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李軍安
花生病害防控新技術
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李軍安

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河南省農業干部學校
河南省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
此類病害主要是引起子葉、胚軸、根部、莖基部的腐爛,進而引起不出苗,幼苗甚至成株期矮小、萎黃、倒伏、枯死等癥狀。花生莖腐病在種子發芽和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根莖部和莖基部發生最重。發病植株拔起時往往在地表處發生折斷。花生根腐病從發芽出苗至后期都能發生,以開花結果期特別是盛花期發生最重。出苗前引起爛種爛芽,幼苗期引起死苗,成株期可引起根腐、莖基腐和莢果腐爛。根部癥狀主要是濕腐和干腐兩種。濕腐是皮層腐爛,只剩木質部;干腐是主根變褐皺縮,側根少而短,拔出時主根像一根老鼠尾巴。
由腐霉菌、鐮刀菌、絲核菌、根霉菌、黑曲霉菌、色二孢等引起。病菌存在于土壤、病殘體和種子中,遇合適條件侵染種子、幼芽、根部而發病。種子霉捂變質、藥劑拌種不當、播種過深、行間郁閉、低洼積水、多年重茬、施用未腐熟有機肥、地下害蟲嚴重、早春低溫多雨、夏季高溫高濕、早秋多雨多霧等條件容易發病。
1.與禾本科作物3~5年輪作,最好水旱輪作。
2.深耕細耙,起壟栽培,地膜覆蓋。
3.有機肥充分腐熟,化肥配比合理。
4.完善排灌系統,保證雨過田干,防止澇漬。
5.花生在收獲時要晴天起收,及時曬干;儲藏期要經常翻曬防止受潮變質;播種前帶殼曬種2~3 d,再剝殼選種,淘汰變色、破損、霉變籽粒,選擇粒大飽滿、皮色鮮艷的籽粒播種。
6.預防措施:每100 kg種子用2.5%適樂時懸浮劑200~400 mL,使用時將適樂時用1000~1300 mL清水稀釋,再倒入種子上面,攪拌均勻,成膜后即可播種。一般田塊可增長15%~20%,重茬年數多的重病田可增長30%以上。
此病多發生于中后期,病菌從靠近地面的莖基部侵入,形成暗褐色軟腐,長出白色絹絲狀菌絲。高溫高濕情況下,菌絲迅速上下蔓延,莖稈、地面遍布菌絲層,覆蓋菌絲層的莖稈部位腐爛變色,地上部葉子逐漸變黃枯死;地下的果柄、莢果和果仁逐漸染病,變褐腐爛,覆蓋白色菌絲層。干旱時,地上部沒有明顯的大片白絹狀菌絲,只向地下部擴展危害。菌絲層中后期形成白色、大小不一的菌核,逐漸變為黑褐色。
土壤和病株攜帶的菌核和菌絲體是病菌的來源,以田間靠流水、農事操作、菌絲沿地表生長延伸等方式傳播。高溫高濕病害發生適宜溫度為25~32 ℃,土壤含水量40%~50%,空氣濕度 90%~100%。直立型品種比蔓生型品種容易感病,果殼較厚品種莢果染病較重。連作田、地膜覆蓋、土壤偏酸、沙質土壤等適宜發病。
1.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漚糞。
2.深耕改土,將菌核翻入土中殺死。
3.與小麥、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
4.春花生適當晚播,增施鋅肥、鈣肥和生物菌肥。
5.適時化控,防止徒長和田間郁閉。
6.種植抗病品種,如白沙1016。
7.化學除草時,選用三氟羧草醚(雜草焚)、乙氧氟草醚(果爾)等藥劑可抑制白絹病發生。
8.藥劑拌種:每100 kg種子用噻呋酰胺有效成分7~30 g拌種;也可用種子質量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9.藥劑噴淋:發病初期用24%噻呋酰胺懸浮劑900倍液或85%三氯異氰脲酸可溶性粉劑700倍液噴淋莖基部;也可用40%菌核凈1500倍液,或丙環唑、戊唑醇、速克靈、苯菌靈等1000倍液灌根或噴淋。
此病為害葉片、葉柄、莖稈、子房柄等;新葉扭曲畸形;褪綠小斑變褐,木栓化,葉片扭曲枯死脫落;高濕時病部覆蓋絨狀灰綠病菌子實體,嚴重田塊下降50%。
病菌在土壤中長期存活,隨病殘體、莢果、籽仁傳播。高溫高濕病害,7—8月持續降雨或暴雨可導致嚴重流行。丘陵崗地連作田發生重。地膜覆蓋可推遲發病期,減輕發生程度。
1.選抗病品種:如花育17、魯花11、豫花15、淮花8號、徐花8號等。
2.與水稻、玉米、甘薯等輪作。
3.田間花生帶病秸稈清除并集中處理,漚肥時要充分腐熟再施入田間。
4.推廣地膜覆蓋技術。
5.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30%苯甲·丙環唑2000倍液、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4000倍液噴施。
蚜蟲傳毒,染病的植株先在頂端嫩葉上出現褪綠斑,后發展成淺綠與綠色相間的斑駁,沿葉脈形成斷續綠色條紋或橡樹葉狀花紋。而種子帶毒情況下,出苗后10~15 d就發病,葉片斑駁,植株矮小。開花期是發病高峰期。
種子帶毒率、蚜蟲發生時間和程度、品種抗性以及氣象條件等都是花生病毒病發生流行的影響因素。發病越早、越多的田塊所產種子帶毒率越高。珍珠豆型品種、小粒種子帶毒率高。蚜蟲傳毒效率高,花生蚜、桃蚜等傳毒昆蟲遷入花生田越早越多,病毒病越重。靠近菜園、果園或雜草多的花生田,因為蚜蟲發生早且重,病毒病也重。苗期降雨少,容易發生重害。
1.選用花37、豫花1號、海花1號等感病輕和種傳率低的品種。
2.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地膜具有一定的驅蚜效果,可以減輕病毒病的危害。
3.及時清除田間和周圍雜草,并及時治蚜。
4.搞好病害檢疫,禁止從病區調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