經濟處罰外,由市政府對所在鄉鎮(街道)通報批評;3個以上著火點的,除給予經濟處罰外,由市政府或市紀檢監察部門約談所在鄉鎮(街道)分管領導;5個以上著火點的,除給予經濟處罰外,市政府約談所在鄉鎮(街道)主要領導。
(四)被省政府或省有關部門通報1次的,或省級媒體曝光1次的,林州市政府將對事發地所在鄉鎮(街道)扣繳資金80萬元,鄉鎮(街道)分管領導在市新聞媒體做檢查,對主要領導進行約談。若再次被通報或曝光的,除給予經濟處罰外,建議按程序免去鄉鎮(街道)分管領導職務,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在市新聞媒體做檢查,市政府對上述責任人員進行約談。
(五)對組織不力、焚燒面積較大、火點較多、問題較嚴重并造成惡劣影響的,除扣繳資金外,市政府對事發地所在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責任追究,并建議按程序免去事發地所在鄉鎮(街道)主要領導職務。
林州市通過政策激勵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通過加大懲罰力度倒逼秸稈焚燒行為的改變,將處罰的“堵”和給出路的“疏”有機結合,增強了農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使林州市秸稈禁燒工作和綜合利用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