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驛城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楊明喜
農藥安全使用常見錯誤及應對策略
駐馬店市驛城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楊明喜
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河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委辦公室

1.不具備施藥資格的人參與配方、施藥。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婦女及老弱病殘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而這類人群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差,易發生中毒事件。
2.單純依賴化學防治,缺乏綜合防治手段的運用。
3.配制粗放不精確。大部分農民習慣于不用容器稱量而憑自己經驗或經銷商介紹粗略估計,結果往往使農藥濃度增加。
4.防治時機不當。由于忽視測報,農民一般在病蟲害發生嚴重時開始防治,但已錯過最佳防治時機,只能依賴加大農藥用量,增加施藥次數等來達到防治效果。
5. 防治粗放。防治藥械70%粗糙不合格,有的年久失修,導致霧化差,漏藥多;防治時粗枝大葉,藥液噴灑不均勻。
6.施藥后農藥包裝物隨意丟棄。據報道,全國每年的農藥包裝物有32億個,90%以上隨意丟棄。
1.濫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例如防治蘋果甲殼蟲、蔬菜害蟲用氧化樂果;防治桃小食心蟲用甲拌磷;防治韭蛆及地下害蟲用林丹粉、涕滅威、甲拌磷,甚至將拌種用的甲拌磷用于噴霧,導致農藥殘留嚴重超標,污染環境甚至引起人畜中毒。
2.濫用激素類農藥。隨著化控技術的不斷推廣,濫用此類農藥較為普遍。如大量不當選用西瓜增色增甜劑、蘋果著色劑、膨大劑及蔬菜上2,4-D、乙烯利等激素。若濃度控制不當,常出現藥害并對人身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3.使用不當。使用藥物不當,誤將除草劑作為殺蟲殺菌使用,導致藥害的發生。使用生育時期不當,在作物幼苗、幼果、花期噴施一些不宜于此階段噴施的農藥,如乳液或波爾多液,造成農產品污染。
1.盲目混用農藥。據報道,市售農藥的67%以上為二元制劑甚至三元制劑,農民為了一噴多治,經常3~4種制劑混用,有時是7~8種制劑混用,甚至酸堿混用。將不同劑型的農藥同時倒入,不注意加入順序,易造成藥效降低,農藥浪費,導致農藥殘留增加,藥害事件時有發生。
2.連續多次使用廣譜殺蟲殺菌劑。菊酯類、有機磷類和一些廣譜殺菌劑農藥,由于使用范圍廣、效果好,大部分農民喜歡整個生長季節一直使用。如滅掃利、樂斯本、多菌靈等,導致抗性增加,甚至殺傷天敵,造成害蟲猖獗和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形成惡性循環。
3.施藥方法單一。80%以上的農民喜歡全株噴霧,很少采用涂干涂莖、灌根、浸種、撒毒土、吊液體等局部施藥方法,人為增加農藥使用量。
4.加大施藥濃度。為取得較好的防效,多數農民按標簽說明直接取上限濃度配藥,甚至將上限濃度隨意加大。
5.增加施藥次數,縮短施藥間隔期。經濟效益越高,此類現象越普遍。如保護地蔬菜冬春季5~7 d噴1次藥,施藥次數提高了數倍,有的剛施過藥就采摘上市,毫無安全收獲期可言。
6.防治時間不當。如風雨天氣噴施波爾多液,造成可溶性銅含量增加,使葉片枯焦。
大部分農民不了解農藥使用原則,不知道安全間隔期和最多施用次數。此外,對于違規操作及其后果缺乏了解,從功利目的出發,也易導致不良用藥習慣產生。
不了解“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病蟲草害規律及農藥知識缺乏,忽視測報,使絕大多數農民施藥存在盲目性,重蟲輕病,不是針對作物病蟲害及其發育階段,選用對路藥劑,而是盲從別人。
農藥市場,品種繁多,良莠不齊,一證多用、擴大使用范圍、假冒登記、有效成分含量不夠等假冒偽劣現象比較頑固,加之廣告和不法銷售的誤導,在無法判斷的情況下,農民必然依靠增加施藥次數、加大用藥量等手段來保證防效。
新上升的病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工作成效不明顯,尤其推廣工作嚴重滯后,如甜菜夜蛾、蘋果甲殼蟲、煙粉虱等是農民重點防治的對象,但防效很不理想。
農藥管理實行報檢制,對高毒、高殘留和假冒偽劣農藥實行禁入制度。對輕微違規行為的問題農藥實行曝光、處罰、責令改正等手段,并逐步推行農藥殘留檢測制度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強行農藥使用者安全用藥并達標;植物檢疫在開展市場產地檢疫的基礎上,加大查處私自郵寄、調運種子和苗木等違規行為,最大限度減少檢疫性病蟲害的傳入。
農藥管理部門應開展多層次的農藥安全使用技術培訓,及時公布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種類及有關農藥使用原則,幫助農民樹立正確的農藥安全使用意識。植保和農技部門應做好病蟲草害預測預報,重點傳授病蟲發生及綜合防治技術。
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是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適應病蟲發生規律、提升植保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是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要措施。
根據作物布局、地理及環境等具體情況,積極有選擇地推進無公害基地建設。對農藥安全使用考核達標的農戶、基地實行認證,并給予優質優價等優惠政策,通過示范帶動,逐漸形成人人樂于實施農藥安全使用操作規程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