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有一著名的神話故事:塞浦路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麗可愛的少女。隨后他深深愛上了這個“少女”,由于用情太深,這個雕像竟然變成活生生的人。這個故事在教育學上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即:熱切的期望與贊美能夠產生奇跡,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這啟示我們教師,教育教學活動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是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要融入教師的情感因素。積極的情感因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有利于課堂效果的提高。這種作用的發生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我們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
作為政治教師,相對于其他科目的老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擔負著學生德育教化的更重要任務,政治教師的情感因素的投入,對于學生來說就尤為重要了。究竟如何發揮政治教師的外化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呢?一切都要源于愛。用愛來傳遞教師的情感,用愛讓老師的情感與學生的青春碰撞出知識和道德的火花,創造出愛的奇跡。
愛的傳遞第一環節:注重儀表。
教師絕不能把眼睛只盯在業務上,只在學識上下功夫,必須重視自己的風度儀表給學生品行帶來的巨大影響。整潔大方的儀表容易獲得學生的親近好感,進而有利于師生的交流,課堂的教學。雖然我們曾經反復強調教師形象的“樸素”,卻忘記了新時代的中學生對美的觸覺和對美的感知是敏銳的,更是“時尚”的,他們不再滿足于“不修邊幅而知識淵博”,他們希望教師的外在形象具有時代特點,傳達現代信息。尤其是我們女同志,年輕時候朝氣蓬勃,自然與學生打成一片,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不在,如果在著裝儀表上稍不注意,就會與學生拉開距離,被冠以馬列主義刻板老太太的頭銜。試想一想,如果學生對一個老師排斥,存有偏見,還會喜歡他的課嗎,課堂效果會好嗎?一個稱職的教師,內在的學識品德和外在的風度儀表都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新時期新時代我們的著裝應該是整潔、文雅、端莊、大方,當然切忌標新立異、奇裝異服。從著裝中向學生傳遞,我們是愛我們自己的,也是愛你們的,給學生以標準、示范作用。
愛的傳遞第二環節:抓住課堂45分鐘。
抓住課堂45分鐘,課堂教學方法得當,模式新穎,至關重要。很多人都有心得體會,就不細說了。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在這里我想說說幾個體現教師素養中凝結教師情感因素的幾個細節。
一是語言。課堂45分鐘是老師和學生對話交流的45分鐘,語言是交流對話的工具。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的語言修養是他的課能不能讓學生聽明白的前提條件。”高中思想政治課,對于十五、六歲的學生而言,其內容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缺乏趣味性,如果政治教師語言啰嗦,邏輯混亂,表達含糊,生硬,那就會使課堂沉悶,學生會因不知道老師說什么,想表達什么,而失去興趣,繼而可能會產生厭學情緒,所以作為政治教師必須首先注意自己的語言。語言要科學,有邏輯性,清晰,簡潔,流暢。還可以用恰當的詼諧有趣的語言手段來表現社會生活中的矛盾和本質,激起學生的愉快感,使學生在欣賞玩味和笑聲中得到情感的釋放,增強了學習效果。另外還有一種語言,那就是微笑,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政治教師甜美的微笑,會像陽光一樣驅散學生心里的烏云,喚醒沉睡的激情,帶著學生走進知識道德的殿堂,所以,政治老師微笑吧,別再拘謹自己,寬容別人,也釋放自己。
二是肢體動作。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還應該輔助于教師的肢體語言,例如眼神。鼓勵的,贊許的,肯定的,詢問的,否定的,責備的等等,眼神在無聲地傳遞著教師的情感,引導著學生,有時候更勝于語言的力量。
三是課件。課件也是融入教師情感,表達情感因素的物質載體。課件的制作必須要新穎,實用,貼近學生實際,同時具有開闊學生視野,豐富教學內容的作用。不能為了使用而使用,更不能為了省事而使用,否則就會使課件成為冰冷的教學手段。一個沒用生命氣息,沒用愛的物質,學生也是不接受的。
愛的傳遞第三環節:作業的批改。
作業的批改不是一種批判,而是一種對話,交流。作業本不是冷冰冰的薄本,是記錄學生心理歷程,飽含學生對老師的期望的,是體現老師的情感,對學生那份真誠的反饋的,是師生之間知識,情感交流的特殊材質。所以我認為政治教師必須認真對待作業的布置,批改,評價。認真的設計布置每一次作業,無論是書面的,口頭的,還是合作探究式的。把每次作業批改,檢查,評價都當作一次作為師生靈魂的對話。這種對話是平等的、民主的、真誠的,是飽含學生的期待,老師愛的情感因素的。因而,作業的批改不能僅僅只是“√”和“×”的符號,或“甲、乙、丙”,或“閱”及日期。整個過程要反映出老師的真知灼見,表達教師對學生的期許,傳遞著老師溫馨的情懷;強化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增強學生的信心。讓每次作業都成為學生發展的成長點。
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情感因素,發揮情感因素對學生積極的影響。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通過愛的傳遞,一定能夠打開學生的心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出愛的奇跡!
(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教體局教研室)endprint