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博士問答

問:前不久,我的一位平時看不出有什么問題的朋友突然“腦出血”過世。我今年73歲,請問腦出血在發生前有什么征兆?該如何預防?
答:腦出血常見的先兆癥狀有:①突然感到一側身體麻木、無力,活動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穩;②與人交談時突然講不出話,或吐字含糊不清等;③出現短暫的視物模糊,之后又自行恢復,也可能出現失明;④感到天旋地轉,站立不穩甚至暈倒。這些表現可以短暫地出現一次,也可以反復出現或逐漸加重。一般來說,先兆出現后的第一年內,發生腦出血的風險很高,兩個月內發生的風險更高,出現這些癥狀時應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高血壓是腦出血的重要原因,約70%~80%的腦出血是高血壓引起的。所以,中老年人積極預防、治療高血壓,是降低腦出血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鍵。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應注意:①積極控制高血壓,必須長期、有效地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②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波動導致血壓升高;③積極治療易引起腦出血的原發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建議40歲以后每年體檢一次,及時發現高血壓及糖尿病等。
問:我今年42歲,同事家人常說我“紅光滿面”,我確實比較容易臉紅。想請教一下臉紅是健康的表現嗎,還是得病了?
答:一般來說,臉紅可因情緒激動、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影響或血管活性物質直接作用于面部真皮血管等因素引起。有些人末梢血液循環較好,稍一活動,面色就變得紅潤,這是一種健康的表現。但有些人的臉紅可能是疾病的癥狀。有肺結核的人常表現出面部潮紅,伴有食欲不振、乏力以及午后低熱、夜間盜汗、咳嗽或者咯血等癥狀。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由于二尖瓣狹窄,回心血量受阻,造成肺淤血,導致面部雙顴呈紫紅色,醫學上稱為“二尖瓣面容”。早期高血壓患者由于心臟擴大、心肌肥厚、心肌收縮能力增加,造成心臟排出血量增加,從而引起患者頭面部血管擴張充血,導致面部發紅。流行性出血熱感染者由于全身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早期也可表現為面部充血、顏面發紅。建議您到醫院做詳細的體檢,查明臉紅原因,對癥治療。
問:我爸今年54歲,近年來睡覺打呼聲越來越重,朋友說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要治。可他身體沒其他問題,請問一定要治療嗎?
答: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指睡眠時上氣道塌陷阻塞引起的睡眠呼吸暫停和通氣不足(無效呼吸),伴有打鼾、睡眠結構紊亂、頻發血氧飽和度下降以及白天嗜睡等癥狀,其本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呼吸衰竭。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造成的缺氧會影響到人體每一個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和功能,進而影響各組織、器官和系統,從而帶來全身多器官和系統疾病。如損害心腦血管、內分泌、代謝、神經、泌尿生殖、消化和血液等多個系統,造成高血壓、2型糖尿病、腦卒中、免疫功能、生殖和性功能異常以及抑郁、焦慮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有時甚至危及生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建議患者到專科就診,一旦確診,應及時就醫治療。
問:我母親今年69歲,有十多年冠心病史。某天她像往常一樣晨練50分鐘,突發急性心梗,經搶救后病情平穩。請問以后運動注意什么?
答:冠心病患者運動既要讓心臟得到一定鍛煉,又不能讓其負擔過重,否則適得其反。
首先,運動前一定要先做5分鐘熱身活動,如轉腰、伸腿等。如果不熱身,容易加速心率,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且心肺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會導致血壓急劇上升,引發冠心病的急性發作;其次,運動時間不宜超過40分鐘,宜選擇太極、快走、做廣播體操等較和緩的運動。運動結束后,如果感到十分疲勞或出現關節痛、小腿疼痛,說明運動量過大;最后,結束時不要立即停止運動,宜進行5分鐘左右的還原活動,如一般速度的步行或彎腰伸臂等。運動結束后要休息10分鐘,之后再進餐或洗澡,不要馬上臥床休息,否則容易引起頭暈,對心臟不利。
問:我今年34歲,尿毒癥規律透析5個月。目前血壓偏高,頭暈眼花,走路不穩。用過天麻針劑和降壓藥,沒有改善。請問該怎么辦?
答:鑒于您有高血壓,建議日常應該規律服用降壓藥,最好是選擇對腎功能損傷小的藥物,如ACEI/ARB類降壓藥,并且注意監測血壓變化的情況。您還需要給醫生提供最近的檢查和化驗結果,讓醫生了解您的腎功能和血尿酸水平。此外,要完善腦部及顱內外血管檢查,明確腦部供血動脈的情況。最后,要關注身體是否水腫,頭暈之外有無其他伴隨癥狀。
問:我今年59歲,兩年半之前做了直腸癌手術,至今復查各項指標正常,但血脂始終偏高。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分別為4.45、7.49和4.37毫摩爾/升。請問是否要服藥?吃什么藥?
答:根據您的描述應該是臨床較常見的混合型血脂增高,即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都增高。鑒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兩項指標升高比較明顯,如果確診血脂代謝紊亂,需要吃他汀類藥物。
血脂是血漿脂質的總稱,包括總膽固醇、膽固醇酯、甘油三脂、磷酸和脂肪酸。若膽固醇或甘油三酯增高,或兩者同時增高,就屬于高脂血癥,它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通過飲食可以控制血脂升高,如少吃豬腦、魚子、肥肉、帶魚、鰻魚、黃鱔等高脂肪食品,多吃豆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和新鮮蔬果,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油,如豆油、菜油、麻油、玉米油等。已確診的高脂血癥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用有效的降脂藥物,服藥期間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及血脂。如發現肝腎功能異常應即停用,如血脂已恢復正常應減量或停用。
問:我今年60歲,最近體檢查出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最大的直徑超過1厘米,甲功各項指標都正常。我之前有一些更年期癥狀,但沒有“三高”等慢性病。請問結節要治療嗎?平時吃鹽、海帶、紫菜有什么禁忌嗎?
答:一般來說,大部分甲狀腺結節屬于良性,只有少部分是惡性的。如果確診為良性結節,且本人沒有不適癥狀,即可定期到內分泌科隨診,定期復查。對于懷疑惡性或短期內結節生長較快,或者有呼吸不暢、聲音嘶啞等情況,可在醫生指導下考慮穿刺活檢判斷其性質,或進行相應手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發生與超量放射性接觸、自身免疫功能異常、遺傳因素、碘攝入量超標等有關。甲狀腺功能沒有異常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要對海帶等富含碘的食物忌口。只有甲狀腺結節伴發甲亢、橋本氏甲狀腺炎,才需忌口海帶等食物。
問:我今年59歲,最近在社區醫院化驗空腹血糖為7.3毫摩爾/升,醫生建議我測餐后兩小時血糖,或者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請問哪一個檢查最準?
答:建議您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更準確。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是在空腹的情況下,讓患者口服75克葡萄糖,然后測1小時和2小時血糖變化,以觀察患者耐受葡萄糖的能力。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腸道吸收入血,30~60分鐘時血糖值達高峰,但一般不超過8.9毫摩爾/升。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時血糖接近正常,3小時恢復空腹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則不同,血糖始終為高峰值,持續時間過長。該檢查能發現那些空腹或餐后血糖高于正常,但達不到診斷標準的糖尿病患者,從而盡早發現輕型糖尿病。注意,做檢查前需禁食至少10小時,可以喝水。
問:我今年70歲,兩個多月前左肩和左后背中上部突發疼痛,左臂至大拇指酸麻痛。排除心臟問題后確診為骨質增生(脊柱5、6節)和筋膜炎,使用莫比可、妙納、彌可保及中藥治療,均效果不佳。我該怎么辦?
答:根據您的描述和X光片結果,考慮可能是神經根型頸椎病。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頸椎病,因頸椎退行性病變、頸椎間盤突出而壓迫神經,導致相應部位出現神經癥狀,如左肩、左上臂及拇指疼痛酸麻,其病因實際在頸椎。
首先,建議您做一個頸椎核磁檢查,看看頸椎間盤突出的程度。神經根型頸椎病多采用保守治療,很重要的一點是多休息,避免長時間低頭,平時可以做一做頸椎保健操。您之前用過的藥物基本就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常規標準用藥,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嘗試牽引。如果經上述保守治療半年,癥狀仍不緩解,或者癥狀反復發作,同時核磁檢查明確提示存在與癥狀相對應的神經壓迫,則需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