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桔
無論是在公園還是室內,大型盆栽觀葉植物龜背竹都很常見,龜背竹因其葉片呈孔裂紋狀,酷似龜甲圖案而得名。而其植株葉片碩大,為深綠色,表面帶有蠟質,能反射出自然光亮,與芭蕉相似,故而也叫“蓬萊蕉”。此外,它還有“鐵絲蘭”“電線草”“穿孔喜林芋”的別稱。
龜背竹是熱帶雨林植物,喜歡溫暖、潮濕的生長環境,原產于墨西哥,最高可長至七八米。由于它能良好地吸收二氧化碳、甲醛、苯等有害氣體,對改善空氣質量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南美、歐洲和亞洲地區得到廣泛種植。人們除了將其作為盆栽擺放在室內窗臺上作為點綴,還常在花園和廊架旁大量種植,使其成為園林綠化植物。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從美國引種了這種植物,在各地普遍栽種,極具觀賞價值,并帶有“健康長壽”的美好蘊意,所以國內一度掀起了“龜背竹熱”。
如今,龜背竹已遍及千家萬戶,不再是稀罕的植物,不過,人們對于龜背竹結出的果實——蓬萊蕉卻知之甚少。提到龜背竹,民間甚至流傳著“只能觀葉,不能開花”的說法,但事實并非如此,不過部分植物愛好者培植龜背竹20余年,才得以見其抽蕊開花,也實屬難得。
每年夏秋季是龜背竹開花的季節,植株從底部抽出數朵花苞,經過兩三個月的生長,花苞逐漸打開,一片黃白相間的花瓣舒展開來,如手掌般大小,花瓣中央包裹著一根嫩黃色的花蕊,形如玉米棒,形態十分別致。
此時,距果實成熟還需一年多時間,其間花瓣脫落,花蕊(即果實)轉為深綠色,長20~25厘米,成熟的蓬萊蕉外殼自然開裂,露出黃色的果肉,同時散發出怡人的清香味。
第二版《室內盆栽花卉》中寫道:“據記載,其肉穗狀花序可用來做菜食,漿果成熟后也可食用。”未成熟的蓬萊蕉內部呈白色,具有較強的刺激性,會引起口舌灼傷,不能直接食用。熟透的果實則為黃色,去除蓬萊蕉的綠色外殼后,即可見一顆顆緊密排列的果肉,晶瑩透亮。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果肉中包裹著一根內芯,絕不可食用,誤食會引起舌頭和口腔麻木。
食用時,可以用刀小心地剔出果肉享用,蓬萊蕉生食甜美多汁,味道與香蕉和菠蘿相似,口感不似香蕉綿軟,卻分外獨特,在其原產地,土著居民將這種果實稱為“神仙賜給的美果”。
除了直接當水果食用,蓬萊蕉也可以被制成飲料,或當成蔬菜烹飪。花期時,肥厚的花瓣還可以裹上面粉入油鍋煎炸,食用風味尤佳。此外,蓬萊蕉還具有一定藥用價值,對治療便秘效果顯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