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明洪
黃旭華院士的長壽經
文/王明洪

上海交通大學1949屆造船系校友、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被人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如今已是90歲高齡,但精神依然矍鑠,且老驥伏櫪,壯志猶存,鮐背之年仍不忘為核潛艇的研發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在他看來,核潛艇已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真正退休。只要我能動,就會繼續做下去。”黃老的高壽,和他堅定的信念、淡泊的情懷、樂觀的心態等有著—定的關系。
“為祖國的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我無怨無悔。”
堅定的信念是黃老高壽的主要原因。黃老曾先后從事民用船舶及戰斗艦艇的研究設計工作。1957年,黃老回鄉探親,離別之際,母親再三叮囑:“如今工作穩定了,你要常回家看看。”黃老答應了。1958年,我國研制核潛艇的“09”工程正式誕生,黃老因其優秀的專業能力,被秘密召至北京,開始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論證與設計工作。為了嚴守國家機密,黃老不得不隱姓埋名,與家人及親友中斷了聯系,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潛艇的研發工作之中。在此后的30年里,黃老從未回過他的廣東老家,甚至在他的父親去世時,也未能回家奔喪。直至1986年,“我出差大亞灣核電站。那里離家鄉很近,我就找了一個機會回家。當時母親已經93歲了,見到我,只是呆呆地看著,她沒問我這些年跑到外面干什么去了,就跟我講了一句話:‘我就一直相信,我的孩子在外面不會干壞事,我就知道,我的孩子不是那種上了大學、到了外面、眼睛長到天上不回家鄉的人。’那一次,我在家里只住了三天。”2014年,黃老被評為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的事跡才被眾人知曉。如今,只要一提及往事,黃老還是像以往一樣淡然回應:“為祖國的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我無怨無悔。”
“榮譽屬于參與核潛艇研制工程的每一位同志。”
淡泊也是黃老高壽的一個主要原因。說來你也許會不相信:黃老的辦公室里竟然沒有空調,整個研究所里,除了接待室,空調都安裝在存有貴重儀器的試驗室。1982年,黃老擔任所長,分房時,他挑了沒人要的頂層。一到夏季,室內溫度經常高達39.5℃,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中裝了一臺空調。黃老沒有專車,所里最好的兩輛小車,是買了數年的“桑塔納”……作為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老是功不可沒的。但他把榮譽都歸功于集體的智慧,他認為:科學家依靠的不是單獨某一個人的思想,而是成千上萬人匯集起來的集體智慧。在他眼里,第一艘核潛艇的研制成功,正是綜合了全國24省2000多家工廠、研究所及大專院校,4.6萬多臺設備,120多公里管道,1000多種材料規格而成的。黃老回憶:“榮獲中央電視臺2013年感動中國人物一事,我之前并不知道。直到工作人員要我登臺領獎時,我才意識到這份榮譽是頒給我個人的。當時我心里很慚愧,負擔很重。因為核潛艇的成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這份榮譽應該屬于集體。不過,白巖松對我說了一句話:‘黃老,我今天給您鞠躬了,感謝您,同時也向跟您一道共事的同仁表示謝意。’這聽似簡單的一句話,把我心里的包袱給卸下了。”
“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黃老高壽的另一個原因是心態的樂觀。在很多人眼里,科學家總是嚴肅而刻板的。但黃老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卻是樂觀的微笑。據黃老的同事說:“即便在當年批斗喂豬,或是極限深潛時,你也很難看到他嚴肅的表情。”黃老的微笑,不僅給人以真誠、善良、謙遜的溫暖,更能在關鍵時刻給人以鼓勵、支持、信任的力量。有人說:黃老的微笑不僅鐫刻在當年每一位領導和同事的心里,也鐫刻在一代核潛艇的每一個零件及管線上。生活中的黃老樂觀而多能:他擅長揚琴及口琴演奏,有時也能拉上幾曲優雅的小提琴;他既能氣定神閑地引吭高歌,也能瀟灑自如地指揮大合唱;他不僅能上臺表演戲曲歌劇,還能坐下來潛心創作;由他作詞作曲的歌曲既謳歌了核潛艇人大干“09”工程的英雄氣魄,也禮贊了由此而奠定且正在傳承的核潛艇精神;他在核潛艇研制關鍵時刻即興揮毫的幾篇詩作,已成為我國核潛艇發展史上的璀璨明珠,激勵著后繼者的銳意進取。1988年,我國核潛艇在南海進行300米極限深潛,這項工作極具危險性。為穩定軍心、鼓舞士氣,原本不必下水的黃老決定親自參與。深潛成功后,時年62歲的黃老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即興賦詩一首:“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黃旭華院士。”
黃老能文藝,善音樂,對武術也有著一定的造詣。每天清晨,當霞光灑在中國核潛艇總體研究設計所的庭院中時,你就可以看見:在一個綠樹環繞的大理石廣場上,有一位身材中等的老人正在習武,只見他閃轉騰挪,身手敏捷,靜則馬步吐納、動則彈腿跳躍,時急時緩、張弛有度。倘若有人問起這位老者的尊姓大名,圍觀的人群就會對你說:“你連他都不知道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院士。”黃老的祖父是前清的武秀才,父親是一名醫生,后與人合力創辦了白沙中學,并任第一任董事長,雖屬文人,但也略通武術,而黃老也將這一門風傳承了下來。一次,黃老在閣樓上取物,不料腳底一滑。就在這一瞬間,黃老一個后空翻,平穩地落在地上。他的小女婿見了,大吃一驚:這么長時間了,他竟然不知道老丈人還有這等好的身手!黃老在幼時曾練過套路;中年時又學過長拳、習過太極;晚年時,他又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結合長拳與各派太極,自創了一套拳法,每天晨起研習,風雨不輟。日前,上海交大舉辦120周年校慶,90歲的黃老在演講時,推開了為他準備好的椅子,堅持站著向大家講述心中的“交大精神”,令聽眾動容。黃老的健康高壽,不能說與他堅持多年的習武無關。
“我的夫人很偉大!”
家庭和諧是長壽的重要因素。1956年,黃老成家了。然而,由于工作的需要,妻子、女兒很難跟他在一起。“妻子剛生完孩子,第3天我就到北京去了。我們分居好幾年,都是她一個人帶小孩,既當爹又當媽。”所幸他的夫人李世英溫柔賢淑,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讓黃老專心致志于核潛艇事業。對此,黃老亦十分感動:“我的夫人很偉大,沒有她,我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而他的夫人則笑著回應:“他啊,生活中什么也不懂。”確實,黃老有時也會做出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事:一次,黃老下班回來,對夫人說今天腳有些不舒服,夫人低頭一看,發現他竟然把鞋穿反了。見此,夫人只能暗自心疼;又有一次,黃老在出差時抽出時間逛街,見一塊布料花色不錯,就買了回去,想給夫人添一件衣服。哪知夫人接過布料一看,哭笑不得,原來這種布料的衣服她已經穿了幾年,而黃老卻沒留意。“父親作報告可以脫稿講上兩三個小時,把所有事件的年代、細節記得清清楚楚,但在生活中卻連一雙襪子都沒有自己買過,一切生活起居全靠母親操持打理。”黃老的長女黃燕妮說,眼神中卻流露出對父親的崇拜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